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潜伏》到《暗探》及其他

时间:2024-05-04

李伟长

谍战电视剧《潜伏》原著作者龙一先生出新书了。请您注意这句话前半部分的修饰词,不直接说龙一先生出新书了,而是要先标榜其身份:谍战剧《潜伏》的原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电视剧《潜伏》最近很热很吃香,以此推作者,这叫借势!

是小说先火,带动改编影视剧,还是影视剧改编后,再反带动小说受欢迎。前后秩序不同,差别很大。前者之本为小说,后者之根为影视剧。小说先火,作者自然跟着火,比如《暗算》之于麦家;影视剧先红,原小说作者却多半过眼烟云,比如《官司》之于杨金远。如果是短篇扯成长篇影视剧,被遗忘、忽略的可能性更大。

稍有记性的读者,应该不会忘记了,前两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集结号》,改编自一短篇小说《官司》。电影公映后很火,原著作者也一夜暴得大名。无数媒体在一愣后,立马转头跟踪、挖掘、阐释这部已经发表了5年的小说,大有文学复兴重燃之势。可叹的是,风头一过,一切又重归平静,敢情也就是一娱乐事件,与文学到底没啥关系。但是,别忘了,麦家的小说《暗算》,在被柳云龙改编成电视剧之前,已经通吃雅俗文学圈,最近获得的茅盾文学奖多少能说明点问题。

如今又有一位小说作者面临几乎同样的境况。难道这就是所谓螺旋式的历史轨迹,总有相同的地方?前一阵子,谍战剧《潜伏》悄然风行,占据头版头条无数。人多知有电视剧《潜伏》,少知有小说《潜伏》;多知有主演孙红雷、姚晨,少知有天津作者龙一;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谍战剧,那可以一部一部接着往下拍,但对于一个作家,要是接着一部一部重复往下写,那就成谍战界琼瑶了。文学作品、小说写作者一旦沾上了影像、娱乐,要么被娱乐化,要么被遗忘,这很残酷,也很公平,就像多年前的李冯先生,因小说写得好,而进入张艺谋御用编剧团队,然时过境迁不过10年,其小说才华泯然众人矣!这似乎就是宿命,犹如刘恒最大的贡献,在于为编剧界添了一尊活的大力神,为小说界留了一纯真的念想。

前面说了这么多,再面对龙一先生的小说《暗探》,难免变得苛刻起来。如果作者换为别人,还应该称赞几句。可作者既然是龙一先生,读者难免对照电视剧《潜伏》进行比较(尽管龙一不停地自谦,认为自己的功劳只占1%)。还是先听听龙一先生的小说观。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龙先生这样说:“我的观点是,要想将小说创作变成一场战斗、一所大学、一种娱乐,甚至是一连串的胡闹。”这种说法很有趣,它几乎直接宣告了,龙一的小说就是“一连串的胡闹”,因为《暗探》印证了作者的这一观点。

在《暗探》里面,作者虚构了一个唐朝的“便衣警察”叶十朋,他是长安最著名的暗探,20年的暗探生涯中捉拿过无数的罪犯。小说围绕这个人物,设计了一系列故事,先是与太上皇李旦成为至交,解读帝王心理;后又陷入宋璟禁赌案中;接着又破获突厥人的间谍网,最后回到卷首,遥做呼应,结构倒也齐整。行文也有古意,营造出了青灯佛书的一丝淡然之意。然而,小说涉及到的历史细节,比如太上皇李旦的内心世界,臆断和想象成分居多,似有误导之嫌。另,所谓暗探,智慧、机智的东西比较少,少有畅快淋漓的感觉。

龙一说:“我的小说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有的都是身处生活困境,在信仰、使命和日常生活间艰难挣扎的人们。”这话放在《暗探》上也贴切。叶十朋暗探生涯20年,但小说并没有突出强调他的过人之处,反是通过他,将触角伸至其他阶层,上至帝王权臣,下至丐帮贫民,写出各色人等在他们位置上的尴尬、痛苦,把他们还原为一个个真实的人,这或许是小说的深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