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高益荣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2006年,对于陕西散曲界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此年 8月,为了响应中华诗词学会“让曲与诗词并茂”的号召,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省诗词学会、省老年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张勃兴同志率先在我省倡导大家写曲。8月 1日,他主持召开座谈会,发放他亲自编印相关散曲的资料,并作了题为《让骚坛奇葩灿烂绽放》的重要讲话,希望我省诗友“勤于操笔,勇于创作,力求尽快做出新成绩来!”他不仅号召大家写曲,而且率先垂范,自己带头写曲一百多首。在他的影响下,陕西的散曲创作出现了一个创作高潮。根据张勃兴同志的指示和安排,省诗词学会的徐耿华、宗振龙等同志先后到省电力公司以及咸阳、商洛、汉中、宝鸡、户县等地的诗词组织宣讲散曲知识,动员大家写曲。《陕西诗词》、《秦风》、《榆林诗刊》等我省主要诗词刊物都辟出专栏发表曲作。散曲创作的成果化为了徐耿华、李涛同志主编的《陕西当代散曲选》一书 (以下简称《散曲选》)[1],本文主要以此书为文本简单介绍陕西近年来散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三秦大地向来与散曲有缘。正如张勃兴同志所说:“陕西这个地方与散曲有着不解之缘。金元时期,陕籍文人中虽未有像关、马、郑、白那样的杰出作者,但时任陕西行台中丞的山东人张养浩的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却成为千古名篇。到了明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陕西人康海、王九思等成为有明一代最为著名的散曲作家。”[2]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堪称我国散曲创作的一代名流,他为庆祝抗战胜利所写的《中吕·醉高歌》二十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历史进入新世纪,陕西散曲创作迎来的又一个高潮当是 2006年以来这几年的事。在张勃兴同志的极力倡导下,在陕西诗词学会同仁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三秦大地掀起了散曲创作的高潮,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曲学素养和勤于创作的散曲创作队伍,正如徐耿华同志所说:“在张勃兴同志的大力推动下,我省曲作者已接近百名,《秦风》诗刊已发表曲作二百多首,《陕西诗词》也发表曲作近二百首。随着一批脍炙人口的曲作问世,翟增泽、李明声、李文平、李涛、韩景明、李能俍、宗振龙、邓晋运、孙民随、于水等曲作者也开始崭露头角。”[3]2008年陕西散曲创作出现高潮,佳作迭出,涌现出作者百馀人,发表作品近两千首(题),徐耿华、李涛两同志精选了 88位作者的千馀首散曲作品结集出版了《陕西当代散曲选》。2009年 9月 25日,在西安正式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具有法人资格的散曲组织——陕西省散曲学会。现有会员二百多人,遍及三秦大地,横跨各行各业,是陕西散曲创作的主力军。
在陕西散曲作者队伍中具有开一代新风的领军人物当属张勃兴同志。他于 1930年 8月出生在河北省霸州,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陕西工作,曾任陕西省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陕西诗词学会、陕西省散曲学会名誉会长。他自称自己是陕西人,对陕西的一山一水充满感情。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潜心研究诗词曲赋,不但利用自己在政界的影响为繁荣陕西诗词曲赋的创作争取经费,而且自己勤奋创作。2006年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散曲的创作,作品近百首。《散曲选》选录他作品30首。内容相当广泛,大多是赞美陕西大好河山的写景之作,如[正宫·小梁州]《大唐芙蓉园靓景》、[仙吕·满庭芳 ]《神木县红碱淖》、[仙吕·雀登枝]《终南山中》和[正宫·塞鸿秋 ]《汤浴湖》;也有有感而发、具有强烈针砭现实的作品,如[南吕·乌夜啼]《就医难》等。
正是有这样的热心散曲的政界前辈的倡导,随之有一大帮后学跟进。在陕西大地,从北到南热心投入散曲创作的作者如雨后春笋般。其中成绩斐然的,榆林有李涛、李能俍等,西安有徐耿华、宗振龙、邓晋运、岳芳珍等,咸阳有韩景明、马骏英等,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很多散曲创作的群体,使散曲创作越来越走进基层,很多同志喜欢并尝试这种艺术形式。从《散曲选》所收录的作者来看,所涵盖的行业很广泛,除前面提到那些政界退居二线的同志外,还有农民、工人、在校大学生 。近年来高校的教师也有人开始散曲的创作。散曲创作在三秦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佳作不断涌现,陕西散曲学会常务副会长徐耿华、副会长李涛二同志编辑的《陕西当代散曲选》第二集也已于2010年4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元人的散曲主题无非是通过叹世、归隐、咏史、言情,来表现失意文人从封建正统“修齐治平”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情怀。尽管有些作品充满消极思想,但散曲反映现实、真情流露的写实性对后来的文学具有进步的影响。《散曲选》所录作品可以说剔除了元散曲醉生梦死、放纵欲望的消极思想,继承了它讽刺时弊、抒写真情的积极精神传统。
首先,对社会的丑恶现象予以辛辣的讽刺。从元散曲开始,散曲就形成了敢于对丑恶现实进行辛辣讽刺的风格,这也正是散曲背离传统文学精神的文化特质。在当代散曲作品里继承并发扬了散曲的这一讽刺丑恶的精神。这类作品佳作较多,作者都能从现实生活取材,对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予以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尤其是对当今官场的腐败现象的揭露极为深刻。因为这些作者大多都是从党政领导干部位子上退下来的,他们对官场作风极为熟悉,于是跳出红尘而反观红尘,因此对事情的本质看得更清楚。如马骏英的[正宫·塞鸿秋 ]《某些机关的作风》:
协调就是常喝醉,管理就是多收费,工作就是忙开会,上级说话全都对。眼睁复又闭,和尚敲钟偷着睡。黎民百姓眼流泪。
邓晋运的[中吕·红绣鞋]《某“公仆”夜生活心曲》:
挨着靠着沙发上坐,搂着抱着席梦思上卧,依着偎着挤着贴着把二步搓。淫浪浪含香唾,情无尽夜如梭,天哪,你把良宵延长一些又怎么?!
[仙吕·寄生草]《野蛮执法者心态》:
当官儿的发财靠腐败,俺小的们来钱靠手快。不听令的咱拿脚踹,不服管的往车上拽,眼不亮的咱叫他卷铺盖。咱是为整顿市容管理拆迁为民造福祉,管他娘名声好与坏!
这些作品可谓现实生活的实录,将如今某些所谓人民的“公仆”只知醉生梦死、满足私欲,根本不管百姓死活的丑恶现象揭露得入木三分。第一首前六句勾勒这些所谓的“公仆”的种种做派,最后一句写黎民的感受,两者形成对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第三首犹如一副市井图画,把那些借执法实则中饱私囊的野蛮执法者的丑恶嘴脸勾画得惟妙惟肖。还有:
马骏英[正宫·叨叨令]《孝子》:
鸡鸭鱼肉堆几案,花圈香蜡码一院。喇叭大戏轮番看,道姑和尚连着念。排场大也么哥,孝道见也么哥,生前派饭天天换。
王宇的[正宫·塞鸿秋]《如此孝子》:
对老母喝来吆去天天躁,翻钱倒柜回回撬。饥肠难忍须含笑,饭熟儿女无人叫。生前如对头,死后争哭孝,搭台唱戏瞎胡闹。
对如今普遍存在的老人活着不好好赡养,可去世后又大操大办的丑恶做法进行辛辣讽刺。
另外,还有冯萌献的[越调·圣药王 ]《贪官》、毕林飞的[中吕·朝天子 ]《讽拍马屁者》、姚平的[正宫·叨叨令]《公款咏叹调》、徐耿华“关于贪官即‘狗官’的讨论”散曲三首、韩景明的[仙吕·一半儿 ]《路霸》等都是很好的讽刺现实某些丑恶现象的作品。
其次,描写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诗歌是诗人的真情的流露,如《毛诗序》所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者们以赞美的笔调,运用散曲这种灵活而不失典雅的形式,描绘了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美景给于他们的心灵感受。如果你阅读《散曲选》便可品尝到陕西民俗大餐给你带来的精神享受,如宗振龙的[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秦腔》:
哇呀呀、吼一声天摇地翻,哼一段珠泪涟涟。爱你那紧锣密鼓,全忘了意乱心烦。真格是黄河浪卷,唱遍这西北高原。 (过)走一圈万里山河,摇两摇风雨千年。帝王将相热兼寒,百姓平民苦还欢。斑斓、斑斓人生戏里观,来来来、唱一唱这乱弹忘吃饭。
[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羊肉泡馍歌》:
古城历史千年,羊肉泡馍世罕。耀州老碗回民店,哪个不睁大眼? (过)鲜肉陈汤金馍蛋,辣椒糖蒜玉磁盘,热情招呼意拳拳。香油滴几滴,芫荽味新鲜,哈哈、吃罢连呼香坏俺。
第一首充分展示出被誉为中国梆子腔戏曲鼻祖——秦腔的粗犷豪迈的艺术特征,描摹出秦人放声怒吼秦腔的雄壮气势,表现出秦声秦韵的诱人风姿。第二首描写了西安小吃的代表品种羊肉泡馍配料、吃法以及秦人喜欢吃它的精神因素。它和秦腔一样,都是与关西人的直率、大气、豪狂的精神气质一致。振龙兄豪放的语言风格与所写内容的豪迈气势达到了绝佳的结合,展示出散曲的艺术魅力。此外,还有王亚涛的[正宫·端正好]《搅团》介绍陕西的一种小吃,语言灵活,充满生活情趣。
另外,自然山水胜景历来是诗歌描绘的主要内容。在《散曲选》中此类作品较多,几乎把三秦大地的美景都写到,阅读之,可谓领你游览了陕西的名胜大川。此类作品的代表首先当推张勃兴先生的几首作品:
[正宫·双鸳鸯]《太平峪河》:
水湍流,绿杨柳,风打苍枝景色幽。绮丽霞辉叠翠影,碧波深处现鳞游。
[仙吕·满庭芳]《神木县红碱淖》:
漠中湖水世鲜寻,深沙隐处,影动烟尘。碧波荡漾彤云近,湖边翠木景犹新。白鹤展翅搏风奋,弋轻舟阵阵歌音。观遐亘,疑是南国润锦,此景更迷人。
[正宫·塞湖秋]《汤峪湖》:
粼粼清水岚中注,蒙蒙薄雾湖间布,小风微惹池边树,波光霞影蒲生处。小舟缓缓流,碧水翔白鹭。喜欣默默骄阳暮。
这些作品,用词典雅,具有诗情画意,描写景物自然有情趣,又细腻地传递出游览者的喜悦心情,深得曲之三昧。还有马骏英的 [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 ]《太白森林公园》、王兴一的[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太白山游趣》、余子彤的[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洽川泛舟》、李涛的[中吕·粉蝶儿 ]《咏神木天台山》等都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第三,咏史怀古之作。咏史怀古往往是散曲作家喜欢写的题材,尤其是元代,文人普遍不得志,往往借古人以抒写自己的愤懑之情。而我们现在的文人,已经没有古人的那么多怀才不遇要借古人说事。因此,《散曲选》里的咏史怀古之作更多是对古人的凭吊、纪念,而少有“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不平与愤慨。如余子彤的[仙吕·后庭花]《谒昭君墓》:
清明北塞游,黑河南岸兜。嫱女堪称赞,汉胡不斗殴。颂千秋,阙门雕像,冢园常有人逗留。
杨兆麟的[商调·集贤宾]《蔡文姬墓》:
堪怜蔡家薄命女,乱世掳羌胡。惨凄凄,雨狂风骤,路漫漫、血泪流枯。闷愔愔、寄意胡笳,痛殷殷、系念华胥。幸得有曹操重金赂赎,恨胡儿、恶辱无辜。监牢十二载,墓草两三株。
杨忠鹤的[中吕·山坡羊]《张养浩》:
潼关虎踞,骊山云步,浩然正气挥毫赋。惩蛮胡,恤穷奴,未除根害愁难驻,白发添新忙账庐。民,欲粒粥;公,瘁瘦骨。
分别祭吊王昭君、蔡文姬、张养浩,前两首充满了作者对历史上这两位女子命运的悲叹。尽管她们早已化为云烟,青冢长满野草,但仍然受到后人的怀念。后一首采用“山坡羊”的牌名,歌颂一代清廉官员张养浩,状写出张养浩的“浩然正气”,表现出作者对这位爱民清官的赞美之情。
另外,较有特色的作品还有王亚涛散套 [黄钟·醉花阴]《王九思罢归》。王亚涛是位 34岁的中学教师,是明代散曲大家王九思的同乡。正是出于对家乡前贤的崇拜之情,王亚涛的这首散套设想王九思罢官后回归故里后的潇洒人生“打驴户杜郭城近,吼起秦腔,两手的抡。起包黑,落郑恩,快意人生不过此。紫蟒袍,玉带裙,怎能比得上秦腔带劲”。曲作具有关西风格,表现出因刘瑾事件遭遇不平待遇的大戏曲家的愤懑情怀。
此外,史文山的[双调·折桂令]《骊山怀古》、韩景明的[正宫·塞鸿秋]《李清照》也都是不错的作品。
第四,《散曲选》中所选作品,不管是言情说爱,还是记事抒怀,都是作者从心灵深处流出的真声,是他们对现实人生的艺术反映,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实传统。尽管在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模拟古人作品,但表现的思想境界完全不一样,多数作品展现的是现代人真诚友爱、关注社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譬如写情,元散曲中此类作品佳作不少,但无非是失意文人对“红巾翠袖”的呼唤,不乏有倾诉衷肠,感人至深的佳作,但大多立意不高,很难上升到恩格斯所说的现代爱情的层面。而《散曲选》中此类作品量上不多,但仅选之作中确有十分感人、真情倾注、充满人间真爱的作品,譬如马骏英的[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 ]《清明为亡妻扫墓》:
孤坟隐隐,碧草茵茵。清风凛凛,细雨纷纷。花香阵阵,泪眼涔涔。(过)去年祭奠脑眩晕,今春悼念目失真。梦中魂思世间人,世间人想梦中魂。夫妻情纯,如今两界分,怒对天公恨。
马骏英先生生于 1942年,已是近古稀的老人。老来丧妻,人之大悲也。故此曲真可谓真情的流露,绝无为觅新词而故作姿态的矫揉造作之语,读之,颇为感人。
另外,尤其是记事抒怀内容的散曲,更是具有时代气息。诗人的感情脉搏紧随时代跳动。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大事都可以在《散曲选》中得到反映,大多曲作立意较高,充分展示出郭沫若先生强调的诗歌反映的是“大我”的感情,即民族的情怀。如描写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作品就有王甫的[双调·雁儿落过清江引碧玉箫]《汶川地震》、王兴一的[越调·寨儿令]《汶川地震》等 5首,描写北京奥运会的有王腾芳的[正宫·小梁州 ]《北京奥运会》等 7首。可以说,现实生活的林林总总,无不进入曲家视界,有写股票市场的大悲大乐,有写农家小院的温馨悠闲;有写“神舟”飞天的大事,也有写路旁“卦摊”骗人之碎事。不管选取什么题材,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都是作者积极人生精神的外化,正如张勃兴先生所说:“散曲又如何进行创新呢?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依然是强调内容上的创新,要符合当今时代精神,反映广大民众的新生活。摈弃古代一些曲家一味地发泄愤懑、嘲弄风月的消极思想”。[2]《散曲选》中的作品,大多做到了这一要求。
散曲在元代就形成了俗中见趣的审美艺术风格,正如曲学大师任中敏先生在《散曲概论》中将曲与词比较所说:
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则为言外而意亦外。
任先生这段话成为论述词曲审美艺术风格差异的经典论断,被学界普遍认同,也成为后学评价散曲艺术风格的圭臬,当然也应该成为散曲创作应遵循的规则。散曲,尤其是元散曲,由于作者多为失意文人,有意从传统价值观中摆脱出来,不再视儒家传统诗学强调的“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美学规范为应遵守的规范,而是以大胆率真、直言不讳作为描述的艺术风范,直接坦言自己的亲身感受,寻求最能刺激感官的意象和语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便与市井的以俗为美的审美趣味接近,从而成为了散曲所具有的美学原则。《散曲选》中的作品,大多符合散曲的这种审美原则。
1.俚俗为雅、本色为美的语言风格。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概括元散曲的语言风格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散曲的语言文而不追求过文,俗中自有其不俗,正如李昌集先生说:“无论是‘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还是以俗破雅,极俗成趣,‘俗’都是散曲独特审美意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妨可以说:无‘俗’不成曲。”[4](P306)《散曲选》中的作品普遍追求俗的审美风格。尽管他们中大多人是从写古典诗词转入散曲写作,但还是能较好地掌握这一艺术形式。如王甫的[正宫·塞鸿秋]《赠本色曲家宗振龙》:
两瓶烧酒三斤肉,十分豪气七成秀。四时雨雪长安路,五更梦寐文辞溜。一开口六级西北风,诌词句北邻盐调入西家醋,谱小令火红辣面油浇透。
语言通俗但生动有趣,好像随意而出不加推敲,但又不乏锤炼之功。从“两”一直说到“六”,将人物的精神状态描摹得极为逼真,真可谓“俗而不俗”。
再如冯萌献的[正宫·塞鸿秋]《搓麻将》:
砖城垒起又爬下,家庭事业何须挂。发财要靠命儿大,输钱就躁拍桌骂。眼如二饼圆,暗算和牌价,全然忘了冬和夏。
此曲用近乎白话的语言勾勒出沉迷打麻将者的种种神态,特别是“眼如二饼圆”一句形象逼真,将好赌麻将者的神情描画得活灵活现。
2.幽默诙谐,戏谑风趣的调笑色彩。从元散曲起,就形成了幽默诙谐、甚至怪诞调笑的审美风格,在调侃戏谑中充满了喜剧的幽默调笑的情趣。《散曲选》中有些作品具有散曲的这种诙谐的艺术机趣,读之,令人陶醉,顿觉耳目一新。如徐耿华先生的[黄钟·四门子]《邻家女》:
邻家小妹年十九,淡描眉、浓抹口。花枝招展街中走,扭蛮腰、风摆柳。目不闲,瞄富有、凡人不拿正眼瞅。体不勤,花钱手,妹子吔,谁若爱你谁是狗。这首小令,读之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完全是一派市井之语,但把人物的神态描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须眉可见。同时风格诙谐,饶有趣味。特别是最后一句“谁若爱你谁是狗”,初看时还以为骂人的粗话,但细细品味,此乃神来之笔,增添了作品的喜剧色彩,像王甫所说:“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民间男女一时情急而说的发烧赌咒之语。不能说是骂人,你能说是在某种假定的情况下自己骂自己。这种文词固有粗俗的一面,但更有一种粗狂豪放、痛快淋漓的劲儿。”[5]
再如宗振龙的[正宫·塞鸿秋]《赠股友》:
红盘乐得你眼儿开眉儿笑,下跌气得你鼻儿拧心儿跳,套牢急得你肚儿胀脾气儿躁,停盘盼得你项儿伸胡子尔翘。都说炒股难,酸甜苦辣谁知道?人生比股票、跌跌涨涨藏玄妙。
把炒股者的随着大盘变化而变化的神情略带夸张色彩地描摹出来,具有令读者会意一乐的艺术魅力,同时又体味出“人生比股票”的哲理。
3.守格而不拘泥于格的创新尝试。散曲是一种古老的诗歌样式,尽管与诗词相比,在形式上有所灵活,但今天要完全遵循其格式来填写也比较束缚人的思想感情。故在《散曲选》里的作品,大多能按照原曲牌要求填写,但也有大胆的尝试之作。譬如里面收录的“自度曲”,就是尝试创新的佳作。《散曲选》中所录陕西著名书法家钟明善的作品 12首,都是自度曲,但也不乏神情兼备的佳作。如[自度曲]《咏司马迁》:
承家风,耕砚田,忍奇辱,发宏愿,秉笔续青史,正气涌波澜。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千秋史圣,魂绕芝川。
用凝练而通俗的语言,概括史圣司马迁的悲壮人生,巧妙将司马迁写《史记》要“究天人之际”等话语直接入曲,扩大小曲的容量,凸现“史圣”伟大追求的壮丽人生。
[自度曲]《书赠秦腔小生》:
且将这脂儿粉儿拈来抹去,关中小子扮作周仁、林冲、田玉川,众生芸芸。情切切,意绵绵。看戏人谁不销魂,梦中犹呓:贺老六,好人!脱去那衫儿袍儿,洗却这脂儿粉儿。忆往昔,诉衷情,喝“西凤”,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一付侠肝义胆,有哭有笑,文采风流,才是真狂生。
语言活泼,句式灵活,长短随意,雅而俗,俗又雅,把秦腔小生的戏剧人生描画得极为逼真。
再如姚平先生的[仿曹雪芹自度曲]《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忆不完春花秋月两相投。忘不了鸳鸯戏水黄昏后,梦不成蝴蝶双飞形影瘦。恨不得莲开并蒂晴天候,想不到劳燕分飞雨中过。斩不断的离愁,解不开的疑窦。呀,唯有那望穿秋水寄红豆,把相思化成春蚕丝吐够。
这首散曲,具有曹雪芹《红豆曲》的艺术魅力,全曲充满柔情,而情真意切,感人心扉。形式自由,满足内容的需要,而不因形式而害意,充分显示出“自度曲”的优越性来。“自度曲”一词始见于清初“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的两首作品:“远送曲”和“不见”。其实,《红楼梦》里很多曲也属自度曲。自度曲不受传统的曲牌限制,作者可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创曲调,从而使曲家能够更加自由灵活地表现思想情感,达到“曲尽人情”的境地。然而,如果表明曲牌,还是要尽量按照曲牌填写,这样才会写出具有传统趣味的散曲来。但我们不是薄今厚古的老古董,为发古之幽香;而是要借用旧的形式以抒今之情怀,故不墨守成规,可进行适当创新,使这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合拍。
总之,《散曲选》所选作品,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些作品模仿痕迹明显,有的还不完全符合曲律,有的在掌握曲的雅俗尺度上还欠火候。但瑕不掩瑜,《散曲选》中的作品大多是较好的,可谓是几年来陕西散曲创作百花园里报春的一枝奇葩,但愿随之而后迎来全国散曲创作的春天!
[1]徐耿华,李涛.陕西当代散曲选[M]1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
[2]张勃兴.陕西当代散曲选·序[M]1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
[3]徐耿华.张勃兴同志推动我省散曲创作[N]1陕西日报,2008-4-21(8)1
[4]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5]王甫.蓼草苹花别有香—读徐耿华散曲近作[J]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