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竹笛的派别与气息和技巧的应用

时间:2024-05-04

马海东

笛子是人类音乐文明起源的象征之一。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已经发现了具有三万五千年历史的笛子;而在中国,笛子的历史也可追溯到九千年前的贾湖骨笛。中国的笛子又称竹笛,属于横吹的开管乐器。世界各国有许多与中国竹笛类似的乐器,但由于演奏的技巧及风格不同,再加上中国竹笛具有笛膜这一特征,因此,它是一种富有民族色彩的民族乐器。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顾名思义,它是由竹子制成。笛身上面各开有吹孔和膜孔1个,按指孔6个,笛尾有两个上出音孔和两个下出音孔。它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常见的竹笛可以分为两类,即曲笛与梆笛。

曲笛主要以C、D调笛子为主,笛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温婉,清新且圆润,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地区。它适于合奏与独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地方戏曲音乐中最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南派竹笛演奏要求用气平和,富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装饰技巧大都用颤、叠、赠、打连音加华彩,讲究音色松、软、脆、稳很少紧、硬、刚、冲。曲笛音乐的一般风格特点为音调丰厚圆润,柔美流畅,旋律往往呈波浪式起伏,节奏较为舒展、平稳,乐曲情绪顿挫有致,抒情委婉,赋予歌唱性。

梆笛因伴奏二人台、梆子戏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以F调、G调、A调为主。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适合吹音域比较高的曲子。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二人台、梆子戏等的伴奏,也多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之,北方梆笛演奏的一般风格特点表现为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活泼跳动,乐曲情绪粗犷豪爽、热烈奔放,富于戏剧性。曲笛善于表现悠扬温婉的细腻情致,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而梆笛要比曲笛短小,它的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现在的演奏家一般都是曲笛、梆笛兼而习之,融南北笛韵于一身。笛子由于它的悠久性、广泛性、群众性,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要将南北技巧融于一体,做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

气息的运用,在竹笛演奏中十分重要。若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健康。

竹笛演奏有三种呼吸方法:

一、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中上部和肋骨肌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气量,但横膈膜处于被动,肋间肌的伸缩受到约束缺乏弹性,而且吹奏中气息不容易控制,一般初学者都是这种呼吸方法,往往因运气不当就会感到头昏等现象。

二、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膈膜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吸气轻易、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但是胸中上部处于被动,限制了气量,容易疲劳。

三、混合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是公认比较好的一种呼吸方法,它综合了前两种的优点,弥补了互相的缺点。其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部明显且自然地向四周扩张,后腰部和臀部微微向上提,但是多数初学者并没有正确掌握这种方法,普遍是腹肌不自然地向前鼓起,这实际上是腹式呼吸。笛子演奏家陆金山老师这样描述混合式呼吸,这种气息好像灌暖瓶,从低向高处灌满,大量的空气贮于下方,这个比喻很形象,可以有意识地感知气息的位置和方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如大家哈哈大笑时,腹部会紧缩,笑久了肚子就会痛,这种“大笑”间的吸气大家可以仔细体会;同样,还有打喷嚏前那急速有力的深呼吸等也是很明显的混合式呼吸。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和理论家赵松庭老师对气息练习做了这样的总结:“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此外还有著名笛子演奏家愈逊发老师从多年演奏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徒手操,即气、唇、舌、指练习方法:

第一,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至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尽量使横膈膜向下压,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吸为止。静止2秒钟后,再慢慢地吐气。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下垂于身体两侧,恢复到原位。气要吐尽,吐气时,口内发出“嘘嘘”声,到不能再发出“嘘”声为止,以检验自己的确是把气吐尽了,吸与吐,往返为一次。

第二,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逐渐使横膈膜下压。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到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手心向正前,两臂猛地向前伸直,与此同时运用腹部的收缩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气猛地吹出,要有爆发力,气流越急越好,最好将气一下吹完。

第三,双肩齐肩分开,膝微曲。两臂向左右斜做扩胸运动,然后微张嘴,以最快速度,猛地吸进大量的气,越多越好。再将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垂于身体两侧。与此同时缓慢地吐气,直到吐尽为止。久而持之不仅能增大本身的肺活量,增强横膈膜及腹部机能的弹性,同时对身体的健康也有极大的益处。

竹笛技巧较为丰富,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二为北派。南派竹笛在演奏上以用气技巧为特长,最有特点的演奏技巧如:气颤音、特长音(循环呼气)、倚音、打音、叠音、三连音、颤音等。北派梆笛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为常,如顿音、花舌音、历音、垛音、抹音为主。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演奏技巧。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音高”上发生变化。在乐曲中,它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如果颤音在音高上相差二度,又称二度颤音,是吹奏笛子时常用的颤音指法之一。

在发颤音的按音孔上,将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复颤动,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要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并且要持久。

“打音”吹奏时用手指在本按音孔上轻轻地打一下,就成打音效果。一般用于华丽而抒情的曲调,能丰富乐曲的色彩。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倚音所占的时间,是从本音中抽出来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值。吹奏单倚音时,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如果单倚音在强拍上、音符就要吹得强一些。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用吐奏,其他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得连贯些。因为几个小音符只占本音时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如果复倚音在强拍上,则要把本音吹得强一些。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音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又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演奏滑音时,一般都用这两种滑音方法互相结合,也就是在手指的渐按或渐开的同时,配合气息的控制和风门位置的移动,造成滑音效果。在乐曲中,由一个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个音,叫“上滑音”;由一个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个音,叫“下滑音”。

“历音”是从本音前面的某一个音开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向本音急速、连续地级进,叫作“历音”,它能增加乐曲热烈、粗犷、有力的气氛。“历音”所占的时间极短,吹奏“上历音”时,每个手指要依次急速而又均衡地开放,吹奏“下历音”时则要依次急速而有力地按闭音孔。每个音都要短促、清楚地吹出来。

“剁音”是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是一种特殊的竹笛用舌技术、吹奏花舌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的碎音效果,民间一般称为“打嘟噜”。可先训练舌头“打嘟噜”,必须速度、力度均衡、持久。

“飞指”是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泛音”是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波音”是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吐音”是用舌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吹奏吐音时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练习时先做舌头动作的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吹奏。“单吐”:低音区发音较难掌握,需重点练习,发音要结实。“双吐”:在发出单吐的“吐”字声音以后,将舌根抬起,紧贴软额,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像“库”的声音。如果用“吐库”两字反复吹奏,便成双吐。当我们用单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时,会感到舌尖动作跟不上乐曲的速度,就必须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吹奏双吐音时除了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外,还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舌头动作的配合。口风要对准吹口,上下嘴唇不可抖动,防止发出“嘶、嘶”的漏气声。可先做“吐库吐库”的舌头动作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练习。要求“吐”与“库”两字的力度一样,不能一个重、一个轻。

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为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不管是应用什么技巧、演奏者在使用各种技巧的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不能画蛇添足、破坏了原有作品旋律的美感。

以《牧民新歌》为例,这是一首在演奏技法方面要求很高的曲子,它吸收了多种演奏技巧,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引子部分的旋律非常动人,气息控制、力度的对比、自由伸展,运用垫音、颤音、滑音等笛子技法对旋律的巧妙装饰、刻画出了特定的意境,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增添了明亮的色彩。第一段是优美抒情的慢板、颤音、打音、滑音、赠音等技巧的运用,展示了一种安详、幸福、恬美的意境,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小快板则以吐音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使旋律活泼跳动,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前进的欢乐场景。第二段,将主题音调的节奏拉宽、控制好强弱对比的变化。通过滑音、颤音、倚音等技巧的运用、使旋律热情舒展、具有完整性与歌唱性。快板、吐音部分的要求则要活泼跳动,花舌加飞指技巧的运用又使主题在更加欢快的气氛中出现,形象地模拟出骏马啸啸的勃勃英姿,渲染出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

(作者单位:西宁艺术剧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