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湟源大黑沟石刻文字探秘

时间:2024-05-04

井石

2013年9月,我邀请省地矿局专家在湟源大黑沟进行由我发现的北华石山低海拔山脊冰川遗址的考察认定工作时,又发现两块刻有“山水龙王神”等字样的花岗岩。两块石头上都有一个叫“羊进才”的人名。还有许多小字,因年深日久,苔垢敷面,加上下半部分的文字被淤土掩埋,无法完整断句,弄不清两块石头上的文字在记述什么内容。

回来后,我打电话给湟源的董皓先生,并把照片发给他,我请董皓先生去看看那些文字,并嘱咐董皓先生找一位会拓印的行家去大黑沟,把那些文字拓下来。董皓先生原为教师,退休后致力于湟源地方文化的发掘,我知道,此事只有找他。

董皓先生果然厉害,短时间内就查清了这位羊进才的大概历史情况:羊进才,祖籍四川,清朝末年出门讨生活到青海,在青海湟源峡的响河儿村学得石匠手艺,以碫石磨、石碑、石碌碡等谋生。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他到了当时还没开垦田地的大黑沟居住,第二年,从政府手中取得开垦大黑沟田地的执照,同年娶妻王氏。王氏为响河儿人氏,原为羊进才的同乡唐四川之妻,唐四川病逝后,王氏带着唐四川10岁的儿子唐添福改嫁羊进才。唐四川也是四川人,经历和羊进才同。

董皓先生还请到了湟源画家党青云先生,他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那两块石头上的文字拓印出来了。

要诠释这些文字,我以为首先要搞清楚这块石刻所涉及到的几个年代时间问题。“山水龙王”石上涉及到清朝和民国两个政权,即大清宣统元年、二年、三年和民国元年。“天保神佑”石上涉及到一个时间:壬子年。这里,壬子年和民国元年,都是1912年。那么,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呢?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1909年宣统皇帝溥仪登基,大清改年号宣统,1911年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当年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大清皇帝溥仪退位,改朝换代了。

历史上每次的改朝换代,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远在青海大山里的草民百姓如羊进才他们,感到的只是惶惶不安,他怕的是新朝改政,前朝取得的土地经营执照在民国变为废纸。所以,在1912年这个政权交替、风雨飘摇的特定时间内,他要伸张他在大黑沟的权利,用什么方式呢?他是石匠,他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用手中的錾子,勒石为铭!

我们先来看“天保神佑”石上的文字。我以为,这块石头上的文字是他首先刻的第一块铭文,而且时间在年初,因为在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清王朝的留恋,对民国的不屑,非常情绪化。

这块石头分左、中、右个面,三面都有文字。右面文字:“大清人一员”  这“一员”“大清”人,就是指他羊进才;“子民壬子年立”:壬子年是1912年,是民国元年。但他没有用“民国元年立”,而用了甲子纪年法:“壬子年立”,而且强调是“子民壬子年立” ,很像如今的外交辞令,通过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他想表明,虽然改朝民国了,但我依然还是大清子民!紧跟着是“守家”两个字。这个“家”可以理解为他自己的家,也可以理解为大清王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政权更迭之时,羊进才在这里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他永远是大清王朝“一员”,大清王朝的“子民”,并用“子民壬子年立”几个字,对新成立的民国表示了不屑,他要为大清朝“守家”。  “欧显英大功”:是对他在大黑沟占地、领执照等方面起了关键作用的人,这个人在他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这几个字略大;中间石面文字的解读,要从中间的“羊进才建庄”开始,下一句“千古占地”,再就是“王氏二人力”。意思是说,他第一个在这里打好了居住的庄廓,就是要永久地占据这块地方。“王氏二人力”中的“王氏”,是他的妻子,“二人”是指“王氏”和王氏逝去的前夫生的孩子唐添福,“力”是说羊进才创业要靠王氏和她带来的儿子唐添福两个人的力量。最左面是“天保神佑”四个大字。 意思是要想“千古占地”,就要靠“天保神佑”了。

那怎么又会有第二块内容差不多的刻石呢?我猜测:羊进才在第一块文字刻好后不久发现,虽然他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但他忘了自己有“执照”这一很重要的事情。为此,他又选了一块更大的石头,把宣统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岔口(大黑沟内一地名)、宣统二年领了执照、宣统三年执照生效(即“三年立”)、颁发执照的是“西标都司”等内容都刻了上去,并且再没有用“壬子年”,而是刻上了“民国元年八月十二日立” 的字样。

“西标部司”,据青海地方文化学者靳育德先生解释,是“西宁府镇标五营”的简称,“镇标”相当于现在的公安警察部队,清朝时西宁府有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五个营,统称“西宁镇标府五营”,简称“西标”。“前留”是前朝(即清朝)遗留的意思,“部司”是“都司”的误刻。“都司”是“西标”中的职务,这个“都司”就是给羊进才颁发了执照的人。

总之,我觉得这两块石刻文字,反映出大清倒台、民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青海丹噶尔厅大黑沟一个叫羊进才的农民的思想动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永远保护自己的土地不受政权的更迭影响,他就勒石为铭,以便长期作证。

更重要的是,这两块石头也印证了那个时代,家族有“占根”的传说。像大黑沟石刻这样属私人刻记的实证,此前还没有发现过,我认为,它的价值可以进中国农业博物馆。

明清之际,政府实行大幅度屯边的政策,大量移民从中原来到青海。这些百姓到青海之后,受当地政府安排到划定的区域居住生产,随着人口的增長,他们开始寻求周边无人开垦的山沟或林地,发展家业。逐渐的,出现了以人的姓,去命名各自居住地的现象,如王家山、李家沟、张家河,并把这个地方称之为这个家族的“占根”。直到现在,他们的后人还会说哪里哪里是他们家族的“占根”。所以,青海好多人的名字叫占山、占林,占仓、占库,也都与这个心理有关系。因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根本就是土地,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根。所以“占”这个“根”对农民来说,就是占了命根子。

那么,在这样一块记事石刻的中间位置,为什么又是“山水龙王神位”呢?我想这有三个意思:其一,有了“山水龙王”的“神位”在,人们便不敢毁掉刻石上的字,以利保存;其二,就是当事人以山水龙王作证,表明是真的,不是自己伪造的;其三,因为山水龙王在保护一方山水土地,既然这里的山水土地都归我了,那么这里的山水龙王也便由自己家来供奉了。在他们的心里,就是神在左右着这里的山水土地,靠了它,他们才能生存下去。

还有一点,既然羊进才是石匠,碫造石碑是他的专业,他为什么不碫造一块石碑,把文字刻在石碑上,而是要刻在这么大一块石头上呢?这也应该是为了永久留存。试想,如果刻在石碑上,过了若干年后,有人把石碑给砸了或者拉倒了,这事儿不就说不清了吗?而刻在这么大的石头上,又有“山水龙王”的 “神位”护卫,“天保神佑”的箴语在此,谁还敢造次毁石呢?从中可见这位羊进才的精明之处。

我们总结一下:1909年(宣统元年)羊进才进了大黑沟,1910年(宣统二年)他取得开发大黑沟的执照,1911年(宣统三年)执照生效,他娶王氏为妻,之后和王氏及王氏10岁的儿子唐添福一起生活,1912年,他将“占地”经历刻石。但羊进才的妻子王氏没有给羊进才留下子嗣,羊进才去世后,由王氏和前夫唐四川的儿子唐添福继承了家业。83年后的1994年,唐氏家族立家谱,其序曰:

唐四川,四川龙子县人,清同治年间为谋生之计,从十二岁出奔西上,来至异地青海,偶遇高功石匠师傅收留学艺,艺成之后,转至响河村作石工。期间由本地热心人做媒,遂同王氏太君孺人婚配,即落户于此地……后一年生子,名唐添福。至一九一一年,祖添福公已十岁,迁来黑沟村扎根定居。其年唐四川公仙逝,即由祖添福公始务农为奔(本)。

旧时婚姻讲“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妻子再嫁,被看作是“有伤风化”的事儿,为人所不齿,更别说这位“王氏太君孺人”在丈夫过世的当年就出门嫁了人。所以,这本家谱刻意回避了王氏带唐添福再嫁羊进才这一事件,越过关键人物羊进才,让一个10岁的孩子直接到黑沟村“扎根定居”了。

时光流逝,留有特殊文字的两块石头经风吹日晒,已经越过了百年。1996年,大黑沟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由此大黑沟村的村民们被整体搬迁到了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农场。百年变迁的历史进程中,羊进才“人庄千古”“千古占地”的理想,也成了神话。

大黑沟現称“湟源海藏咽喉原始森林公园”,成为人们喜欢的休闲旅游区。而这两块刻石将在原地永远保存下去。它既是青海农业发展在一个特定阶段的见证,又是大黑沟一个有历史文化意味的标志性景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