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引发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尤静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辛亥革命中南京临时政府的一些主张有效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从历史出发,简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背景及措施,批判性地探讨南京临时政府的某些教育改革措施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启示,尤其是对于教育制度、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机制的思考。

一、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主要有四个部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大学教育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批判了封建教育把人驯服成了奴隶、改良主义的教育观念,建立了中国教育会,兴办了革命学校。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1月9日成立临时政府教育部,之后开始对清末封建专制主义教育进行改革。

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内容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在临时教育会议上讨论和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并于同年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施行。“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同时,公布了《壬子学制》,将教育阶段分为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阶段。

三、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当时的临时政府已经认识到“学者,国之本也”,振兴学校培养人才,“而培国脉”是“时势不得不然”。这样不仅更改了传统的忠君、尊孔的办学方针,而且还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指了方向。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振兴教育。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达到“人尽其才”。

进行教育改革,正是确立国民教育的根本要求之所在。教育改革,首先要普及教育,使学校确立了学制,确保了基本的初、中、高等教育阶段和时间、年龄安排。这是进行教育的充分必要条件。“五育并举”,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伦理教育的特点。这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而且也是为教育事业、国民自身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支持,最重要的是对当时的青年的思想启蒙作用。

四、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民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也都得到体现,特别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等。

1.道德教育为重的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教育方针里,把“道德教育”放在重心,这完全否定了清末的封建教育宗旨,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关于人的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注重伦理教育,学习儒家名作的精华也应该是我们的应有之意。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的优秀人才。

2.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民国时期,蔡元培老师提出应教育学生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指在平常的管理中更加关心、关注学生。当前,全国各地正逐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中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当然更应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在实际中,学校更多的是担当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没有以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核心思想。

3.在教育改革中缺乏灵活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方针。目前我国的很多教育政策都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如缺乏灵活性。由于各个学校的政策体系一致,每个学校可创新的和空间便不大,甚至出现很多资源浪费,项目重复上马的情况。相比国外的大学,走的是一条专业化的路线,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强势学科和方向,这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4.改革现行教育发展评价机制。教育体制中缺乏灵活性的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评价机制的高度统一,不管是教师的职称晋升还是某些学校的政工干部与教工干部的薪酬分配,甚至对于某学校的评价都有或多或少的弊端。例如评职称时更多关注老师的科研成果,而缺少对教师师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考察。纵观目前这些情况,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既有紧迫性也有较强的重要性,且只要对某些政策制度作局部的修改就能使得这些情况有较大的改观。

五、结语

当前的教育改革是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只有对以上各方面进行有效地改革才能充分调动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才能有效避免“千校一面”、“万教一法”的无差别教育,才能充分促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实现统一性与自主性、规范化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办出各自特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好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M].北京新潮社,1920.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中华书局,198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