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4-05-04

■蒋群华 何 岚

所谓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为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目标,依照一定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它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具有行政管理的一般属性即法制性、服务性、组织性、权威性等,但由于其对象是高校教职员工,其又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行政管理领域。纵观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改革事业方面的成果,我们已在办学模式、办学自主权的扩展、吸引国内和国外人才以及资金筹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际进展。但是高校行政管理,作为学校实施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在现阶段不但没有切实可行的系统实践尝试经验,甚至缺乏对于这一概念的深层次理论探讨,于是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水平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进步、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也正提示了我们应该提高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一、高校行政管理特点

(一)高校行政管理主体呈现专业化趋势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大量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比如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工作。这些部门一方面履行着指挥、组织、协调等职能;另一方面还承担着一定程度的评价、认定工作,比如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评估,对科研成果的筛选、鉴别,对教材、图书资料及实验器材的选择等。这些工作都对行政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专业化要求。因此,高校各级管理人员除具备一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外,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换言之,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具备双重职务—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以此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客体具有多样性特征

高校行政管理客体涉及到学生、教师和职工三大群体。学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就业愿望等既是行政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信息,又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学术、科研的承担者。教学条件、学风建设、学术氛围、工资待遇、深造机会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校职工的主要职责是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解决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因此,高校职工是高校正常运转的有利保障,行政部门应该在职权范围内指导、协助好职工工作,齐心协力促进学校的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客体的多样性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学校各项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高校行政管理弊端

(一)人员编排臃肿办事效率低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安排与我国政府机关机构和人员编排设置基本类似,机构繁多、功能过细、编制人员和辅助人员也随之增加、有时还出现因人设岗的情况,这正是厅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会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形象描述。这种现象首先导致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后果。其次,每个部门只管理具体行政过程的一小部分,这就导致外来人员可能需要跑遍各个部门才能完成一项工作,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经常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完成同一件事,如果问题一出现,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工作运行出现空档,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这不仅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还造成了行政管理混乱的不良影响。

(二)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导致官僚主义盛行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所盛行的管理模式还是严格要求下级服从上级,并且为了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学校的每个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按照管理权限被严格固定在不同的层级上由高到低。权力逐渐集中构成如金字塔分布的等级层次。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为载体通过发布上级命令,依靠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来实现。学校的一切资源甚至包括学术资源在内都受控于学校的组织机构和成员。学术资源长期被行政资源挤压使得本应以学术为中心的象牙塔内同样滋生着权力崇拜。官僚主义盛行,导致高校内失去了本应存在的人文主义关怀,一个普通的办事官员都可以对德高望重的教授指手画脚,一个担任处长职务的教授在地位、待遇上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办事官员,并且,还时常出现数十名教授争抢一个处长职务的事情。

(三)高校行政管理多数情况忽略了其外部事务处理方面的内容

高校作为一个与社会紧密相关的实体,其管理对象不单单是发生在高校内部的事。还应该包括高校外部事务的处理、高校与教育机构事务的处理、高校与兄弟院校事务的处理、高校与校友事务处理、高校与工商企业关系的处理、高校与社会公众关系的处理等。但是,目前大多数有关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有人深入其外部事务管理方面。不注重外部事务的处理,导致学校很多时候被孤立成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长此以往,使得高校不能通过交流得到更好的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同时,学生以后面向的是社会,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接触,也不利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导致旧的行政管理工作方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逐渐完善、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也需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目前多数学校的行政管理观念陈旧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有些已渐渐不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学校发展的阻力。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相关知识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寻找新的思路,循规蹈矩,办事墨守成规,服务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工作的开展,降低了行政效能;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的现行措施还主要是依靠各类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来约束组织内成员的行为,这样虽强化了工作秩序,但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被上级意志控制,缺少下级的意见—反馈,阻碍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并不代表高效率、高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管理者掌握现代管理技能。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个人认为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提高一种意识,通过两种方式来拥有三种素质获得四种能力。一种意识,即服务意识,只有强化高校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具备活力和生命力,才能使高校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二是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来提高在职管理人员的素质。三种素质,即要求管理者拥有政治素质,它是搞好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科学文化专业素质,它是搞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专业能力素质,它是搞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四种能力,即独当一面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其内涵就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在服务上,将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切实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办实事,激励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而并非仅是获取行政权力。现今社会,仅靠精神、鼓励和觉悟来激励员工服务精神的做法只能体现管理手段的落后。高校管理者能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还取决于学校本身能否满足各级行政人员的合理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不仅是培养人、挖掘人,更是吸引人、留住人的过程。教职员工在不断追求高一级需求中取得进步的同时,学校也可在教职员工不断满足的需求中得以发展。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分权管理模式

高校要顺应整个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决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在大力开展效能作风建设、建立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的同时,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以规理校,在建立健全高校各项管理制度上下工夫,通过制度化、规范化行政管理来实现管理出效益的办学目标。提倡分权管理模式、实现权力中心适当下移,为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可以充分发挥下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工作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部门之间、人员之间交流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近几年高校组织结构逐渐扩大,高校管理人员骤然增多,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加剧,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加大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管理者要善于把教职工聚合在一起,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形成向心力,消除人心涣散和人情匮乏的因素,使得学校的运行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

(五)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技术手段

技术创新对于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加快高效行政管理的信息传递,简化管理程序,缩短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目前,通过协同办公、虚拟办公、自动化办公等新的管理手段,使高校行政管理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园网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把有关决定、通知、会议精神传达到相关部门或院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板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食堂、住宿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已经看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有序、便捷和高效,但是这并不是代表着我们就可以就此打住创新、前进的步伐,进步是在实践中取得的,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在前进中创新,完善管理手段。在社会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高校发展的趋向必然是与世界接轨。而且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程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以开展教育质量管理改革为中心,更新管理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找准管理定位已成为必然。

四、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取得的成就

第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迅速开展,推动了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全面深化。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开始,在组织建设上,进一步细化了各级行政机构的职能,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在成员构成上,对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界定,初步将管理者与教学者进行了分离工作;在管理理念方面,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以及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际合作和竞争、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行政管理理念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

第二,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发生较大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阶段的发展,高等教育在规模数量、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及形式、高校的功能及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了其管理高校日常工作为全体师生服务、引导高校发展方向及改善教学与社会动态联系等方面的职能。

第三,高校行政管理形态获得较大突破。经过多年的改革和调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由原来的中央集权型的高校行政管理逐步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合作的行政管理类型。高校行政管理形态的转化、中央权力的下放,给予了地方和高效更多的自主性,有助于高校自身不断成长和创新发展。

[1]王明臣.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杨毅敏.关于加强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2).

[3]张宇,周卫国.关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分析[J].高校科技学报,2009(12).

[4]符小花.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向导,2011(06).

[5]王伟峰,吴波.论高校行政管理创新[J].文教资料,20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