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词话丛编补编》本《词则辑评》勘误

时间:2024-05-04

张海涛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词话丛编补编》本《词则辑评》勘误

张海涛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词话丛编补编》收录的《词则辑评》主要存在如下讹误:作者姓名之误(凡3处);词牌名或词首句之误(凡46处);批语整理之误(凡270处)。兹详加校正,以供学者参考。

《词话丛编补编》;《词则辑评》;勘误

葛渭君先生编辑的《词话丛编补编》(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以下简称《补编》)是《词话丛编》增补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问世以来,受到了学界广泛好评。其中第四册收录的《词则辑评》,乃是编者辑录陈廷焯《词则》批语而成。《词则》是陈氏晚年编选的一部词选,其中附有大量的批语,对于全面研究陈氏的词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该书编成后并未刻板印行,直至1984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陈氏手稿出版影印本,《补编》即由影印本辑录而成。由于手稿为行草体,许多文字不易辨识,颇易造成误读误识,葛氏整理的《词则辑评》即存在着一些错误。今笔者以影印本《词则》为依据,参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等文献,对《补编》本《词则辑评》重新校正一过,将其中的讹误分类条举,以供学界使用《补编》时参考,亦为葛先生修订《补编》时参考。

一 作者姓名之误

1.邓郯(页2257),“郯”当作“剡”。

2.宋婉(页2378),“婉”当作“琬”。

3.毛倢(页2536),“倢”当作“健”。

二 词牌名或词首句之误

1.〔绮罗香〕(雁字苍寒)(页2173),“字”当作“宇”。

2.〔西子妆〕(自浪摇天)(页2186),“自”当作“白”。

3.〔绿意〕(碧园自洁)(页2191),“园”当作“圆”。

4.〔倦寻芳〕(絮迷堞径)(页2214),“堞”当作“蝶”。

5.〔台城路〕(奈无声里香魂断)(页2215),“无”当作“何”。

7.〔菩萨蛮〕(画前细袅沉烟紫)(页2221),“画”当作“帘”。

案:“畫”與“簾”草书形近易混。

8.〔相见欢〕(深林几处啼鸦)(页2227),“鸦”当作“鹃”。

9.〔更漏子〕(玉楼寒芳草)(页2229),“芳草”衍,当删。

10.〔金人捧露盘〕(湿苔青妖血)(页2262),“妖血”衍,当删。

11.〔贺新郎〕(掷帽怨歌发)(页2290),“怨”当作“悲”。

12.〔西平乐〕(象管庸拈)(页2294),“庸”当作“慵”。

13.〔六州歌头〕(江东愁安)(页2295),“安”当作“客”。

14.〔贺新凉〕(潇潇房栊底)(页2302),“潇潇”当作“潇洒”。

15.〔贺新凉〕(名官何堪数)(页2303),“官”当作“宦”。

16.〔满江红〕(名户松关)(页2306),“名”当作“石”。

17.〔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帐)(页2316),“帐”当作“帷”。

18.〔忆秦娥〕(夜夜夜了花开也)(页2336),“夜了花开也”衍,当删。

19.〔一剪梅〕(小巧梅台眼界宽)(页2354),“梅”当作“楼”。

20.〔珍珠帘〕(宝阶斜转春宵医)(页2355),“医”当作“翳”。

21.〔满江红〕(随帝宫门)(页2390),“随”当作“隋”。

22.〔蝶恋花〕(二月风颠吹断柳)(页2402),“二”当作“三”。

23.〔月当窗〕(非鸳非燕)(页2404),“鸳”当作“莺”。

24.〔浪陶沙〕(不载旅人愁)(页2424),“陶”当作“淘”。

25.〔临江仙〕(记得良友曾劝我)(页2425),“友”当作“言”。

26.〔霜华飞〕(岸云湖草秋无际)(页2428),“华”当作“叶”。

27.〔祝英台近〕(雁堂沈)(页2434),“堂”当作“书”。

28.〔巫山一段云〕(蝶舞梨园云)(页2440),“云”当作“雪”。

29.〔江城子〕(怅里鸳鸯交颈情)(页2443),“怅”当作“帐”。

30.〔木兰花〕(西湖杨柳凤流绝)(页2456),“凤”当作“风”。

31.〔蝶恋花〕(闲蝶窥春花性浅)(页2480),“闲”当作“闹”。

32.〔菩萨蛮〕(乱雅啼处春风晓)(页2489),“雅”当作“鸦”。

33.〔钗头凤〕(帘栊明)(页2489),“明”当作“悄”。

34.〔摊破浣溪沙〕(一剪雅翎半亸肩)(页2491),“雅”当作“鸦”。

35.〔归国遥〕(舒玉婉)(页2495),“婉”当作“腕”。

36.〔南歌之〕(添麝更衣后)(页2495),“之”当作“子”。

37.〔浣溪沙〕(微晕婉花湿欲流)(页2497),“婉”当作“娇”。

38.〔南乡子〕(明月别离人)(页2506),“月”当作“日”。

39.〔满庭芳〕(两盖飘荷)(页2506),“两”当作“雨”。

40.〔无闷〕(密布垂丝细细)(页2507),“布”当作“雨”。

41.〔笛春令〕(针楼残烛)(页2508),“笛”当作“留”。

42.〔蝶蛮花〕(刘氏三娘双姊妹)(页2514),“蛮”当作“恋”。

43.〔临江仙〕(记得画兰红压水)(页2551),“兰”当作“阑”。

44.〔浣溪沙〕(背着银缺伴寂寥)(页2552),“缺”当作“釭”。

45.〔黄金缕〕(柳丝细腻烟如线)(页2553),“线”当作“织”。

46.〔蝶蛮花〕(醉里花奴停羯鼓)(页2555),“蛮”当作“恋”。

三 批语整理之误

(一)文字之讹、衍、倒、脱

1.“湘、汉骚言”(页2131),“言”当作“音”。

2.“哀感顽艳者六百馀阕为一集,得六百馀阕,名曰《闲情》”(页2131),“得六百馀阕”衍,当删。

3.“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斗巧者之作”(页2131),“之作”衍,当删。

案:陈氏初稿为“争奇斗巧之作”,后删“之作”,代之以“者”字。

4.“三集《放歌》、《闲情》、《别调》为副之”(页2131),“《放歌》、《闲情》、《别调》为”衍,当删。

案:陈氏初稿为“《放歌》、《闲情》、《别调》为副”,后删“《放歌》、《闲情》、《别调》为”,代之以“三集”,并于“副”下添一“之”字。

5.“结得愁惋,尤妙在神。不外散”(页2140),“愁”当作“悲”,且当读作“尤妙在神不外散”。

6.“中原拂乱”(页2141),“拂”当作“沸”。

7.“此章致思唐之意”(页2141),“唐”当作“君”。

8.“《黍离》、《麦秀》之怨”(页2143),“怨”当作“悲”。

案:“悲”字草书写法与“怨”字相近,编者或由此误认。

9.“始终不谕其志”(页2143),“谕”当作“踰”。

案:稿本《白雨斋词话》卷一亦作“踰”,可为旁证。

10.“哲王不晤也”(页 2144),“王”下脱一“又”字。

11.“姿貎宛如所梦”(页 2145),“貎”当作“貌”。

案:“貎”同“猊”,与“貌”形近而非一字。

12.“层次极多”(页2147),“次”当作“折”。

13.“故应胜君复、圣俞作”(页2148),下脱小字注语“君复词见前,圣俞词录入《别调集》”。

14.“直是压倒古今”(页2150),“古今”当乙作“今古”。

15.“是坡仙独到处”(页 2151),“到”当作“至”。

16.“‘破后’,映起句‘门外鸦啼杨柳’”(页2152),“破”当作“别”,其非引用原词,故引号当删。

案:“别后”与“映起句‘门外鸦啼杨柳’”乃两则眉批。前者为该词总评,后者评末二句。编者合为一则,误。

17.“则各有千(古)[秋]也”(页2153),编者或以“古”当作“秋”。

案:《词则》本作“古”,稿本《白雨斋词话》卷一亦作“古”,此乃陈氏原意无疑,改他字无谓也。

18.“本未尝泛”(页2156),“本”当作“卒”。

19.“歌曲至终”(页2157),“曲至”当乙作“至曲”。

20.“何如并浑玄为妙”(页2159),“玄”当作“去”。

21.“结得怨愤”(页2160),“怨”当作“悲”。

22.“却不嫌堆杂”(页2160),“杂”当作“朵”。

23.“白石词,清灵骚雅,……真圣中之圣也”(页2164),“灵”当作“虚”,“圣中”当作“词中”。

24.“胜人吊古千言”(页2164),“千”下脱一“百”字。

25.“首章言已尝有用世之志”(页2165),“已”当作“己”。

26.“一经点染”(页2166),“染”当作“缀”。

27.“神行观止”(页2168),“观”当作“官”。

28.“真非易之”(页2171),“之”当作“易”。

案:原书此处本作两点,即重复符号,编者误认作“之”。

29.“结是禹陵”(页2172),“是”当作“足”。

30.“不免有张眉怒目之态”(页2173),“怒”当作“努”。

31.“一切流荡,志反之矣”(页2173),当作“一切流荡忘反之失”。

32.“生生其有遗世之心乎”(页2174),“生生”当作“先生”。

33.“笔意高远”(页2175),“远”当作“迈”。

34.“不知其何所指”(页2177),“不”上脱一“但”字。

35.“《黍离》、《麦秀》之怨”(页2179),“怨”当作“悲”。

36.“前半概指永叔《秋声赋》”(页2180),“概指”当作“檃括”。

37.“苍凉怨壮”(页2185),“怨”当作“悲”。

38.“故国之怨”(页2187),“怨”当作“悲”。

39.“起数语便觉牢怨满纸”(页2188),“怨”当作“愁”。

40.“不得意者隐于下位,……孟诸人皆可恨”(页2188),“意”当作“志”,“孟”当作“盖”。

41.“凄婉欲绝之妙,古乐府也”(页 2189),“之”本为重复符号,当作“绝”。故此句当读作“凄婉欲绝,绝妙古乐府也”。

42.“摇落堪怨,……以下言何况又加以尘污也”(页2190),“怨”当作“悲”,“污”当作“汗”。

43.“怨怨无端”(页2191),“怨怨”当作“悲怨”。

44.“备述宣政之感”(页 2191),“感”当作“盛”。

45.“起十五字有十一层”(页2191),“五”字衍,当删。

案:“一”字亦有疑问。原书此处为一小点,难以辨识。《唐宋词汇评》认作“二”,笔者以为此乃无心之墨沈,此句当作“起十字有十层”。

46.“彼中有歌此调者”(页2193),“彼”上脱一“闻”字。

47.“仍宣和殿小宫姬也”(页2194),“仍”当作“乃”。

48.“求诸明作者,尤不易观”(页2198),当作“求诸明代作者,尤不易觏也”。

49.“而未逮渊微”(页2202),“逮”当作“达”。

案:“達”之草书容易误认为他字。

50.“亦疏情”(页2202),“情”当作“快”。

51.“既怨凉”(页2203),“怨”当作“悲”。

52.“在貌不在骨”(页 2207),“貌”下脱一“而”字。

53.“极写清游之禁”(页 2210),“禁”当作“乐”。

54.“‘千回百转’”(页2213),“转”当作“折”,且此句非引用原词,引号当删。

55.“别于存位”(页2213),“存位”当乙作“位存”。

56.“惜语温雅”(页2215),“惜”当作“措”。

57.“不免佻薄也”(页2215),“也”当作“矣”。

58.“怨深婉笃”(页2216),“怨”当作“悲”。

59.“概乎其末之闻也。……合者不亚于樊榭”(页2217),“末”当作“未”,“不”当作“可”。

60.“老藤篱角梦”(页2217),“梦”当作“蔓”。

61.“尽似奇警,究欠雅训”(页2218),“尽”当作“看”,“训”当作“驯”。

62.“哀怨顽艳”(页2219),“怨”当作“感”。

63.“用笔亦曲而能连”(页2222),“连”当作“达”。

64.“于断处稍病牵强”(页2222),“于”当作“顿”。

65.“鹿潭稍逊于皋文、庄、谭之古厚,……洵铁中铮铮者也”(页2223),“厚”字衍,当删。“中”下脱一“之”字。

66.“‘眉语自成’四字”(页2225),“自”当作“目”。

67.“出入斟酌于淮海、大晟”(页2226),“斟酌”衍,当删。

案:陈氏初稿为“斟酌于淮海、大晟”,后删“斟酌”,代之以“出入”。

68.“暗合情事”(页2227),“合”当作“含”。

69.“愈怨郁”(页2235),“怨”当作“悲”。

70.“怨而郁”(页2238),“怨”当作“悲”。

71.“结怨愤”(页2239),“怨”当作“悲”。

72.“而淋漓怨壮,……如警雷怒涛”(页2240),“怨”当作“悲”,“警”当作“惊”。

73.“闲处亦不乏恣态”(页2240),“恣”当作“姿”。

74.“稼轩〔水调歌头〕诸阙,直是飞行纵迹,一种怨愤忼慨郁结于中”(页2241),“阙”当作“阕”,“纵”当作“绝”,“怨”当作“悲”。

75.“怨愤填膺”(页2241),“怨”当作“悲”。

76.“自饶恣态”(页2242),“恣”当作“姿”。

77.“空是妙”(页2242),当作“‘定是’妙”。

78.“哀而壮”(页2243),“哀”当作“衰”。

79.“怨郁”(页2244),“怨”当作“悲”。

80.“解易千人”、“结更怨壮精警”(页2244),“解”当作“辟”,“怨”当作“悲”。

81.“怨有所悟”(页2244),“怨”当作“忽”。

82.“《历朝词选》自起处至‘亦羶腥’为一段”(页2245),“为”下脱一“第”字。

83.“正自怨郁”(页2245),“怨”当作“悲”。

84.“豪宕足破怨郁”(页 2246),“怨”当作“悲”。

85.“亦怨壮之甚”(页2247),“怨”当作“悲”。

86.“措词炼句”(页2250),“句”当作“局”。

87.“似此几升稼轩之堂矣”(页2251),“此”下脱一“亦”字。

88.“怨壮而沉郁”(页2251),“怨”当作“悲”。

89.“有情境”(页2252),“情”当作“悟”。

90.“意在言外”(页2253),“意”当作“味”。

91.“然当时诸公和作俱属照仪”(页2258),“照”当作“昭”。

92.“要从感情中得来”(页2260),“情”当作“愤”。

93.“魄玮雄肆”(页2261),“魄”当作“瑰”。

94.“天锡最长于吊古之诗,然亦不独工倚声也”(页2262),当作“天锡最长于吊古,古诗亦然,不独工倚声也”。

95.“梅村其省忧患乎”(页2265),“省”当作“有”。

96.“此兼自概”(页2268),“概”当作“慨”。

97.“而不得本源”(页 2269),“得”下脱一“其”字。

98.“但就词论”(页 2270),“论”下脱一“词”字。

99.“写景有些声势”(页2275),“些”字衍,当删。

100.“矫矫不孱”(页2275),“孱”当作“群”。

101.“怨而壮”(页2277),“怨”当作“悲”。

102.“可为复来者炯戒”(页2277),“复”当作“后”。

103.“怨惑中别饶意味”(页2278),“怨惑”当作“悲感”。

104.“想见先生少年气慨”(页2280),“慨”当作“概”。

105.“一结拍题甚紧”(页2281),“拍”当作“扣”。

106.“怨郁”(页2282),“怨”当作“悲”。

107.“托一曾益见感喟”(页2288),“曾”当作“层”。

108.“真是惊心动魄”(页2294),“是”当作“足”。

109.“韵语偏饶”(页2295),“语”当作“味”。

110.“直霸才也”(页2295),“直”当作“真”。

112.“便不亚于迦陵”(页2299),“不”当作“可”。

113.“何意百炼铜”(页2299),“铜”当作“钢”。

114.“怨愤”(页2302),“怨”当作“悲”。

115.“泪堕声堕”(页2303),“泪堕”当作“泪随”。

116.“一片响慕”(页2304),“响”当作“向”。

117.“收是思乡”(页2306),“是”当作“足”。

118.“不可羁绮”(页2308),“绮”当作“缚”。

119.“而才气甚狂”(页2308),“狂”当作“旺”。

120.〔点绛唇〕(来往烟波)(页2310),脱漏词末评注:“查恂叔《词话》:‘茂州陈时若大牧最喜歌此调,云武林一老僧所填〔点绛唇〕也,忘其名。余闻之,辄录出。往复咏叹,音调超绝。噫!此亦红姜老人之俦匹也。’”

121.“此外则啸傲风月”(页2311),“此外”当乙作“外此”。

122.“结二字凄绝”(页2314),“二”当作“三”。

123.“起二句”(页2314),“句”当作“语”。

124.“此以‘棹’、‘少’葉韵”(页2315),“葉”当作“叶”。

125.“婉绝”(页2316),“绝”当作“约”。

126.“期于隐当”(页2316),“隐”当作“稳”。

127.“姑录一二备格”(页2317),“二”下脱一“以”字。

128.“亦系宫怨同”(页2321),“同”当作“词”。

129.〔河传〕(去去)(页2323),脱漏词末评注:“一本无‘切’字,‘风’字句绝,叶‘同’韵。”

130.“袅袅冷秋风”(页2323),“冷”当作“兮”。

131.“音节绵邈”(页2324),“邈”当作“远”。

132.“语带烟露”(页2326),“露”当作“霞”。

133.“不过一时强慰话耳”(页2331),“话”当作“语”。

134.“更作伤春语”(页2337),“更”当作“便”。

135.“情深义明”(页2339),“义”当作“文”。

136.“《草堂》改‘晓鸦’为‘晚鸦’”(页2343),“晚”当作“乱”。

137.“衔口而出”(页2348),“衔”当作“冲”。

138.“不肯说破”(页 2352),“肯”下脱一“不”字。

139.“不第以疏情见长也”(页2353),“情”当作“快”。

140.“此折序别离极为淋漓惨淡之致”(页2353),当作“此折序别离后事,极淋漓惨淡之致”。

141.“然不可不解”(页2354),“解”当作“辨”。

142.“必其此乃可以不分别为工”(页2354),“其”当作“如”。

143.“却极怨郁”(页2356),“怨”当作“悲”。

144.“别具恣态”(页2356),“恣”当作“姿”。

145.“而又气不顺”(页2356),“又”当作“文”。

146.“口头语便成绝妙好笔”(页2358),“笔”当作“辞”。

147.“出黄叔旸笔右矣”(页2360),“笔”当作“辈”。

148.“《夷坚志》云:……仍作此词”(页2361),“坚”下脱一“支”字,“仍”当作“乃”。

149.“笔意娇娈”(页2362),“娈”当作“变”。

150.“词敖义正凛凛有生气”(页2363),“敖”当作“严”。

151.〔市桥柳〕(欲寄意浑无所有)(页2363),脱漏词末评注:“周公谨云:‘词亦可喜。’”

152.“是宗元人七律之佳者”(页2365),“宗”当作“宋”。

153.“怨风为我从天来”(页2366),“怨”当作“悲”。

154.“冶情苦调”(页2367),“冶”当作“深”。

155.“情不自己”(页2367),“己”当作“已”。

156.“亦悲其过也”(页2367),“过”当作“遇”。

157.“即‘人生行乐意耳’意”(页2368),上“意”字衍,当删。

158.〔花非花〕(同心花)(页2374),脱漏词末评注:“王阮亭云:‘可作古乐府读。’”

159.“几令人不能卒读”(页2377),“人”字衍,当删。

160.〔扫花游〕(元宵近也)(页2379),“近”当作“过”。且脱漏眉批:“此词已录入《大雅集》。”

161.“又云:‘长安笙箫,连昌花竹,可堪回首。’皆当与此篇参看”(页2382),“安”当作“乐”,“篇”字衍,当删。

162.“意极怨凉”(页2386),“怨”当作“悲”。

163.“怨郁”(页2387),“怨”当作“悲”。

164.“情真义亦至矣”(页2389),“义”当作“文”。

165.“怨哀易工”(页2389),“怨”当作“悲”。

166.“凌属无敌”(页2390),“属”当作“厉”。

167.“真令人思求仙也”(页2391),“真”当作“直”。

168.“触物兴怨”(页2392),“怨”当作“悲”。

169.“怨而郁”(页2393),“怨”当作“悲”。

170.“一‘又’字虚领起,通篇悼亡之意”(页2394),当作“一‘又’字虚领起悼亡之意”。

案:陈氏初稿有“通篇”二字,后删去。

171.“不容己于辞耶”(页2396),“己”当作“已”。

172.“愈是动人”(页2396),“是”当作“足”。

173.“此情真是无可解得”(页2398),“真”当作“直”。

174.“而涌感无限”(页2405),“涌”当作“凄”。

175.“香雪当年不永”(页2406),“当”当作“享”。

176.“极为凄黯”(页2411),“为”当作“其”。

177.“语亦婉至”(页2418),“亦”当作“极”。

178.“结笔又获一往无尽”(页2419),当作“结笔又变,一往无尽”。

179.“措语妙。‘明’、‘水’净”(页2421),当作“措语沙明水净”。

180.“凄凉中有鬼气”(页2422),“凉”当作“冷”。

181.“正不必求不深也”(页2424),下“不”字衍,当删。

182.“用画馆语”(页2425),“画”当作“书”。

183.“此章写离语时十分哀惨”(页2426),“离语”当作“临诀”。

184.〔浣溪沙〕(检点青衫有泪痕)(页2426),脱漏词末评注:“秋舲所聘室卒,作《续离骚招魂》哭之,末题此阕。”

185.“正不必作一怨愁语,而善言怨秋者”(页 2427),“怨愁”当作“悲秋”,“怨秋”当作“悲秋”。

186.“叙旧事”(页2428),“叙”上脱一“追”字。

187.“意极怨凉”(页2428),“怨”当作“悲”。

188.“乃见凄绝”(页2429),“绝”当作“艳”。

189.“宛转怨凉”(页2432),“怨”当作“悲”。

190.“怨怨中一唱三叹”(页2432),“怨怨”当作“悲怨”。

191.“秀才爱面上且穷死,……纵旁故睥睨,……夫大骂曰”(页2437),“爱”当作“覆”,“纵”当作“从”,“大”字衍,当删。

192.“至有李茂贞之乱”(页2440),“乱”当作“变”。

193.“绘秾艳之词”(页2443),“艳”当作“丽”。

194.“较端已‘忆君君不知’更深”(页2445),“已”当作“己”。

195.“直是绝妙古乐府矣”(页2446),下脱“录入《希声集》诗选中,兹编不载”。

196.“柔情蜜意”(页2454),“蜜”当作“密”。

197.“转使上二句减色”(页2460),“句”当作“语”。

198.“(眉批)入妙”(页2461),衍文,当删。

199.“吐弃一切香奁泛语”(页2461),“语”当作“话”。

200.“以此词得罢”(页2461),“罢”当作“罪”。

201.“娇态如此”(页2462),“此”当作“见”。

202.“不容枝碎也”(页2463),“枝”当作“拆”。

203.“怨感无端”(页2468),“怨”当作“悲”。

204.“此调自刘龙州作俑”(页2468),“州”当作“洲”。

205.“周公瑾云”(页2469),“瑾”当作“谨”。

206.“情事宛转连出”(页2472),“连”当作“达”。

207.“渔洋辞之于前,云伯辞之于后”(页2476),两“辞”字并当作“辨”。

208.“是憁宗吉一流人”(页2480),“是憁”当作“足愧”。

209.“起无业堂”(页2485),“业”当作“叶”。

210.“妖冶极美”(页2488),“美”当作“矣”。

211.〔浣溪沙〕(柳暖花寒雨似酥)(页2489),脱漏词末评注:“彭羡门云:‘“夜闻马嘶晓无迹”,不如“流莺”句之神合。’”

212.〔酒泉水〕(谢却荼?)(页2496),“水”当作“子”。且脱漏眉批:“此篇已录入《大雅集》。”

213.“犹为难得”(页2498),“犹”当作“尤”。

214.“此章更欲出奇斗巧”(页2499),“章”字衍,当删。

215.“怨之至矣”(页2499),“矣”当作“也”。

216.“梁武帝‘特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页2505),“特”当作“恃”。

217.“犹合‘红萼’,……起五字正面”(页2505),“合”当作“含”,“字”下脱一“是”字。

218.“明月怀中半霄堕”(页2510),“霄”当作“宵”。

219.“采尽绮罗香泽之态”(页2511),“采”当作“扫”。

220.“无堆彻之迹”(页2512),“彻”当作“砌”。

221.“却以‘慵斗草’、‘怯弹阮’两层逼出斗草来”(页2514),下“草”字当作“叶”。

222.“连得出”(页2515),“连”当作“达”。

223.“意郁而语连”(页2516),“连”当作“达”。

224.“至是出槖中金为雪郎合卺,……而情致酸楚”(页2517),“雪”当作“云”,“致”下脱一“甚”字。

225.“此更摸入深处”(页2517),“摸”当作“扑”。

226.“彼好为粉白黛彩语者,盖取其年词三复之也”(页2518),“彩”当作“绿”,“盖”当作“盍”。

227.“细腻慰贴”(页2520),“慰”当作“熨”。

228.“艳词以品此为极”(页2522),“品”字衍,当删。

229.“曲折连出”(页2522),“连”当作“达”。

230.“后叠句妙在□□”(页2523),“□□”当作“留恋”。

231.“概括《牡丹亭》前半部”(页2525),“概”当作“檃”。

232.“妙有飞雾飞云”(页2525),两“飞”字并当作“非”。

233.“骰子逡巡里手拈”(页2525),“里”当作“裹”。

234.“描写殆尽。……特有分寸”(页2527),“写”当作“摹”,“特”当作“转”。

235.“曲而而连”(页2529),“而连”当作“能达”。

236.“欢感不同”(页2532),“感”当作“戚”。

237.“规抚古人”(页2544),“抚”当作“橅”。

案:橅,同“模”。

238.“各有千秋”(页2545),“秋”当作“古”。

239.“其千年绝调也”(页2546),“其”当作“真”。

240.“哀怨沉着”(页2549),“怨”当作“婉”。

241.“非正格也”(页 2552),“非”上脱一“总”字。

(二)句读之误

1.“结句即七章‘音信不归来’,二语意重,言以申明之”(页2136),当读作“结句即七章‘音信不归来’二语意,重言以申明之”。

2.“令读者喜悦,悲歌不能自已”(页2151),当读作“令读者喜悦悲歌,不能自已”。

3.“刺时之言自明,其不仕也”(页2161),当读作“刺时之言,自明其不仕也”。

4.“‘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只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页2165),“栏”当作“阑”,且当读作“‘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只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

案:稿本《白雨斋词话》卷二:“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此乃陈氏稿中自作之句读,可为佐证。

5.“写出幽贞意者,亦指清惠乎”(页2179),当读作“写出幽贞,意者亦指清惠乎”。

6.“‘几番过了’,应是指贾。以上秦、韩、史、丁诸人”(页2188),当读作“‘几番过了’,应是指贾以上秦、韩、史、丁诸人”。

7.“非壮语,不能压题”(页2293),逗号当删。

8.“未就而城破阙。后三句”(页2319),当读作“未就而城破,阙后三句”。

9.“两排。后段起句,皆承前段。顿句亦甚别致”(页2349),当读作“两排后段起句,皆承前段顿句,亦甚别致”。

10.“写时节,风物流动而凄警”(页2389),当读作“写时节风物,流动而凄警”。

11.“‘针线’犹存,未忍看”(页2425),当读作“‘针线犹存未忍看’”。

12.“凄怨,不胜婉娩有致”(页2435),当读作“凄怨不胜,婉娩有致”。

13.“为双卿泣不识字”(页2436),当读作“为双卿泣。不识字”。

14.“不必用‘香泽’字面”(页2454),“香泽”二字非引用原词,故引号当删。

15.“双关,巧合再过,则伤雅矣”(页2458),当读作“双关巧合,再过则伤雅矣”。

16.“益知‘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之薄矣”(页2476),当读作“益知‘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之薄矣”。

17.“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页2508),当读作“‘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18.“魂不胜销,死也。拚痴于情者”(页2544),当读作“‘魂不胜销死也拚’,痴于情者”。

19.“处处贴切,‘九’字分写合写”(页2554),当读作“处处贴切‘九’字,分写合写”。

(三)批语所指词句之误注

1.“‘回头’七字,感慨无限,声情酸楚”(页2226),“声情酸楚”非评“回头”七字,实为另一则批语,评“凝睇窥君君莫误,几多心事从君诉”。

2.“通首作势,在一起一结,大笔如椽”(页2267),“大笔如椽”非评此词起结,实为另一则批语,评“了不信洪荒世界,都非斧凿为之”。

3.以“笔致悠闲,忽变面目”为“万壑”四句眉批(页2286),非,乃评“记竹外时逢”至“僧送石桥南”。

4.以“足一句警绝”为“可有吹箫人杰”句至末眉批(页2290),非,乃评“有亦被怒潮磨灭”一句。

5.以“二语嫌滞”为“还认取,尽剪碎秋云,点缀胡天暮”眉批(页2409),非,乃评“莼丝荇带难相并,输此清标幽素”。

6.“‘鬓侧’七字,摹写活现,贱相”(页2483),“贱相”非评“鬓侧”七字,实为另一则批语,评“倚烟欺雨咒东风”一句。

7.以“五字俗”为“独坐妆台畔”眉批(页2526),非,乃评“频把兰香唤”一句。

(四)批语位置之误列

1.“上半叙远游未还,是态揣之词。下半言归来情事,是逆料之词”(页2181),“态”当作“悬”。且此则乃评〔高阳台〕(驼褐轻装),编者误列入〔高阳台〕(残雪庭除)批语。

2.“笔力雄劲,……奇矣”(页2240),本为眉批,误列入词末评注之下。

3.“结三语”(页2376),本属上半阕批语,即“胜读《秋声赋》结三语”。

此外,尚存在四集次序颠倒、编者引原词未加圆括号以示区别、未体现出原书小字、繁体字形近致误、编者按语之误等。不过这些问题或无关紧要,或读者自能明鉴,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

[2]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徐 炼

I207.23

A

1006-2491(2015)01-0104-08

张海涛(1987- ),男,天津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词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