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献集成 嘉惠学林——评《民国词学史著集成》

时间:2024-05-04

刘红红

(内蒙古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时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民国时期的文学与文化发生已逾百年。对民国文学与文化学术史的回顾成为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民国时期文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研究已引起学界的重视。目前已出版多种民国文学文献整理的著作,如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出版曹辛华主编的民国诗词学学术研究丛书《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共11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出版任慧主编的《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廿七种》(共13册);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许嘉璐主编的《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共115册)。南开大学出版社近年陆续出版了民国文学史著系列丛书:《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共10卷,2014年出版)、《民国诗歌史著集成》(共21册,2015年出版)、《民国词学史著集成》(共16卷,2016年出版)。这套系列丛书与众不同,其关注点集中于对民国诗、词、小说各体文学史的编纂整理,便于研究者清晰把握民国分体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民国词学史著集成》丛书由著名词学研究专家孙克强教授、和希林博士担任主编,全套16卷,共收录47种民国时期编印的词学史研究著作。为保留民国词学史著原貌,南开大学出版社将这些著作全部影印出版。《民国词学史著集成》的出版面世,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民国词学史乃至中国词学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切实有益的帮助,诚为嘉惠学林、造福学人的一件大事。

一 文献集成,展现原貌

民国期间,研究词学、撰写词史蔚然成风,尤其是词史的撰写,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词学研究中的一大亮点。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如胡适等人,运用进化论及“活文学”的文学史观,确立了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词史撰写随之列上日程。1926 年胡云翼撰著的第一部“现代”的断代词史《宋词研究》出版,其后,词史著作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涌现,成为民国词学研究的一大景观。民国词学史著作就作者而言,不仅新派学者如胡云翼、郑振铎等撰写词史,传统学者如刘毓盘、王易等也纷纷编撰词史。就编写形式而言既有以白话文写作的,亦有用文言文结撰的;就编写内容而言,既有梳理从唐宋至明清词发展流变的通代词史,又有仅介绍唐宋词史或清代词史的断代词史;既有纯粹的词学专史,亦有依附或包含在文学史、诗史、韵文史中的“包孕式”词史。民国词史通常作为学校的教科书使用,相比其他词学论著,词史著作拥有更多的受众,且具有更为广泛的传播范围,影响力也较大。基于对民国词学史著作重要性与影响力的深刻认识,孙克强教授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对民国词学史著作的编纂整合予以关注,由孙先生主编的《民国词学史著集成》丛书全景式再现了民国时期词学史著蓬勃兴起的原貌。

二 搜罗齐备 刊印珍本

本书所收录的四十七种文献基本囊括了民国时期编印的有关词学史研究的各类著作,尽可能展现民国词学史著的全貌。其中,许多著作在词学史上影响甚大,如吴梅《词学通论》、刘毓盘《词史》、王易《词曲史》等,多次重印、再版,已经成为词学研究的经典;也有一些尘封多年,具有独特研究价值而在学界一直未获应有重视的词学史著作,如徐珂《词讲义》、孙人和《词学通论》等,本套丛书对此类著作加以发掘披露。概而言之,本书的编纂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全面搜集,种类多样。本丛书收录的书稿史著涵盖了概论类、史著类和文献类三大类。概论类著作主要介绍词学基础知识,通常冠以“指南”“常识”“概论”“讲义”之名。史著类著作是词学论著的大宗,涉及词通史、断代词史、性别词史。文献类著作主要指有关历代词人文献资料的词人小传、评传,如周庆云《历代两浙词人小传》、季灏《两宋词人小传》。其二,稀见文献,价值不菲。本书收录了近年未见出版的、较为稀见的民国词学史文献资料,如孙人和《词学通论》为其任教于中国大学的课程讲义,对词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却长期湮没无闻,本套丛书首次对其发掘披露,对推进民国时期重要词学家孙人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孙人和(1894—1966)字蜀丞,号鹤臞,江苏盐城人。民国时期著名文献学家、词学家。民国时期曾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暨南大学等任教。孙人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辅仁大学与顾随齐名的词学教授。词学著作主要有《词学通论》《词史》《唐宋词选》《词瀋》《校订花外集》《南唐二主词校证》《阳春集校证》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人和曾为《续修四库全书》撰写了992种提要,多为经部小学,子部杂家、道家,集部词曲等类,其中词类有528种。词籍提要占其所撰提要的一半之多。“他与赵尊岳一起成为现代不可多得的致力于词籍提要之学的学者”。叶嘉莹在《我的老师孙蜀丞先生》一文中提到,叶嘉莹曾在辅仁大学受教于孙人和,孙人和讲授“词及词史”课程时编印有详尽的词学讲义,“对于词之起源、词之体制、词之音律以至词之作法,各个方面莫不有详尽的介绍。”叶先生所说的这本词学讲义即孙人和的《词学通论》。叶嘉莹先生多年寻访其师孙人和遗著,遗憾的是,却遭遇重重困难,难以获知。这使叶先生欲整理和刊印孙人和遗著的愿望完全落空。本书的编者对此书的访求也极为不易,编者先在山西省图书馆寻得孙人和《词史》排印本,系孙人和任教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时之讲义。该书仅存两章,第一章论词之起源,第二章论词之体制,两章均为残本,未为完备。编者又于吉林省图书馆访得孙人和《词选》油印本,该书附录有《词学通论》两章,“应为孙人和任职于中国大学的讲义。惜其仅存两章,第四章论填词法,第五章为唐五代两宋名家词,然而只有唐五代四家,其余诸家未见”。最终编者通过网上古籍拍卖所得,才使《词学通论》较为完备的本子得以流传。本套丛书第八卷收录的孙人和《词学通论》分两卷,上卷三章:词之起源、词之体制、论音律;下卷:填词法、唐五代两宋名家词,附词选。本书所收孙人和《词学通论》与山西省图书馆馆藏孙人和《词史》及吉林省图书馆所藏孙人和《词学通论》相比,最为完备,虽部分内容有重复,但有详略之别。因此,本书所录孙人和《词学通论》为目前孙氏最为完备、详细的书稿,是孙氏在讲课过程中对讲义内容不断完善的定稿。此书的文献价值可见一斑。

《民国词学史著集成》所提供的珍贵文献有益于词学研究者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如本套丛书影印出版的徐珂《词讲义》为未刊稿本,现藏上海图书馆。《词讲义》涉及到“重、拙、大、厚、涩”等28种词学范畴,对理解晚清词学范畴概念颇有助益。徐珂是常州派词学大家谭献的入室弟子,曾为谭献辑编《复堂词话》,有“谭门颜子”之称。同时徐珂与晚清四大家中的况周颐交往密切,因而徐氏对这些词学范畴的解释更接近原作者意涵。如“吞吐离即”一词在谭献的词学评点中曾多次出现,但谭氏未对其意旨作深入阐发。徐珂在《词讲义》中对这一范畴的解释弥补了这一缺憾:“吞吐离即者,若可解若不可解,所谓烟水迷离之致者也,斯为词之上乘。……申言之,吞吐离即者,亦即空中荡漾也。上句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徐珂这里引用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矧填词固以可解不可解,所谓烟水迷离之致,为无上乘耶。”及刘熙载“空中荡漾”说对谭献的“吞吐离即”做出阐释,既深得谭献词学三昧,又将不同词学家的观点融铸贯通,体现出对“吞吐离即”这一词学范畴的深刻认识。又如徐珂对“涩”这一词学范畴的解释与谭献对“涩”的理解高度契合。谭献论词尚涩,反对平钝廓落或剽滑之作。同时谭献区分“涩意”与“涩笔”。“涩”是作品思想意境之涩,而非字句的晦涩。徐珂《词讲义》对“涩”这一词学范畴的解释如下:“不滑曰涩,如水之咽而后流,若如唐徐彦伯文之为涩体,专在字面,则成浙派之饾饤矣。”这里徐珂讲到“涩”的两点属性:其一,“涩”与“滑”相对,幽涩可治剽滑之弊;其二,“涩”并非字面表达的晦涩,“涩”不可堕入滞塞枝枒之末路。其解释与谭献所讲的“涩”乃“涩意”,而非“涩笔”深相契合。可以说,徐珂的表述深得谭献本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谭献词学内涵的理解。

三 体例谨严,有功学林

如何评价《民国词学史著集成》的学术价值?首先,本书按照内容分类编辑成卷,便于研究者各取所需从事专题研究。如本丛书第二卷收录胡云翼词史著作四种,分别为《宋词研究》《词学ABC》《中国词史大纲》《中国词史略》,这样集中的编纂方式,便于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胡云翼的词史观。又如第九、十卷集中收录四部词曲合论的史著:王易《词曲史》,卢前《词曲研究》,蒋伯潜、蒋祖怡《词曲》,任中敏《词曲通义》。其共同点是将词曲同源作为立论的基础,合而论之。编者将这四部著作集中编排,便于研究者考量民国词曲关系的研究进程。《民国词学史著集成》为词学研究者省去了四处寻求资料之劳,在文献整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次,《民国词学史著集成》丛书展现民国词学的变化进程,体现出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的转型。传统词学批评理论以词话为主要形式,感悟式、点评式、片段式以及文言为其特点,民国时期的词学论著则以内容的系统性、结构的章节布局和语言的白话表述为主要特征。如本书所录梁启勋《词学·例言》中曾明确言道:“是书之作,全部用严整之科学方法。于每一标题之下,无处而非用归纳法或比较法以求得其公例。”中国词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是科学方法在词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科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民国期间的词学史著理性精神大大加强。以准确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条分缕析地研究词学,成为一时风尚。

最后,《民国词学史著集成》丛书是了解民国词学发展动向的重要载体。如编者所言,民国词学论著的蓬勃兴起是民国词学兴盛的重要原因。民国时期词学界出现了新的局面。一个突出特点是新派词学与旧派词学的论争。以王国维、胡云翼为代表的新派词学注重词作的情感及审美价值,而以晚清四大家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为代表的旧派词学强调词作的思想性、重视词作的社会政治功能。民国新旧词学论争在本书中有精彩呈现。此外,民国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清词中兴之说也在本书中有所涉及。如本书所录叶公绰1930年5月在暨南大学所作之学术讲演稿《清代词学之摄影》,首次使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清代词人产地表、词人朝代的研究两个统计表的数字统计,揭示清词兴旺之概况,清词中兴之说即由此发布,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简言之,民国词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本套丛书中均有体现。

本书的编者孙克强教授是蜚声学界的著名词学研究专家,多年致力于词学与词学文献学的研究工作,已出版多部词学文献学方面的著作,如《大鹤山人词话》《白雨斋词话全编》《历代词人词话》(系列丛书:《唐宋人词话》《金元明词话》《清人词话》),这些著作已成为词学研究者的必备书目,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先生近年转而致力于民国词学的研究,本书可看作他从事这一研究前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为整个词学研究工程所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据孙克强教授透露,《民国词学史著集成》补编将于近期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民国词学史著集成》补编共收录民国时期更为稀见、珍贵著作17种。这些著作有的为各大图书馆馆藏书目,有的来自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有的甚至是海内外孤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期待这部皇皇巨著早日付梓,以飨读者。

[1]陈水云.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叶嘉莹.我的老师孙蜀丞先生[J].读书,2017(5).

[3]孙人和.孙人和《词学讲义》两种[J].和希林,整理.词学,2014(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