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阿 来
公元759年,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惊魂未定的杜甫,带着他的草堂梦,奔赴甘肃天水。但那样一个梦,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没有实现。同年隆冬,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候,他带着一家人,风尘仆仆来到成都。在这个城市,在这个已经产生过非常多文化名人、诗人的城市,杜甫筑造了属于他的草堂。从选地址开始,他就亲力亲为,《卜居》中写道“主人为卜林塘幽”,地点在“浣花流水水西头”,理由是“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没多久,房子建成了,《堂成》里写道“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在这样一个安静的、风景优美的、暂时避免了战乱的地方,他的诗风突然就变了,从写“三吏三别”那样有着浓厚悲情和苦难意识的诗,变成了书写优雅的、美丽风景的诗,《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江畔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其实,从杜甫诗的转变我们就看到,现实主义是有很多伟大的可能性的,既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既可以充满非常紧张的戏剧性,也可以是宁静优雅的。
现在,在杜甫建立的这个地方,终于诞生了跟它同名的诗刊——《草堂》,这个诗刊算是众多诗刊杂志里的后起之秀,但是它包含的精神,跟这座城市是联系起来的,我相信,这个诗刊一定能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和长久生命力。我对此是有期待和祝愿的。
《草堂》诗刊创刊不久,又创办了草堂诗歌奖。作为草堂诗歌奖从无到有的见证者,恍然间,在同一个地方,我们已经来颁发第三届奖项了。我希望,这个诗歌奖项的获奖作品,能够跟杜甫承上启下所创造的浩大的、深远的、庄重的、诚恳的、勇敢的现实主义传统真正地连接起来,并把它发扬光大。
我们都知道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还有一首是《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这首诗里,杜甫讲了一件风雨把一棵传说有两百多岁的楠树吹倒了的故事。他很夸张地说“草堂自此无颜色”,因为当年他诛茅平地,要在这里盖房子,一大半原因就是因为这棵老楠树。今天,那棵老楠树倒了,杜甫先生走了,但是杜甫的诗仍然在这里流传,那棵老楠树的后代仍然在这里蓬勃生长,也传了很多代。我希望草堂诗歌奖,以及我们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也能够在这里发扬光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