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州香草斋的文学背影

时间:2024-05-04

吴可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海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202)

香草斋位于福州三坊七巷中的光禄坊西段北侧,早题巷西。清初至民国三百年间,许友、黄任、黄淑窕、黄惠、林轩开、何履亨、田毕公、王德愔等闽籍文人曾居此。另有陈兆崙、朱景英、沈廷芳、许廷鑅、纪昀等知名客籍文人慕名过访或题诗。此处原名墨庵,为许友所筑:“提学许豸宅,在光禄坊中,有紫藤花庵。米友堂,豸子友读书处。又有墨庵,友所筑。后为友外孙黄任所居,易名香草斋。”[1]

许友(不晚于1621~1663)曾名宰,字有介,又名眉,字介寿,号瓯香,侯官人。许豸长子,许珌从弟。崇祯诸生,明亡不仕。善画工书,诗尤孤旷高迥,号称诗书画“三绝”。他是许氏家族史上最享盛名的一位艺术家,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禛等对他都评价很高。许友是明遗民,并且毫不掩饰对明朝的眷恋。《雨中游清凉山诸诗作画》中写道“雨泣风号翠几层,石头怀古不堪登。无端缚就松针笔,画出青山是孝陵”[2]。七绝《怀友》:“天空海大君当去,剩水残山著足难。惟有故人杯酒里,每从风雨望平安。”[3]心恋故国,境界高远,感慨深沉,低回不已,即使与历代七绝佳作并提,亦无愧色。许友作诗多白描,少用典,集中多近体诗,且五七言兼擅。七律如《柳凤瞻年伯招游红桥看荷花历寻平山诸迹》[4]动静相间,糅合视觉、听觉、嗅觉,将夏日黄昏的景色写得美不胜收,同时把主人的热情融入其中;五律如《燕中立以青菓双粒见遗》[5]二首以小见大,体气高妙,情韵悠长。其五律佳联隽句俯拾皆是,难以遍举。陈寿祺称誉“许氏累世擅三绝,闺房亦娴翰墨,风流文采蔚于海滨”[6]。其中,许友既是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后来将墨庵更名为香草斋的黄任便是许友的外孙。

黄任(1683~1768)字于莘,又字莘田,晚号十砚老人、十砚翁,曾祖为明朝名臣黄文焕。“永福人,居会城之光禄坊。弱冠举于乡,屡上春官不第,匆匆捧檄得粤之四会令。莘田故名士,无龌龊俗吏态,坐是为上官所不喜,劾其纵情诗酒,不治事。拂衣归里,宦橐萧然,惟端坑石数枚、诗束两牛腰而已。”[7]黄任尤擅七绝,成名作是七绝《杨花》:“行人莫折柳青青,看取杨花可暂停。到底不知离别苦,后身还去作浮萍。”[8]此诗流传开来后,黄任被人称为“黄杨花”。五古《赈粥行》[9]叙雍正戊申(1728)四会县大饥,黄任施粥赈济灾民之经过。《劝农》:“今年转饷迫征输,播种方新要缓纾。愿汝上农吾下考,催科断不扰耕锄。”[10]表现其重农思想,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为官四会的一些情况。《杂诗》:“不曾邀结不逢迎,直得人称懒慢名。今日始知嵇叔夜,断无书札到公卿。”[11]可见其为人与骨气,也可窥见其被弹劾的真正原因。其诗主导风格是清丽芊绵。如《春江》:“扇影箫声浅水烟,画船多系绿杨边。板桥别后无消息,回首春江一惘然。”[12]以美景衬离情,深得诗家三昧。《长干曲》:“白袷青骢晓出城,折花沽酒不通名。小姑居处清溪上,谁道无郎却有情。”[13]翻用旧典,自出新意。《久不得诸故人消息》中“明月几时供聚散,山川何处问行藏”[14]一联是难得的警句。《悼亡二十八首》追忆妻子庄氏与自己从结婚到逝世的过程,撷取记忆中的生活片段,反复咏叹,首首皆至情之文,因此感人至深[15]。《题杜松风太守西征图》[16]乃集中豪壮精彩之作,也体现其诗风不拘一隅。永泰人陈应魁为其所作《香草斋诗注》是清代有注本的第一个闽人诗集。黄任在世时便诗名籍甚,袁枚、沈德潜虽然诗学观点差距甚大,但推崇黄任却无异词。袁枚说:“诗有音节清脆,如雪竹冰丝,非人间凡响,皆由天性使然,非关学问。在唐则青莲一人,而温飞卿继之;宋有杨诚斋;元有萨天锡;明有高青邱。本朝继之者,其惟黄莘田乎?”[17]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不收在世诗人,却收录黄任诗六首。

黄任少时曾在墨庵读书,其长女黄淑窕的诗集便名为《墨庵楼试草》。黄淑窕(1705~1773)字姒洲,永福(今永泰县)人。黄任长女,永阳诸生游艺之妻。能诗,有《墨庵楼试草》。受其父影响,集中诗多为七绝,其次为七律,大体清婉可诵,极少用典。如《雁》:“数声哀叫过衡阳,韵自凄清影自翔。夹岸芦花千里月,满林枫叶一天霜。梦回孤馆灯初灺,目断层云漏正长。珍重传宣秋信好,飞飞莫惮去来忙。”[18]黄淑窕生卒年据黄惠《墨庵楼试草序》,其卒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十二月念五日午时,年六十八”[19],则公历已是1773年。

黄任罢归后,定居于此,以香草额其斋,以香草斋名其集。当时的香草斋“矮屋三楹,花竹秀野,图史纵横,饮馔裙屐间,具有雅人深致”[20]黄任曾购得古砚十枚,珍如拱璧,“于斋之西偏构十砚轩以贮之”[21]。由于黄任诗名素著,且健谈好客,香草斋便成为远近文人流连之地。规模较大的如乾隆癸酉(1753)八月十二日,黄任、林正青、游绍安、陈治滋等十人在香草斋宴集。《香草斋诗注》卷六有《八月十二日柬范浣浦侍御吴林塘明府施北亭上舍林苍岩判官游心水太守陈德泉京兆吴茹原侍讲李霖邨别驾廖敦轩主政香草斋小集》[22]纪其事。次年(1754)正月初七,黄任、林正青、游绍安、陈治滋、刘敬与等十一人在香草斋宴集,《香草斋诗注》卷六有《人日招林苍岩游心水陈德泉刘邻初陈浴斋郭复斋郑绍庵魏济川李霖邨施北亭香草斋小集》[23]纪其事。香草斋中还经常家人雅集作诗,黄任女儿们的作品中多有反映。黄淑窕有《春日偕成波四弟同诸姊妹香草斋看紫藤》[24]、黄淑畹有《香草斋小集咏新雁分韵》[25]等。

由于黄任海内知名,不少客籍文人入闽后便慕名到光禄坊香草斋。雍正庚戌(1730)、辛亥(1731)间,浙江文人陈兆崙数次到香草斋,其《黄莘田诗集序》生动描述了与当时《福建通志》志局文人尤其是黄任相识的场景:

庚戌、辛亥间,余以新进士观政闽中,奉大府檄入参志局,因获交于编修谢古梅道承、行人刘邻初敬与。二公学老文巨,卓冠一时。而分修诸生十许辈亦复推激风骚,彬彬如也。顾皆不以余谫陋,见则投分,若平生欢。论诗赌酒,往往至夜分未已。

一日,见壁间《越王台》诗,磊磊磈磈,如山镇纸,益以书法疏秀,称其文章,不觉失声咤曰:“是所谓建大旗鼓、八面受敌者矣。惜乎阻于地,不可得见其人。”众笑曰:“公欲见之乎?旦日且来。是籍永福而家会城诗人黄二者也。”余闻大喜,就枕不能瞑,鸡三号即披衣起,步至光禄坊访之。赤脚婢应门曰:“官人且坚坐,主方沐,未竟也。”

少选,曳革履而出,则见其须眉如戟,瞳子如点漆,面白皙,口若悬河。适称向者壁间所见、意中所拟之人,遂与订交。自是莘田数见过志局,余亦数至其家。[26]

陈兆崙(1701~1771)字星斋,号勾山,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以知县分发福建。闽浙总督郝玉麟重其才学,延请其主鳌峰书院讲席,兼管通志局。乾隆元年(1736)应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先后任职《世宗实录》《三朝实录》《大清会典》《明纪纲目》《续文献通考》等纂修馆,官至太仆寺卿。陈兆崙精通六书经义,对《易》《书》《礼》均有深湛研究,旁征博引,不主一家之言。诗文醇古澹泊,京师士大夫奉为文章宗匠。兼工书法,自以为书法成就高于诗文。著有《紫竹山房诗文集》等。陈兆崙与闽中文人尤其是光禄派诗人过从甚密。除上引序言提及的黄任、谢道承、刘敬与外,陈氏还曾为陈治滋《留都诗草》作序[27]。

湖南文人朱景英是香草斋的常客,其乾隆二十年(1755)自述:“余自癸酉春杪入闽,未逾月得晤黄丈莘田。嗣是一官连城,一官宁德,中间以公事来三山,每就香草斋信宿焉。谈艺之余,间有篇什,大都得于率尔操觚者,故所就止此。”[28]徐祚永也载:“(朱景英)初入闽,一见先生(黄任)即成衿契,嗣后往来三山,每就十砚斋信宿,倡和甚夥。先生赠司马诗云:‘酒垒诗城昔张军,冷灰残烛痛离群。南皮散后风流歇,临老襟怀尽在君。’‘君去还能几日留,友声无伴苦相求。秋江正长蒹葭水,怕听伊人说买舟。’其爱重如此。”[29]朱景英(生卒年未详)字幼芝,号研北、茝汀、梅墅、石圃后人、一百八松亭长等,湖南武陵人。弱冠肆力于诗古文,工书,乾隆十五年(1750)解元。整个官场生涯都在福建,历任连城、宁德、平和、侯官知县、台湾府鹿耳海防同知、署汀州、邵武知府、台湾北路理番同知。谦和廉恕,勤慎明决,爱民礼士,文风丕振。告病归里,图书数千卷外,无余蓄。著《畲经堂文集》《畲经堂诗集》《研北诗余》《海东札记》《桃花缘》传奇等,主编《沅州府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朱景英在侯官任上,黄任已至垂暮之年,朱氏不便叨扰香草斋,便卜居乌石山。[30]次年黄任逝世,朱景英作《哭黄莘田二丈》:“香草个消歇,骚人竟寂寥。”“海内推耆旧,三山十砚翁。”[31]

黄任生平嗜砚,晚号十砚翁,其十砚轩声名颇著,其实十砚轩本就是香草斋内的藏砚之所。江苏文人许廷鑅有《十砚轩歌为黄二莘田作》:“累累水底石,乃是天上五色云。一自天倾堕江水,夜夜光怪霏氤氲。于今紫云割尽气萧索,何意十笏犹得归黄君。黄君胸中具丘壑,咳唾九天珠玉落。吟成拂砚挥霜毫,纤波又见元和脚。搜奇于石广结邻,龙尾凤咮纷交错。被之古铭颜以轩,十砚之名从此作。轩中宝气日夕生,百城那足方斯乐。偶然绾绶还相随,扁舟时泛端溪郭。座列十友宿好敦,眼前余子皆郛廓。遂初赋就囊羞涩,压装仍仗作廉石。归来砚北长啸歌,永日摩挲对嘉客。我来观砚结相知,订以石交指沈碧。吁嗟乎!人间至宝遇主名始闻,砚乎砚乎与君岁岁扬清芬。何须离石九锡命,应有华阳十赉文。”[32]乾隆二十八年(1763),纪昀出任福建学政,结识了年长四十岁的黄任,并作《题黄莘田砚》:“诗人藏十砚,憔悴卧蓬庐。零落惟余此,殷勤远寄余。槐厅供视草,藜阁伴雠书。一片韩陵石,相看未忍疏。”[33]

乾隆二十八年(1763),沈廷芳入闽任鳌峰书院山长。次年曾从书院之鉴亭出发,专程过香草斋十砚轩拜访黄任。沈廷芳(1702~1772)字畹叔,号椒园,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以监生召试鸿博,列一等,除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河南、山东按察使。为官清正,多善政。平生究心于经学,著有《十三经注疏正字》《理学渊源》《续经义考》《鉴古录》《盥蒙杂著》《隐拙斋诗文集》《古文指授》等。沈氏为此次十砚轩之行作《偕郑公宿长星河访莘田丈留饮紫藤花下令侄承迪亦在座》:“春风风人如中酒,烟丝摇曳池塘柳。嫩蒲细草各竞姸,阅遍繁蘤阴渐厚。闭门岑寂憩鉴亭,忽闻剥啄来良友。联袂同过十砚轩,古藤瞥见花如帚。串串绮英罥葡萄,丛丛缨络垂千条。花光眩眼乱青紫,满架馝馞香飘摇。晚梅老干两三朵,精神发越饶丰标。掩映玉环睡初足,嫣然笑靥微含潮(旁有梅及海棠)。游蜂舞蝶闹成市,曲院景色何芳韶。开九诗翁特好客,对花留客陈肴核。绿酿腴倒玉东西,菊叶冷淘胜燔炙。不晴不雨养花天,薄寒轻暖均调适。相逢我亦宽旅抱,浑忘一斗与一石。烂醉春风知几场,云残还看月华白。”[34]诗中重点描绘了十砚轩繁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题中的“承迪”便是黄任的侄儿黄惠。

黄任卒后,香草斋归黄惠居住。黄惠(1728~1796 后)字成迪,一作承迪,号心庵,黄任胞弟黄起凤长子。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高安知县,权瑞州通判,“年至解组归,就香草斋以居”[35]。分修《福州府志》,有《余事斋诗文集》。“其诗古艳沉博,澧兰沅芷之思,时寄言外;其文典则详瞻,丽而不靡,质而又体”[35]。《惆怅辞并序》之序乃一篇精美的骈文,序与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序长不引,诗曰:“油壁香车事已赊,旧游深处晚啼鸦。鄂君被冷三更月,宋玉墙残一树花。湘竹生来原有泪,江潮流去便无家。伤心侍女偷垂涕,认得当时白鼻騧。”[36]序与诗均契合魏敬中的评价,堪称黄惠的代表作。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乾隆十九年黄惠三十八岁,逆推其生于雍正六年(1728)[37];黄惠《述怀五十韵》有“明年便七十,强健安足恃”,可知其至少活了六十九岁[38]。

“嘉庆、道光间,(香草斋)归进士林轩开所有。同治元年(1862)何履亨之父购得,何履卯、履亨兄弟居此二十余年。”[39]林轩开(1771~1825)字文辀,一字蓼怀,闽县人,郑方坤外孙,其母郑咏谢能诗。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浙江泰顺知县。少颖悟,现存诗早至乾隆辛丑,当时轩开十一岁。“所居香草斋为诗人黄任旧宅”[40],有《拾穗山房诗文钞》。其诗七言略胜,“笳声晓起连龙塞,雪色寒侵上马毛”是其得意之句[41]。某些闲适清新的小诗,能于平实中见思致,似乎得力于杨万里。如《秋日丁梅仲招饮蒙泉山馆》:“近局连朝醉未醒,又逢折柬叩柴扃。山泉一夜添秋雨,拟作糟床小滴听。”梁章钜曾约其一同续辑《全闽诗话》[42],不知何故未成。林轩开嘉庆丙子(1816)年作《除夕》诗云“四十六年消尽夜”[43],可逆推其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年据《民国福建通志》本传载:“道光乙酉年撰《万寿经坛》榜文,为总督孙尔准所见,激赏不容口。轩开闻之,浮白大笑,无疾而终。”[44]闽县举人周嘉璧为林轩开移居香草斋撰联:“香草犹留名士韵;小斋好读古人书。”[45]嘉庆庚午(1810)秋,林轩开招集郑鹏程、裴古慤等十二人在香草斋宴集。轩开有《秋日招郑松谷何芝林何脩梅邵云翼魏香士刘雉葊家昌闳裴淡如邱克庄家朝绳旧香草斋讌集得齐字》[46]纪其事。据诗中自注,轩开刚入住香草斋时,斋中还有黄任选唐诗的刻板数片。可见黄任曾在香草斋选刻唐诗,可惜未见传本。

何履亨的《“旧香草斋”跋》叙香草斋演变经过颇详:

屋西偏精舍数楹,额曰:旧香草斋。永福黄莘田先生故居也。本许氏宅,先生与许有连,因侨寓焉。集故有“借人亭馆看乌山”之句。斋面东堂一,面南室四,北为长廊。庭植桃、柳、紫藤,集亦有诗。斋右为墨庵,楼下为十砚轩。

道光壬寅,先君子赁居于此,时宅属林氏,一藤仅存。同治壬戌始购得之,盖居此四十余年矣。迩年藤枯于风,垣圮于雨,而更水患,屋材朽坏,不任修饰。乃于今夏改筑,落成于仲秋望日。因重慕斯额,缀数语以存其旧云。光绪癸未重九日,翊卿氏志。[47]

道光壬寅(1842),何履亨之父赁居于此时,此宅属林氏,这应该是林轩开的后人。

何履亨(1830~?)字贤诏、一字友敦,号翊卿,闽县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甘肃镇原知县。魏秀仁《陔南山馆诗话》载:“癸亥春,翊卿筑室成,召余落之,盖旧十砚翁香草斋也。著有《藤香书屋吟草》,秀骨天成,不假雕饰。”并录何氏《寄陈乙岩》:“下笔文章最有神,千秋慧业属才人。眼中有几称同调,醉后如君见性真。但得读书原是福,可知名士不忧贫。从今我是风尘客,挥手河梁别恨新。”[48]由《咸丰六年丙辰科会试同年齿录》,可知何履亨生于道光十年(1830)。履亨子可衡(1879~1908)字季南,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未仕。居早题巷黄任故居。”[49]香草斋属何氏期间,马凌霄曾于此观无诸果,并作《解语花》词:“紫泥云散,香草霜残,亭亭翠阴百尺树。有心空羡,当年曾见,樱娘颜色。”自注:“莘田先生侍儿金樱,妙解文翰,兼工丝竹。”[50]马凌霄(1830~1870 年代)一名清枢,字子翊,福建闽县人。南社和聚红榭成员。咸丰五年(1855)举人,以教谕卒于台湾。著述甚富,今存《习静楼诗稿》和《墨渖词》。[51]

此宅后属张姓,然具体情况未详。到了民国庚申年(1920),诗人田毕公居此。田毕公(1881~1960)字古序,号谷士,福州人。自幼耽于书,既长从何振岱受业,曾任中学国文教师,其子田昭武、其孙田中群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毕公“嗜诗之癖与生俱来,居可陋巷,食可无肉,但不可半日无诗”[52]。存世的《四有堂诗集》乃其晚年审定,存诗六百余首。何振岱评其诗“清峭瘦挺,毫无尘气”[53]。如《凉生书来系诗一首和寄》:“一纸音书万里情,故人咳唾大江声。别来高致知逾昔,名下清才数到卿。军国事繁支寸管,关河梦远倚残檠。太平趁取南归路,滟滪瞿塘照眼明。”[54]田氏有《庚申岁予赁居早题巷底屋内有旧香草斋四字匾额因忆十砚老人成一绝句》:“卓绝诗人黄十砚,河声山色满吟庐。岂知二百余年后,香草斋头我读书。”[55]此处离何振岱觉庐很近,方便其经常请益,故田毕公《呈梅叟师二首》有“早题巷僻许为邻,昕夕相依乐更真”[56]之句。

女诗人王德愔也曾居此。王德愔(1894~1978)字珊芷,室名琴寄室,长乐人,著名文人王允皙幼女。先后师从林纾、周愈、何振岱。诗词书画兼擅,有《琴寄室诗词集》,尤长于词。如《瑶花·帘》:“重门掩树,朱槛凭花,带垂檐浓绿。凉云一片,低窣处,曾听玉奴歌曲。摇曳湘魂,算解慰、词人幽独。最可怜入夜尖风,护得纱窗红烛。几番燕子归迟,只枯坐无言,衣单寒缛。银钩漫上,有微月、初挂小楼西角。欲眠未忍,恁愁思、如波难掬。怕梦见千里来寻,隔断怎生重续?”[57]其七律《和坚庐》云:“自入秋来百务忙,试将诗句诉离肠。每逢花事情难已,欲寄闲愁路恨长。忽诵清吟疑入梦,恍如苦热得新凉,人生到处缘堪续,三径还期再举觞。”陈衍认为“饶有真意,第六句尤隽。”[58]何振岱为其撰《琴寄室记》《琴寄室写经砚铭》《题王德愔雨景山水》《双瑞莲·题德愔韶年玉照》[59]。后作云:“炉香凝坐处。似天际新蟾,含辉初吐。韶华二八,早是大家风矩。写就千篇唐韵,付婉娈、文箫仙侣。羡比翼、紫鸾梦稳,三株芳树。不负慧福双修,指绕座听琴,成行儿女。心闲意好,画得姜张词句。信有烟云潜养,看镜里、朱颜长驻。翍呗偈、渐浣绮年情绪。”可以窥见王德愔当年的风采。王氏《中秋有感》云:“往事云烟念未休,少年趣味在酣游。闲穿小巷数家屋,最爱灯前古玩幽。”诗末自注:“十砚斋旧居。”[60]

三百年间,香草斋历经沧桑,多次易主,其中最重要的文人无疑是黄任。杭世骏《与黄莘田论诗书》:“足下读书多而隶事博,摇笔横墨,动成珠锦,八闽才人,计无有先足下者。”[61]黄任是三坊七巷众多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清代嘉庆朝之前整个福建省名声最著的诗人。客籍文人之所以关注香草斋(十砚轩),也多是被黄任的盛名所吸引。香草斋承载了丰富的文学活动,成为清代福建颇具代表性的私家文人建筑。

注释:

[1]沈廷芳、吴嗣富:《福建续志》卷七十三,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第10页。

[2]谢章铤著、刘荣平校注:《赌棋山庄词话校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76页。

[3][4]郭柏苍:《全闽明诗传》,见福建省文史研究馆整理:《全闽诗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年,第1750 页,第1751 页。

[5]许友:《米友堂诗集》,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抄本,不分卷,第7页。

[6]钱仪吉:《碑传集》,见钱仪吉等:《清代碑传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696页。

[7][20]郑方坤:《黄莘田诗钞小传》,见黄任著、陈应魁注:《香草斋诗注》卷首,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嘉庆十九年(1814)。

[8][16][18][19][22][25][35][36][38]黄任等撰,陈名实、黄曦点校:《黄任集(外四种)》,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年,第20页,第69页,第60页,第71页,第46页,第56页,第72页,第123页,第171页,第338页,第324页,第159页,第160页,第343页,第360页,第391页,第412页,第435页。

[17]袁枚著、顾学颉校点:《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326页。

[21]陈寿祺:《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三十九,同治十年(1871),第12页。

[26]陈兆崙:《紫竹山房文集》,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9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11页.。

[27]陈治滋:《留都诗草》卷首,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乾隆本。

[28]朱景英:《榕城叩钵吟自叙》,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十辑,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9册,第3页。

[29]徐祚永著、林朝霞点校:《闽游诗话》,见《明诗话·榕城诗话·闽游诗话》,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页。

[30][31]朱景英:《畲经堂诗续集》,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十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9册,第62页,第65页。

[32]许廷鑅:《竹素园诗钞》,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77页。

[33]纪昀著、孙致中等校点:《纪晓岚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509页。

[34]沈廷芳:《隐拙斋集》,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9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455~456页。

[37]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19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31页。

[39][45][47]黄启权:《三坊七巷志》,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年,第97页,第212页,第234页。

[44]李厚基监修,沈瑜庆、陈衍主编:《民国福建通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福建》第15册,南京: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第86页。

[41]杨庆琛:《绛雪山房诗钞》卷七,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刊本,道光二十八年(1848),第17页。

[42]梁章钜:《退庵诗存》,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49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62页。

[43][46]林轩开:《拾穗山房诗存》卷四,福州:福建省图书馆藏抄本。

[48]魏秀仁著、陈庆元编:《魏秀仁杂著钞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11~112页。

[49]王铁藩编纂,王亚青、连天雄补订:《福建清代科举人名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47页。

[50]刘荣平:《全闽词》,扬州:广陵书社,2016年,第1301页。

[52][54][56]田昭武:《四有堂诗集后记》,见田毕公:《四有堂诗集》,田昭武自印本,2001年,第137~138页,第25页,第130页,第30页。

[53][59]何振岱著,刘建萍、陈叔侗点校:《何振岱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1页,第105页,第122页,第345页,第407页。

[57][60]王德愔:《琴寄室诗词》,2012年,第117页,第72页。

[58]陈衍著,郑朝宗、石文英校点:《石遗室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744页。

[61]杭世骏著,蔡锦芳、唐宸点校:《杭世骏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300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