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郑晓星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主编的《全宋诗》自问世以来,嘉惠学林不少,但作为一部大型文学总集,里面难免存在着一些疏失,因而学者们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此煌煌巨作不断订补、完善。笔者在使用《全宋诗》的过程中,亦发现一些重出诗,又有些诗歌虽归于某位诗人名下,但却有较大疑问,这些问题学界目前尚未论及,笔者就此草成小文,以就教于方家。
《全宋诗》第50册第31676页收张镃《题杨诚斋南海朝天二集》一诗,该诗是从《永乐大典》卷八九六中辑佚出来的。全诗内容如下:
作者于今星样稀,凄其望古驷难追。
空桑枯竹陶元亮,玉佩瓊璩杜拾遗。
自笑吟秋如懒妇,可能击鼓和冯夷。
报章不作南金直,惭愧君家丙稿诗。
《全宋诗》第42册第26368页收杨万里《张功父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诗,内容与上诗完全相同。
很显然,所引之诗为重出诗。考查该诗的真正归属权,关键在于理解诗句中的“丙稿诗”。杨万里一生编集其诗作,大率以其职任为名来命名诗集,即方回所言“一官一集”(《灜奎律髓汇评》卷一《过扬子江》诗评),如他将在广东为官期间所作诗歌命名为《南海集》,将第一次在京城临安任职期间所作诗歌命名为《朝天集》,第二次京城任职期间所作诗命名为《朝天续集》,将在江东转运副使职任期间所作诗命名为《江东集》,但从未以甲、乙、丙、丁这样的次序来编集其诗作。张镃自编其诗集,就使用过甲、乙、丙、丁的次序来命名,如杨万里有诗《跋张功父通判直阁所惠约斋诗乙稿
》,杨简有《张时可惠示甲乙稿》,其中有句云:“凌晨带月上竹舆,荷君封送两卷书。……乃是约斋甲乙稿
,惊喜遽读味新好。”,张镃本人又有《立春日园梅未花,书呈尤检正》诗曰:“十行犹用午年历,数首初编丁稿诗
。”自言其丁稿诗刚开始编集。由此可见,“丙稿诗”实际上是张镃的诗集。既然如此,张镃肯定不会自言“惭愧君家丙稿诗”,而应当是杨万里自谦其诗不如张镃的丙稿诗。《全宋诗》收张镃《题杨诚斋南海朝天二集》诗乃据《永乐大典》卷八九六,其实,《永乐大典》当属误收,《全宋诗》疏于考证而照旧收录。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杨万里,诗题也应该作《张功父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全宋诗》第42册第26368页的记载是正确的。那么,张镃是否另有一首《题杨诚斋南海朝天二集》呢?如果有,这首诗的真正内容该是什么?它与杨万里的《张功父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又有何关系?下面对此加以说明。
张镃的确向杨万里索要过《南海集》和《朝天集》,并且在阅读后作《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见惠因书卷末》诗进行题评:“笔端有口古来稀,妙悟奚烦用力追?南纪山川题欲遍,中朝文物写无遗。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笔者认为,这首诗或即所谓的《题杨诚斋南海朝天二集》,而《题杨诚斋南海朝天二集》当是这诗的另一个诗题,之所以会出现诗歌内容一样而诗题相异的情况,大概是后人引用之时发生了变化。
杨万里《张功父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诗当是在收到张镃《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见惠因书卷末》(或曰《题杨诚斋南海朝天二集》)诗之后所写的次韵之作,因为从杨诗诗题来看,“蒙题七字”当是杨万里在说承蒙张镃题诗对自己的诗作进行题评,可知张镃题诗在前,因此,杨万里次韵一首以作回敬(按:曾维刚先生发表于《文学遗产》2011年第5期的《张镃〈南湖集〉成书考》一文认为杨万里先作《张功父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一诗而张镃再次韵作《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见惠因书卷末》,此说或可商榷)。在杨万里的这首次韵诗中,他面对张镃对他的极力夸赞而自谦其诗不如张镃的丙稿诗,即诗中所言“惭愧君家丙稿诗”。
《全宋诗》第50册第31613页收张镃《送郑刚中赴江东参议》一诗,送别之人为郑刚中。
关于郑刚中其人,笔者查阅目力所及的文献,在宋代只有一人,此人《宋史》卷三七〇有传记,再参以其他文献资料,可大致了解其一生经历:郑刚中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绍兴二年(1132)进士甲科及第,授温州军事判官。累官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由秦桧荐,移宗正卿。九年(1139),除秘书少监(《南宋馆阁录》卷七)。金人归所侵疆土,任为枢密行府参谋,宣谕川陕,及还,除礼部侍郎。十一年(1141),擢枢密都承旨,为川陕宣谕使。十二年(1142),为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使。弃和尚原以与金,为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治蜀,颇有方略,秦桧怒其在蜀专擅,奏罢之,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责桂阳军居住。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又徙封州。二十四年(1154)卒,年六十七。若诗题中的郑刚中即为上述之人,那么,张镃出生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郑刚中卒时也才两岁,根本不会与郑刚中产生交集,更不可能作诗送别。
但还有一个问题,张镃诗里的赴江东参议的郑刚中是否另有其人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本着严谨的态度,笔者以为,将《送郑刚中赴江东参议》一诗视为存疑篇目较为适宜。
《全宋诗》第45册第27862页收录张栻的《李仁父寄茯苓酥赋长句谢之》一诗(该诗篇幅较长,此不录),第50册第31675页收录《谢李仁父茯苓》一诗,是作为张镃的佚诗收录的。两首诗虽然题名不同,但内容除个别字词有异外,并无其它差异。据此可以判断,这首诗属于重出。
笔者认为,该诗的真正作者当为张栻。诗题中出现的李仁父,即南宋史学家李焘(1115—1184年),仁父为其字,号巽岩,诗中“巽岩脊梁硬如铁”即是说李焘。张栻诗中另有两首诗歌与之相关:《三茅观李仁父、刘文潜、员显道、赵温叔、崔子渊置酒分韵得高字》(《全宋诗》第45册第27874页)、《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作》(《全宋诗》第45册第27891页)。据此当可推知,张栻与李林父为好友。因此,《谢李仁父茯苓》诗不该作为张镃的佚诗归在其名下,它的真正作者当为张栻。
另外,我们如果把《全宋诗》两处的载录对勘,发现有三处字词不同:(1)第45册作“大药独传鸿宝诀”,第50册作“大药独传欣宝诀”。按:“鸿宝”是。(2)第45册作“丹砂著根谩尔传”,第50册作“丹砂著眼谩尔传”。按:当以“著根”为是。(3)第45册作“玉池生肥嚥不彻”,第50册作“玉瀋生肥咽不彻”。按:“玉池”,是本道教语,指口。苏轼《菜羹赋》:“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筴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五鼎其齐珍。”“嚥”与“咽”通。
《全宋诗》第44册第27255页收项安世《雪寒百司作暇独入局观雪简张直阁》诗,内容如下(为方便论述,将此诗标记为a诗):
书生赋分合清愁,官与休辰不自休。
特地忍寒开省署,谁家见雪似瀛洲。
白银殿阁云中看,素李园林月下游。
说与南湖张秘阁,速来同直道山头。
《全宋诗》第46册第28609页收杨方《馆中简张约斋》一诗,内容如下(同上将此诗标记为b诗。诗后注释为《全宋诗》整理者所加):
书生赋分合穷愁,官与休辰不肯休。
清晓犯寒开省户,谁家见雪似瀛洲。
烂银宫阙云端见,素柰园林月下游。
说与南湖张秘阁,速来同直道山头。
(以上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六《诗话后集》)
《全宋诗》第34册第21457页收刘子翚《馆中简张约斋》诗,内容如下(同上将此诗标记为c诗。诗后注释亦为《全宋诗》整理者所加):
书生赋分合穷愁,官与休辰不肯休。
清晓犯寒开省户,谁家见雪似瀛洲。
烂银宫阙云端见,素柰园林月下游。
说与南湖张秘阁,速来同直道山头。
(以上《后村诗话后集》卷二)
三诗中提到的张直阁、南湖张秘阁、张约斋,均指南宋诗人张镃。a、b、c三诗对看,问题很快浮出水面:三诗属于重收。对于细节的辨析下面分述之:
(1)八句诗当为一首还是两首,这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全宋诗》所引,a诗和c诗的八句为一首完整的诗,而b诗则将八句析为两首,每首四句。笔者以为,a诗和c诗将八句诗作为一首,似更合理。这样,八句就组成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在意思上也完整、连贯。b诗将八句析为两首七言绝句,按此分法,第一首四句阅读起来意思可算完整,但第二首作为单独的一首,开头便言“烂银宫阙云端见,素柰园林月下游”,在意思上似觉缺少前奏、铺垫,读来给人突兀之感。因此,笔者根据诗意是否完整、连贯,认为八句诗原本当为完整的一首七言律诗,不得将其分拆为两首(按:王秀梅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后村诗话》第72页将此八句作为完整的一首诗看待,确当可取)。那么,b诗又为何会将八句分拆开来呢?b诗原注说明了辑自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当是四部丛刊本)卷一七六《诗话后集》,但刘氏原书引用此诗并未有任何句读,也未将此诗拆分开来,而是八句诗连在一起。笔者怀疑这里的八句分为两首或是受到了清代厉鹗辑撰的《宋诗纪事》的影响。笔者限于条件,未能阅览《宋诗纪事》原刊本,所参阅的《宋诗纪事》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标点整理本,该书所据底本为乾隆十一年厉氏樊榭山房刊本(该刊本即为原刊本),该整理本第1337页收录《馆中简张约斋》诗,且以分离的形式将八句诗析为两首。笔者虽未能寓目原刊本,但据此标点整理本的样式推测原刊本即是将八句诗分作两首。由此追根溯源,窃以为《全宋诗》所收录的b诗实际上很大可能是受到了《宋诗纪事》的影响,而《宋诗纪事》注明了该诗出处为《后村诗话》,《全宋诗》整理者将此诗的出处注的更加详细。遗憾的是,整理者未能注意到这八句诗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离这样一个问题。
(2)八句诗在《全宋诗》中重复出现三次,且归于不同人的名下,它的作者究竟为何人,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c处将诗歌收入刘子翚名下,然考《全宋诗》刘子翚小传,其生卒年为1101年—1147年,其去世之时张镃尚未出生(张镃生于1153年),因此,刘子翚根本不可能作《馆中简张约斋》诗,将此诗收入刘子翚名下,显然为疏失。另外,《全宋诗》编者原注说明此诗辑自《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但笔者查阅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村诗话》以及四部丛刊本《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六《诗话后集》,两个版本关于该诗的记载相同,为节省篇幅,只将关键几句引出如下:
《馆中简张约斋》云:“书生赋分合穷愁,……,速来同直道山头。”亦杨吏部
(按:即杨方)诗
,惜其散落,存者无几。以上两个版本的《后村诗话》俱载该诗为杨方而非刘子翚所作,然不知该诗话是否另有版本与以上两种版本记载有异,而《全宋诗》编者乃据此版本而将该诗归于刘子翚名下?
这八句诗的作者究竟为谁,排除刘子翚之后,还剩下项安世和杨方两种可能。诗中有“速来同直道山头”句,宋人多以“道山”为馆阁之称,据此可知诗之作者当任馆职。查《南宋馆阁续录》卷九,项安世在光宗绍熙四年(1193)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而同书卷八载杨方在光宗时代亦曾官著作郎,即项安世与杨方都曾担任馆职,因此也都有写作此诗的可能。在无更多文献支撑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对于这两种可能暂且存疑。
(3)关于文字差异的问题。a、b、c三诗对看,文字上的差异很明显可以看出,但多数文字差异孰是孰非却很难判定,但这些文字差异对于诗歌的理解也没有太大影响,然“素柰”和“素李”一词似可加以辨明。素柰,亦称白柰,柰果之一种,因其色白,故名。素柰作为一种果实,其显著特征就是色白。八句诗所写为雪天之景,“烂银宫阙”与“素柰园林”对仗,以此来表现世间万物被大雪覆盖。“素柰”因其色白,故而用“素柰园林”表现大雪覆盖下的园林呈现出的白茫茫景象。“素李”之“李”当为“柰”字之形误,用“素李园林”实不知其意为何,不若“素柰园林”意佳。因此,笔者以为,原诗当作“素柰园林月下游。”
:
[1](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宋)杨简.慈湖遗书[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张镃.南湖集[M].知不足斋丛书本.
[5]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34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6]钱锺书.谈艺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责任编辑
吴道勒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