时间:2024-05-04
◎文/张韶闻 大象出版社
《隋唐科场风云》
王士祥 著
大象出版社
2019.7
45.00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诗人孟郊在经历了三次科举考试后终于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挥笔写下的传唱千古的诗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往今来的莘莘学子,总是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不已,他们的学徒生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考场,面对着一位又一位考官,成功和失败、得意与失意注入了他们的人生阅历——王士祥先生的《隋唐科场风云》把视角放置于古代科举考场内外,以古观今,在描绘古代科场士子们多彩人生的同时,更给予了当今走向考场的学子们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隋唐科场风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集中描绘了面对科举考试的各路考生的逸闻趣事,让人深刻体会了处在应试之路上的考生们的人生百味。
这其中有考场“锦鲤”张文成——他“凡应八举,皆登甲科”,考中进士的时候才十五六岁,参加过下笔成章科、才膺管乐科、才高位下科、贤良方正科、词标文苑科等等科目的考试,皆名列前茅,可说是个“常胜将军”。然而张文成的成功靠的是运气,更是长期的积累,他自幼以文章显扬家族为目标,后来也的确以文章名扬天下。
当然,并非每位考生都有张文成的“锦鲤”体质,比如作者大书特书的诗人孟郊。他先后三次进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可前两次均铩羽而归——“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京城长安对他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作为一个榜上无名的落魄书生,他发过牢骚,也曾郁郁寡欢,甚至还萌生过归隐山林的想法,然而感受过了“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困境,孟郊仍然决心最后一搏。于是他尝到了苦尽甘来的喜悦,更留下了《登科后》这首千古名诗。不经历严寒,不知道春日的温暖;没尝过黄连,品不出蜜橘的甘甜。孟郊的故事带来一个简单的人生智慧,那就是:坚持。坚持有可能不成功,但放弃一定意味着失败,屡败屡战展示的不仅是勇气和毅力,更是成功的机会。
不论如何,正如王士祥先生告诉我们的,成功的背后,实力终归是个硬条件。士子的经历告诫当今的学子:不管参加什么样的考试,肚子里有货才不至于无功而返,因为成功总要遭受磨砺、经历苦寒。
条条大路通往的不止有罗马,还有成功。《隋唐科场风云》中作者用大量笔墨书写了一众被科举拒之门外的士子,这其中当然不乏闻名后世之人。作者借此对个人成功的途径进行着思考,为当今学子对成功之路的选择提供着借鉴。
面对科举考试,有人求之而不得。比如才高运差的孟浩然,顶着他人眼中“独步文场”的光环却屡次失败,应试“不第”也罢,有幸面对玄宗皇帝却还抓不住展现才华的机会,后来竟然因为饮酒作乐误了进京面圣,从此以后再也没了进入官场的机会。又如怀才不遇的杜甫,一生以民为本,满载圣人胸怀,却最终两度落榜,一次准备不足而未能如愿,另一次被当朝宰相断了仕途;他不得已去献赋求官,好不容易当上一个小小官员,没几天却又遇到了安史之乱,自个被困京城,最终仍是高才难第。还如困顿科场的温庭筠,贵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拥有下笔万言不在话下的才气,却“数举进士不中第”,本来在京兆府的选拔考试里名列第二被推荐到尚书省参加考试,却因卷入宫廷斗争而不敢应试,最后耗费了青春却落得一场空。
面对科举考试,有人置身事外、满不在乎。比如伟大的诗仙李白,他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这和他的“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作者认为,科举考试需要考生做出很多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不必说,还需要考生放下尊严去向一些可能帮助自己的达官贵人示好,而这恰恰和李白追求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格平等的个性是不相符的。因此,李白把自己放在科举考试之外,不屑于常规的科举途径,只渴望通过得力人物的推荐而一举成功。
不论是求之不得还是置身事外,这些与科举体制无缘的士子们却通过自身的努力都成为声名远扬后世的人物,成为科举考试门外的天才。王士祥先生用他们的精彩故事告诉当今学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止有一个个考场,怀抱远大志向的人总会在努力的奋斗中点亮平凡的人生。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整体而言,《隋唐科场风云》以历史为线索,系统讲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生动描绘了隋唐时期科举考场上的逸闻趣事。作者既有对科举诞生与改革的分析,又有对科举贡献与弊端的揭露;有对科举背景下文人心态的揭示,更有对当下教育的观照和思考——这也正是本书思想的最终落脚点。
科举制度并非一成不变,也伴随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在科举考试的历史上也发生过震惊朝野的重大科案,它们至今仍警示着人们。在龙朔科案中,右史董思恭私卖考题获取大量钱财,东窗事发之后,虽然得免死罪,却被流放到了岭南,没过多久就死在了那里。科案的发生促进了科举制度的改革,更促成了《条流明经进士诏》这个唐代科举史上第一个具有纲领性和系统性的政令文件的颁布。在长庆科案中,各个势力的同僚不仅私下托情主考官,而且以科举考试为战场暗自进行着贵族之间的党争。科案的发生不仅造成了考试结果的流产,而且让朝廷上下也深刻地认识到在科举考试中拉帮结派,干扰考试和录取工作,不仅违背了科举考试的本意,而且动摇了国家发展的教育基础,因此改革随之而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是私卖考题,还是暗箱操作,《隋唐科场风云》对于今天的教育考试制度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举制度前后经历了1300多年,是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办法,对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王士祥先生让人们透过科举看今天的教育,通过科举制度的兴与废,让人们认识教育这一神圣行业对国家长远发展、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意义所在。
总之,从古代到今日,从科场到考场,风云伴随百味人生——阅读《隋唐科场风云》,既能让我们感受科场成功者的喜悦与失利者的辛酸,亦能让我们体会古代科案的惊心动魄,更能让我们对当今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思索。“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当我们携着王士祥先生的深沉期待阅读此书、欣赏此书时,便能在风云诡异的科举考场里探索新知,在古往今来的教育思考中探求智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