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产品在人的眼里往往也变成了有情感的事物。一个成熟的设计,本身就应该有感情的倾向性,体现人文的内涵。此外,一个好的产品不论是不是可以再生,至少应该不影响人类的发展。“绿色设计”、“废物利用的设计”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即使现在还缺乏优良的功能性,但人类当然不能忽视对自己的“终极关怀”。如“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每天全球消费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无法降解,将会成为永远的垃圾。还有如汽车排污问题,长此以往,地球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更多的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们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来制作产品,在能源的使用上尽可能的使用环保型的能源。这种“可持续性”的选择,体现了设计师对人和自然的深切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
“社会变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唯一不变的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在于人们是否能和物体进行交流,以及这种交流的质量如何。为了提高这种交流的质量,我们生产出可靠、简单、立足为人服务的产品,而不是采用强行的接触方式。”这是意大利设计师George sowden(乔治·斯沃德)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可以很准确的得出一条信息——工业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
一、工业设计的概念
工业设计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产物,是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工业设计的出发点是人,并围绕以人为目的的产品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并把思考研究的结果以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参与、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现代工业设计也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强调“用”与“美”的高度统一,“物”与“人”的完美结合,把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广泛的社会需求作为设计风格的基础。总而言之,工业设计的主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着重研究“物”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
(一)设计中的重点
那么如何协调“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在产品设计之初,人们总是疲于奔命地去解决产品的功用问题,千方百计地让产品在改造大自然的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不仅要去改造自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随着产品功能的实现,人们也要学会如何与产品亲密无间地进行交流。
产品是为人服务的,在产品与人的接触中,一方面双方要保持力的平衡,这种力的平衡是使用和被使用关系的平衡,例如:我们不可能让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拿着一把裁缝用的大剪刀来做剪纸手工课。另一方面更要减少产品给人带来的麻烦和伤害。二十世纪40年代末,世界首架喷气客机在美国生产出来,它的造型风格近乎完美,但方形窗户的设计成了产品中的致命伤,导致了后来的多次空难。设计师如果只凭直觉设计产品,而不依靠实验和参数,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对人体工程学的探索一直隐含在人类造物的历史中,设计者也一直通过各种设计语言和设计方法试图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和美好愿望。因而在此次的毕业设计中,我通过大量的调研,了解人们对目前陆地上的代步交通工具的看法,大至有如下几点:
1、价位偏高,大部分的工薪阶层对于汽车还是可望不可求。
2、保养起来比较麻烦,有一定数量的人群买得起车,但不一定养得起,耗油、修理、管理费等就让这部分人为之望而生畏。
3、存放问题,买了车但没处放,只有停在小区的花坛旁,这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此外,汽车的排污对环境的污染,在使用过程中对空间的浪费,以及现实中的交通情况,都成了人们关心和考虑的问题。
(二)设计中的情感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产品在人的眼里往往也变成了有情感的事物。一个成熟的设计,本身就应该有感情的倾向性,体现人文的内涵。此外,一个好的产品不论是不是可以再生,至少应该不影响人类的发展。“绿色设计”、“废物利用的设计”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即使现在还缺乏优良的功能性,但人类当然不能忽视对自己的“终极关怀”。如“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每天全球消费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无法降解,将会成为永远的垃圾。还有如汽车排污问题,长此以往,地球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更多的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们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来制作产品,在能源的使用上尽可能的使用环保型的能源。这种“可持续性”的选择,体现了设计师对人和自然的深切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因而,我在设计中选定了电能作为小型车的能源,清洁、环保、无污染。下班回家后只需接通电源,第二天上班前就可以充满电能以供使用。此外,还配有备用的蓄电池。
二、人性化设计
(一)人性化的概念
可以这样讲,人性化的设计,不是什么流派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设计的理念,一种设计语言。它没有明确的开始,也不会有终结,而是一直贯穿于人类设计的始终。
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末出版了他的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通过这本书,作者提出了对于设计的三个问题:
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
2、设计不仅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3、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他的这几个理论观点也正是人性化所追求的目标,即为所有的人,包括健康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做设计,让他们使用既方便又安全的产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人与机器的结合。当然,也应该为人赖以生存的自然负责,这是更长远地为人类自己负责。
(二)人性化的内容
我认为人性化设计应该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人的关怀
首先是物理层次上对人的关怀。将人体工程学运用到产品设计是典型的先满足人们物理层次的需要(舒适感),再满足心理层次的需要(亲和感)的设计方法。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日用品也是充满人性化的设计。遥控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几个小小的按钮就可以转换频道、开启车门、改变室内的温度等等,世界就在这轻轻一按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遥控器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使用者只要身处原地就可以将机器设定在需要的状态,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工具。当然,也由于它的方便使一些人认为遥控器是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产品。而我的设计内容也正符合了人们希望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的需要,小巧的车型便于存放,而且有些家庭还可以买两辆,以配合夫妻双方不同的上班时间使用。此外,对于购物、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去朋友家玩,这种小型化的个人用车都是人们的首选。
产品还应对人的每一个细节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关怀,尤其是在细微的地方。而且生理上的关怀往往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感动。如“抽油烟机”的出现,让多少忙于厨房的人们为之感到愉悦。“助听器”的发明为多少听力障碍者带来了幸福的声音。
人性化设计带给人的满足感大部分是在使用日常消费品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轻便快捷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从随身听到MP3,一个现代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听自己喜欢的歌,而不用担心会影响他人。再如轻便小巧的移动电话、手提电脑、国际互联网到各种方便的快餐速食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變化。这些人性化设计的产品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产品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非人性化设计的产品要使用者去琢磨它、理解它、适应它,甚至要迁就它。比如用手握起来并不舒适的笔,坐上去感到疲劳的椅子,噪音太响的机器,以及结构十分不合理的房屋等等。在我们的周围有太多仅仅只是注重产品的形式而做的产品,它使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地变得乏味和不便。然而人性化的产品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情感,使人感到舒适。有设计师曾经这样说:“设计不是漂亮的形式,而是这些形式背后的功能,它的本质不是技术,而是高科技怎样通过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其次是心理层次上的关怀。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感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也不易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清为什么会对某些产品如此青睐。其实,人对物有情是因为产品自身也充满了情感。而这种情感正体现出设计师们一种对于人性的关爱。有设计师这样认为:人们期望使用手感和外观都亲切的电吹风,因为它贴近人的脸部,谁也不希望用像手枪一样的东西对准自己的头。因此,电吹风近似手枪的造型必须彻底改变。于是荷兰的设计师——格里纽维奇设计出了一款“扇”型电吹风机。其实这种“扇”型吹风机与老式吹风机功能上并无多少差别,但是它创新的造型、亲和的感觉使其充满人性,让人不但在使用上,并且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所以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已不堪重负,患上因这社会发展过快而产生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生理上的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现象就更加明显,因此那些发达国家大力地倡导人性化、人文关怀。疗养院、健身房、心理咨询中心遍及全国。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人的感受。(如韩国的artbox背后的品牌故事:过去,设计的重点往往是商品本身的美学价值,而今天人们则需要把焦点放在顾客的感受上,并用这种服务来感动顾客)。于是我产生了这样的思考,人来源于自然,获取于自然,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的庇护,因此,在设计的毕业作品中通过对生物形态元素的运用体现出对自然的亲近,人也能从这种仿生的形态中体会到一种亲切感。
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物品,只是因为在设计中加入小小的改动,就能使一个产品由普通的用品变成人性化的产品。如有一种剪刀,只是在两边手柄交叉处的下方加上了一个弹片,就使得使用者在用的过程中,减少很多反复的过程,节省了不必要消耗的力气。还有如一系列卡通造型的笔,虽然不一定很好用,但它趣味的造型可以让使用者在疲倦时看看,感到一种轻松。因而我在车门的设计上采取了固定一点,以其为中轴,旋转打开的方式,既让人产生一种新鲜感,又在开启车门时节省了平时开车门车身两侧所需的空间。
其实,产品原本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一旦与人建立起某种“情感联系”,便有了生命。黑格尔曾经提出了“精神灌注”的思想,认为人对物之所以有感情,因为物品中被注入了人的精神。机器的生命是人类赋予的。人性化的设计也正是赋予产品以生命和情感的设计,会使人对它产生深深的依恋,因为它符合了人潜意识中的某种精神需求,使人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到快乐。
2、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除了对人自身的关怀以外,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关怀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人类经历了从惧怕自然、征服自然、贴近自然三个阶段。近年来的社会变革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善,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除了要面临能源危机、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外,甚至还得面临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适度、健康、环保等原则来给设计定位,以防止工业设计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人性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说:“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捷径。
三、人性化的最终衡量标准
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科技本身并非一个终端,而只是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就是人们一直摆在首位的人性化,而人性化的最终衡量标准就是关爱。
结论
现代设计一味地盲目求新、求异、求变化。最大限度的刺激消费,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误区。设计应该建立在人类广义的生存之道上。其重点将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生活需求而不是欲望,提高人类精神生活质量,这种设计的理念才是设计师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悟。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5.
[2]编译张乃仁,马卫星.日本优秀工业设计100例.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邹先祥,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