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人物身上的真善美——蒋育亮小说解读

时间:2024-05-04

text_刘玲

小人物身上的真善美——蒋育亮小说解读

text_刘玲

蒋育亮的小说,无一例外,写的全是小人物,且基本都是乡土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分布于村头街尾,十里八乡,这村那屯。有句话说,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这句话没啥深意,但在蒋育亮的小说里,你却会发现一颗一颗闪亮夺目的金子,看着这些闪亮的金子,你会不由自主泪奔泪涌。当然,也有反讽、讽刺的反面人物,这让你瞄见人情世态,让你阅读时笑中带嘲。

小小说都很短小,容不得长篇大论,所以不能允许作者磨磨唧唧。蒋育亮的小说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或者直接展示一个情景,或者直接切入事件。这样的写法避免了拖泥带水,轻重不分,主次不清,而造就了其每一篇作品都有晶晶亮的钻石在闪烁,很吸引人,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了一篇顶一篇,一句顶一万句的效果。

正因为这样单刀直入,直接入题,使得蒋育亮的小说在写作笔法上属于说话体。所谓说话体,即指作品犹如两人面对面地说话,很在场很自然很放松。这样的笔法轻松愉快,没有写的痕迹,更没有端架子的痕迹。其实蒋育亮的小说,结构和语言倒也没特别之处,有时所面对的是问题、冲突,有时是人物聚焦,不管哪种,都有人物。无论是事件中的人物,还是人物身上的事件,作者都在着力刻画人物、透射人物身上的真善美,抨击人物身上的假恶丑。老人、小孩、妇女都在他笔下活灵活现、真实生动。真善美的展现充满了正能量,而反面人物也生动。虽然我这里说蒋育亮的小说写的是小人物,但其实人物也并没什么大小之分,众生平等,街边角落,寻常百姓,透过笔墨我们发现了他们心灵的真实。

蒋育亮的小说,既乡土,又不乡土。说乡土,是因为作品中大多数人物都是农村人,说不乡土,是因为蒋育亮的小说其实充满了问题意识。蒋育亮小说的问题意识是很明显的,他往往借一个人、一件事凸显或反映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单单只存在于农村、存在于乡土,它实际是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只不过蒋育亮借乡土人物或与乡土有关的人物把它呈现了出来。文学创作手法因人而异,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抒情,也可以淡化情节、揭示人性,又可以以情节取胜,突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蒋育亮小说多以情节取胜,且很扎实很实在,在那么短的篇幅里很详细地叙述事情的原委,然后让读者发现问题,关注现象,他的作品是很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小说比之其他版本的小说,难点在于如何在小篇幅里塑造人物形象,这要求作者必须做到以一当十,文字要少而精,寥寥几笔就可见出端倪。如果说短篇以上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可以重在写实,那么小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必须是写意的,且处处要画龙点睛。而用以塑造人物性格的还必须得是情节。小说,不管什么小说,都要有可看之处,必须得有故事,得有故事情节,但问题在于,有些小说一旦写情节了,就只有情节没人物了。蒋育亮的小说不仅情节一波三折,且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其情节如古筝,在某处轻轻提起,又在某处重重落下,起落有致。直至读到小说的结尾,你方会领略到其小说原来是事中有人,人中有事。你不仅会觉得人物形象饱满了,也会觉得故事情节也该结束了。不仅人物形象令你满足,而且故事情节不障眼,不虚夸,也会让你有一种满足感,犹如一顿美餐之后的感觉。

《三叔砸西瓜》以三叔的绝对诚信感染着读者。在三叔的村子,当地的村民在初夏时为了让西瓜早早上市挣个好价钱,给西瓜打催红素,而这领头的就是三叔的儿子疙瘩。三叔是方圆几百里出名的西瓜大王,由于他按西瓜的时令采摘西瓜,绝不弄虚作假、人工做手脚,所以经他手的西瓜是响当当的好。三叔最后因为村民所作所为怒砸掉自己家的西瓜,人也病倒了。令他病倒的不仅是村民的歪风邪气,更有自己的儿子,最令他痛心的是想不到堡垒先从内部垮塌了。三叔的言行感染了作者“我”,我以前也爱占小便宜,用别人给我的假钞骗了另外无辜者的东西。因为三叔的坚持和耿直的触动,我赎罪似的去之前的小卖部补了别人50元钱。西瓜以及我的小错误虽然小,但我们能从这些小事以及小人物身上看出一个人品质的坚贞,看出美德的力量。在一个没有信仰的年代,在知识分子大谈特谈信仰而自己又无所事事的年代,坚持一种你认为对的行为,坚持一件你认为对的事,持之以恒,就是信仰。小人物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坚定的行动说明了信仰的重要。

《无名红军》则用极简的笔墨勾画出红军战士的疲劳、饥饿状况,更刻画了其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吃群众一饭一粥,却最终因为疲累交加而坠崖牺牲的壮烈行为。纪律严明的红军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红军的赞歌,最终用他的牺牲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后面路过红军的爱戴。《爱心测试》所展示的是我们经常在街上碰到的现象。现在的骗子太多了,当人们的善心被一次次欺骗、一次次凌辱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再见死不救,我们不愿意再扶起倒者,我们更不愿意拿自己的血汗钱投入骗子的饭钵。所谓人心不古者,即此也。人们怕了也麻木了,这是大人的世界。但孩子的世界却不如此,他只相信他看到的,而不会像大人一样去深思背后的东西。这真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害怕自己的善良被欺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不会再善良了。小孩却不然,他的世界是投影,投到什么就是什么,他没有那么多磨砺,更不会老到,他看到可怜的人就去帮助他,就跟着难过。《爱心测试》里的孩子看到老奶奶丢了200元钱,就急着让父母给老奶奶钱,孩子还小,说不清楚囫囵话,只会很着急地哭着:“爸爸,钱!钱!”示意爸爸帮助老奶奶。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的是,无论社会怎样复杂,我们的内心还是要葆有纯真。

在小说《金黄的橘子》中,作者着力向我们展示了蔫老三的正气与同情心。蔫老三一点也不蔫,他的人格是刚正耿直的,倒是那些看起来道貌岸然的,做的却是男盗女娼的事。《满狗爷》中的满狗爷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陪伴他的是疾恶如仇,敢作敢当,敢爱敢恨。他从小就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英勇正气令人肃然起敬。满狗爷七岁时就大义灭亲,举报自己的哥哥三狗,而且义正词严:“他是坏蛋,我不怕他!”“七岁的满狗,双手叉腰,雄赳赳的。”满狗爷德高望重,深得村中人敬仰。小说很罕见地用了前后呼应的手法,写出了村人对满狗爷的尊重与爱戴,令人震撼。小说开头是“在我们村上,威望最高者,当属满狗爷”,末了,在文尾又来“在我们村上,威望最高者,当属满狗爷。这是我们全村公认的”。开首的那句是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一个正义者的存在,而末尾,则是充满了对主人公的尊重和思念,并且是铮铮的很着力的尊重,我们也会下意识地、重重握拳以示对主人公表示无比的敬仰,而且这种敬仰永远都不会消失。《买鸡蛋的老头》中的老头是街边一个顶小顶小的小人物,老头很本分,很诚实,老头并不知道他卖的鸡蛋都是臭鸡蛋。在得知自己的鸡蛋是臭鸡蛋之后,老头赔付了我的损失,而这个老头却一直是个耿直正气的老头,他是抗美援朝的离休干部,而这是“我”在他去世之后才知道的。老头因为儿子儿媳的蒙骗而蒙羞去世,反映了一个耿直老人把节操、人品看作生命的那份执着。世间无小事,对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说,他可能最无法容忍的是自己一世英明毁于一旦,这等于要了他的命。《禅心蔬菜店》女老板那自立自强的性格也令人肃然起敬,人品如菜品,菜品如人品。

蒋育亮的小说不仅饱含精神地描写着正面小人物的高洁品质,更敢于用讽刺、反讽的语气冷静地揭露反面人物的阴暗面或社会的阴暗面。一旦涉及社会阴暗面,实际就将我们平时关注的一些问题揭示了出来。《人生路标》可算是典型。这篇小说文字极简,简到似乎只剩几绺线条,但就是这几绺线条却涤人心怀,荡人心魄。这里的娘让我们想起“三娘教子”里的娘,这里的儿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众多落马官员。在儿子考上大学的时候,娘不忘嘱咐,说:儿啊,该花的花,娘能挣来。

他说:娘,毕业后,儿一定好好报答。

娘理理鬓边的青丝,幸福一笑。

他娘这时候的笑是幸福的,也是坦然的。他娘让他花钱,是花自己家的钱,也是安心的钱。这时他17岁。10年后,他27岁,当上了局长。他娘满脸灿笑,也是开心的笑:“儿啊,好好干,娘会祝福你。”然而,当他将一沓钱拿给娘的时候:“娘推开那沓钱……理理鬓边的银丝,苦涩一笑。”从“幸福一笑”到“苦涩一笑”已经有了转折。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村母亲,虽然没多少见识,但知道做人的本分,也为儿子隐隐担忧,但她没有说,或许她虽然担忧着,但还不到真正担心的那一刻。又过了10年,到他37岁时,已“身陷囹圄”,娘“痛哭流涕”,但却“捋捋鬓边稀疏的枯发,坚毅一笑。”正是这笑,点燃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

这篇文章是精打细磨的。里面的语句在字面上看基本改变不大,但就是因为小小的改变而使得小说一沟一坎,深浅交错。每一句都能在后面找出自己的对应,使落差呈现,张力加大。比如,娘“捧着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后面也“捧着他那鲜红的任命书”到“捧着他那沉沉的判决书”,这一路捧下来,每次的“捧”给人的感觉都是沉甸甸的,但每次捧的含义、感觉不同。从满足的捧到开心的捧再到沉重的捧,从开始娘的“儿啊,娘就是乞讨……”到最后娘又说“就是乞讨,我们也能过日子”这些话语的循环回复,让我们不由自主感慨:人生有时真是讽刺,人生就是圆圈,从哪儿出发,又回到哪里。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老百姓,都应该在每个阶段设定好自己的路标,真正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要像娘一样心里始终有把唯一的标尺,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走上犯罪的道路。作品也暗含讽刺地向我们揭示了:现在有些落马的高官,其实以前也是寒门弟子,是很老实的人。为什么为官之后就变成了贪官?为什么会变质?是否寒门一定高洁,究竟是什么让寒门不寒之后而走向社会的对立面。人性的弱点使然也。这篇作品直接将笔指向当下的社会问题,给人警示,引人深思。

蒋育亮的小说没有过多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在高潮起来的时候戛然而止。但却是这戛然而止之处,我认为却总是有着对内心世界的剖析,当然,这个内心世界的翻腾他往往留给读者去想象,在人物心里起升的时候,笔却落下,不再言语。《去看看他》就是一个典型。主人公刘牛是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他牺牲之后,他的母亲也总以自己的儿子为骄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渐渐淡忘这个英雄的时候,他的母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遗憾,内心的悲凉油然而生,一句“我的儿子咋就那么傻呢”让“我”大惊。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可能在电视上看惯了这种场景下的坚韧与豪言壮语,但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从人性、人道的角度体察别人,这样的“感慨”又在情理之中。蒋育亮的这篇小说没有继续给我们留一条虚假的漂亮尾巴,而是将真正的人复归到人的位置上。这,其实需要作者很大的勇气,也无疑使作品充满着某种意味的反讽。

如果说《去看看他》是对正面意义的反面透视,那么《那座消失的坟茔》则是对反面意义的正面透视了。一个犯罪分子,一个大毒枭能处处为村民着想,帮村民修路建房,但代表政府的交通部门却以修路资金大,价值不大,意义不大为由不帮村民修路。所谓价值不大、意义不大是指不是面子工程,不是形象工程,而且通往山里的路产生不了什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我们不是说为大毒枭宣传什么,更不是为犯罪分子唱赞歌什么的,绝对不是。只是想说明,在老百姓心里,能为他们做实事、办好事的,他们会自觉地在心里为其竖起一座碑,而那些自吹自擂,只唱高调而不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老百姓心里没有他们。作品借大毒枭这个反面人物,将靶心对准尸位素餐的代表政府的主管部门领导。坏人的心里有老百姓,老百姓不管他是什么人,却爱戴他。所谓的正面人物心里无百姓,不做事,老百姓心里没他。不干事,只空谈是没有办法和做事的相比的。讽刺、矛盾、正面反面、反面正面的悖论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冷峻的反讽对世事做出一个客观的描述,他要告诉我们的是:百姓心中有杆秤!

《死去活来》对孝与不孝,什么是真正的孝做出了自己的阐释。只有死去才能活来,而在这个死去的过程中,孝与不孝的真面目呈现出来。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陈大宝的娘得了病,县里无法医治,陈大宝决定带娘去省城看病。在借钱的过程中,无论是自己的亲姐姐还是亲朋好友,都说自己困难,都是勉强而借。但当陈大宝的娘“死去”,陈大宝为其娘办“丧事”时,亲朋乡里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正是陈大宝导演的让“娘”死去,才用所得的香仪钱救活了娘。其实,农村这种事情很多,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尽孝,死了的时候却看起来很孝,农村人也把这样的“孝”看作是孝。本篇作品标题非常巧妙,乍一开以为是写感情方面爱得死去活来,但没想到死去和活来是两个节点,两个步骤,死而后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也只能以诈死的方式骗取活来的资本。这里面,把假孝、真孝、农村人对孝的理解统统呈现出来,具有很强的张力和讽刺效果。作者要批判农村管死人不管活人,追求面子的陈腐做法,同时要弘扬真正的孝顺美德和行为。阅读这篇文章,等于扇了假孝顺们的一记耳光,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杨县长李县长》中不无无奈与讽刺。杨县长耿直,即使是老家村里的事,他也不愿意谋私。李县长活络,为乡民的事从县里弄钱。但悲凉的是,杨县长的耿直换来的是村民的冷落,而李县长的活络换来的是村民的热情。到底哪里做错了?读到这里,让我想起柏拉图的正义论。柏拉图在讨论了正义的不同类型后也指出,正义的人未必得到幸福,而不正义的人未必不幸福。杨县长李县长,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会做人”与“不会做人”的现象比比皆是。那要怎么办呢?柏拉图以神的存在来引导人们行正义之事。中国人讲头上三尺有神灵,至于怎么做,也以心中的神明为尺度来行事吧。

蒋育亮对世态人情的批判,所揭示的现象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面对这些,作者并没有给我们答案,有的只是无奈、讽刺,即便是无奈、讽刺也是含而不露的,但读者却心知肚明,但也只能跟着无奈、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蒋育亮切身地关注着农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他的作品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事。比如农村生态建设问题、农村歪风邪气的纠正也是他关注的一个侧面。《消失的村庄》讲的是农村人鼠目寸光,为了过上好日子,过度滥开矿,导致泥石流滑坡而村毁人亡的事情。悲剧的是,阻止人们挖矿的三喜叔为救全村老少,被泥石流埋没,还有平德爷。《古村》的问题涉及旅游开发利用与文化保护的问题。古村不是不可以被开发成旅游资源,但往往一开发就一发不可收拾,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导致古村也失去了自身原有的古典价值,开发旅游难以为继。不仅古村如此,在旅游景点开发方面,全国各地这样的问题很多,原生态的东西越来越少,对于原生态东西的保护往往被旅游的狂潮所吞没。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太重,政府统筹决策的方式又难以涉猎到各个角落。所以,《古村》这篇作品其实提出了我们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大家都像《村前那蔸老樟树》中的樟树爷爷那样把对文化、文物的保护像信奉信仰一样去坚守,或许有些原生态的东西、生态的东西会保持得更久一些。当老樟树最终逃不过经济屠宰的命运被人卖掉后,樟树爷爷坚守一生的信仰倒塌了,樟树爷爷也走了。

《辉煌的婚礼》中同事的儿子办婚礼很排场,但可悲的是为了这个排场,为了这个面子问题,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子,为自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下海多年而没什么成就,为儿子是为了婚礼风风光光,但面子却以身体为代价,“活活卖了一个肾”儿子以老子为牺牲品,面子以身子为牺牲品,让人震惊之余,不由得反思这种行为是否值得。

蒋育亮的小说中也不乏对情感世界的描绘,比如《哑子婶的》悲怆爱情,《苦命男人》的贞操节守等等都是对真挚爱情的颂扬。

蒋育亮的小说如其人一样不乖戾,不刻意张扬,相对比较温和,表现在题材上,就是捡取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来写,但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透着内力和内功,内涵上总是能于平地起惊雷,一针见血。这就是蒋育亮小说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