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

时间:2024-05-04

林 格

有不少教师和家长,与孩子分明日目相处,身体上的距离最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却很远,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这样,即使你花最多的钱财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花最多的精力去给孩子“开小灶”,都是无济于事的。

几年前,北京发生了一幕家庭惨剧。夫妻俩都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家庭条件优越,但是,他们16岁的孩子却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压迫以及父母对他交往女朋友事情的强加干预,用菜刀残忍地把父母杀害了。后来法官在法庭上问他真正的杀人动机,他说了一句话:“是因为我的父母亲到死之前,仍然不知道我究竟需要什么。”这句话,我想是他对所有教育者说的。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

有一位父亲问儿子:“你记忆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断是什么?”

儿子毫不迟疑地说:“是那个晚上,我参加完童子军聚会,你来接我回家。在路上,你停下汽车帮我捉萤火虫。”

事情如此普通,这位父亲已经不大记得了,却成为儿子最美好的回忆。当时儿子知道父亲很繁忙,满以为不会停车的。这是父子在一起的美妙的晚上,父亲的行为是在对儿子说:“我爱你,我在意你,为了你我愿意做更多事。”

教育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心灵的碰撞和感动中获得成长。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视。我们可以做的最伟大的事情,莫过于让别人知道他们能够爱并且被爱着。在交流中,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赏识。

我们每年要接收和改变很多所谓有了“网瘾”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身上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心灵是冰凉的,没有在家庭或者学校中得到温暖。所以我们经常说,他们的心灵实际上每天在街头流浪,自然就到虚拟的空间里寻找慰藉了。

事实上,经过几年下来对“网瘾”孩子的调研和调整,我可以很明确地说,网瘾根本不是教师和父母的对手,我也反对把这个网瘾问题归结为心理疾病,只要我们的孩子每天在家庭和学校里得到精神能量的补偿,一切问题都会变得简单得多。

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我常呼吁天下的母亲,无论再忙,每天部应当做件事情:毫无怨言地做一顿晚饭,这顿晚饭里隐藏着丰富的精神能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