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奋斗者出彩

时间:2024-05-04

王方泽 巴久乌嘎

引子

吉木克达出生的地方,彝稱“尔比尔吉”的谚语盛行,谚语中充满古老的智慧,懂得并践行的人总是受益良多。有一句“尔比尔吉”说:雄鹰飞得广,猎获出于众;男儿游历广,见识能超群。吉木克达有见识,又将见识化为行动这就有了15000亩的人工林。已经年届六旬,似乎也到了或多或少、不由自主怀旧的时光,他带着我们,沿着他出资修建的公路,去看他此生最引以为豪的成果,一片林莽。彝谚有云:说给人听,不如做给人看。好像是比着做人,克达爱做事,不太爱说话。我们站在林中的小山丘上四望,森林以涛声为言,似乎在讲述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在这个地方,二三十年前,有国营背景的森工企业要进入采伐,县里的领导当时并不支持,但也反对不了。吉木克达以民间的身份出现,进行了成功的抵制。十三四年前,他开始在这里承包荒山,种植华山松、蜜桃、青花椒,再造绿水青山。游历广阔的吉木克达以超群的智慧超前行动,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又书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出生闭塞之地,没上过几天学,但却在甘洛创下了诸多第一:

第一个自费学开汽车、第一个捐资办学校、第一个自费修公路、第一个投资建电站、第一个出资植树造林、第一个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第一个全国农民人大代表。

甘洛县城南边一隅,一棵直径近五十多公分粗的银杏树,参天耸立,秋叶似金,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树下,有一个独门小院,一幢小青瓦屋面砖混结构平房。吉木克达现在就住在这里。

获知我们要去采访他,穿着擦尔瓦的吉木克达早早地备好了茶水,摆好桌椅等候在家里。他严谨守时,事事尊重别人,处处替别人着想,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

看到我们走进院子,他快步迎了上来,笑容可掬,热情招呼。

阳光正好,缤纷绚丽,我们在院子里就坐。他坐在我们的对面,身板挺直,六十多岁的人,看上去象五十出头的人一样健壮。

空气里充满着浓郁的茶香。大家低头喝茶,抬头看银杏树。这是全县城最大的一棵银杏树,都夸赞他保护得好。

他讲,二十多年前,有一位成都客商出资八万元想购买这棵树,他婉言拒绝道,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卖。客商疑惑不解,莫非你要用来修房子?他摇着头说,我要把它留给后代。

言归正传。我们说,克达,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你是全县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我们想听你说说你的经历,如何?

好,好,好!他点着头,一连说了三个好,然后眼里闪动着泪花,十分激动地说:“我一个吃洋芋砣砣长大的穷孩子,能够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一切都是共产党给我的,我感谢党,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机遇。”致富不忘感恩,他发自肺腑的诚挚话语,动人心弦。

一、怀揣五个洋芋出山

大凉山北部甘洛县的万山丛中,有一个地势偏僻、几乎与世隔绝、名叫鱼尾的深山彝寨。这里四周是嵯峨黛绿的群山,常年云雾缭绕,只有一条崎岖陡峭的羊肠小路与外界联系,一幢幢瓦板房零星分布在小路旁;一条条小溪汇成的吉米河绕过彝寨浪花朵朵向山外流去。

初秋的一个清晨,东方刚露晨光,在彝寨西边一隅一幢瓦板房里,吉木克达和阿爸、阿妈、两个妹妹己经早早起床了,屋顶升起了袅娜的炊烟。

一锅洋芋、一盆酸菜汤是全家人的早餐。吃过早饭,阿妈、阿爸、两个妹妹把吉木克达送到彝寨路口,站在通往山外的路边。

“克达,你一个人出门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阿妈说完,从衣包里拿出五个煮熟的洋芋塞到儿子手里, “带上,饿了吃。”吉木克达接过洋芋揣在衣包里,面热心跳,泪水在眼窝里直打转,他说: “放心吧,阿母,你们回去吧。”说完,转身向前走了。

吉木克达走到寨子对面的山坡,驻足回望,阿妈、阿爸和两个妹妹还伫立着,第一次出门远行的他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一边走,一边想,儿时的记忆,犹如身旁奔向山外的吉米河,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慷慨激昂。

1955年6月,吉木克达出生在鱼尾彝寨,那时,新中国己经成立了,但这里依旧在黑暗中。1956年,凉山民主改革,砸烂了奴隶制枷锁,一步跨千里,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同年12月成立甘洛县,鱼尾彝寨更名鱼尾大队,属吉米区阿嘎公社管辖。鱼尾大队地处高寒山区,荒凉、贫瘠,吉木克达家和全公社的乡亲一样,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依然贫穷。

家里一贫如洗,木板搭成的屋顶,竹子扎成篱笆遮挡的四壁,床一一篾席铺在地上,三锅庄上一口锅、几个木盔、木盆、木碗,几乎是全部家当。

当阿妈在四面透风的瓦板房里生下吉木克达时,等待他的是苦涩的生活。5岁遇上“粮食关” ,枯瘦如柴,险些饿死。7岁穿第一条裤子,12岁以前一直打光脚板。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贫穷依旧与他和家人形影不离,他常常看到阿妈站在瓦板房下面,托着腮帮,为一家人的生活发愁。

何时才能拂去阿妈的愁容,何时才能挺直腰板做人?一年又一年,悠悠岁月,多少雾茫茫的早晨,多少冷寂的黄昏,他像一支失群的“丑小鸭”,孤独地站在山寨路口思考。他痛下决心,拼命也要走出彝寨,走出大山。

机会终于来了。动工修建石海公社至吉米区公路,吉木克达被阿嘎公社安排到工地修公路。他和叔叔一起从事打铁,维修钢钎、锄头等筑路工具。此时,吉木克达己是一个小伙子了,虎背熊腰,威武高达,浑身散发着山里男子的彪悍。这一年,区上需要自己生产炸药。一直象兄长一样关心他的阿嘎公社武装部长王福全,一看有这样的机会,便向区上推荐。因为制造炸药是危险的工作,吉米区安排炸药制造组人员都回家看看亲人,统一口径,只给家人说是出山到县城参观学习。

“吉木克达,你真积极。”驻扎在区公所的公路指挥部负责人老张见他额上冒着汗水,大步流星向指挥部走来,上前说道,“虽然你家是最远的,但你是第一个报到的”。老张一句话,把吉木克达从辛酸的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中来。他腼腆地回答: “张叔叔,我生怕迟到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