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04

■宋远伟

近年来,我国高校负债办学已成为普遍现象。关于我国高校负债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据近些年来高校负债的国内研究文献,对高校负债的现状、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化解等三个方面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前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深化了对国内高校负债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高校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化解财务风险。

一、我国高校负债现状的分析

关于公立高校的负债规模,虽然一直缺乏权威的官方数据,但是高校负债沉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至2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几乎所有建设新校区的高校都有贷款。在2010年5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保守估计当前全国高校负债高达5000亿-6000亿元。”

许多国内的学者从具体实际出发,对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进行了阐述。运用数学模型对2004年的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72所高校总体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处于财务状况潜伏期的有16所,处于财务状况危机期的有3所,处于财务困境恶化的有6所。

有的学者从高校负债现状的利弊入手,对高校负债融资的现状进行了解析。认为高校负债一方面促进了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但是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负债的急剧增加在促进了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今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目前有一部分大学已处于无力偿还贷款本金,而只能勉强偿还贷款利息的状态。

二、高校负债原因探析

(一)政府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支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给高校施加了压力,于是高校开始了一系列的扩建活动。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这种跨越式发展,而财政性教育拨款却增加缓慢。提出,自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以来,按照确定的收费标准,学费已完全不能支撑高校的正常开支,一半以上办学资金需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长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扩招以后,迫使高校不得不多方位寻求建设资金。因此,优化经营所需的新增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要用的资金只有依靠借贷,向银行贷款便是其中一项,高校的负债便由此开始。

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应该成为高校办学资金的主要供给者,然而我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却长期没有达到标准水平,叶芃和汪榜江也同样认为政府投入不足是高等教育负债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高校的扩招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进入了高校扩张的快速发展时期,直到2010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657万。面对高校的迅速发展,原来的教学软件与硬件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许多高校出现生均经费下降与办学硬件严重不足的情况,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难以确保基本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有学者从高校扩招入手对高校负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高校扩招的实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另一方面高校日常经费满足不了快速发展带来的基本建设需求,迫切需要从银行等部门融入资金,于是负债办学成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负债办学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王为正、翟志华、罗家国也纷纷著文,指出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产生的高校扩招引发了我国高校负债过高。

(三)政府职能及角色错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担当高等教育发展的唯一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但是我国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职能缺乏严格的界定和足够的监督力度。提出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直接干预高校的具体工作运转,过多干涉高校办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得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并直接由政府进行支配,这种完全由政府垄断的模式必然造成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差、缺乏竞争力,使高等教育行政化、官僚化,成为腐败滋生场所。

正是由于在高等教育立法中缺乏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强制性规定,而且在有关政府与高校法律关系的规定中政府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权力关系的规定中也是政府想放就放,想收就收,忽视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使得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无法真正得以奏效。也认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理顺,高校没有完整的法人权利,扩招后的高校管理体制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虽然具有法人名分的高校却对于政府仍然具有绝对的依赖性。

三、如何化解高校负债

(一)多元化办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高校负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金来源单一,高校的资金主要来自学生学费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和银行贷款三部分。但是现有的资金来源结构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指出高校应该广开财源,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利用媒体工具开展对外宣传和公关活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国家应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在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和外资投资、捐赠,使融资办学有新突破,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完成多方筹措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的任务。

(二)对高校老校区土地进行置换

高校在新校区建成之后,就会出现一校有多个校区的情况,这必定会增加运行成本与管理难度,很多老校区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认为高校绝大部分老校区都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若能抓住机遇,尽快启动土地置换工程,将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这也是高校摆脱资金困扰的主要途径。土地置换,使不同土地发挥不同作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从而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校对老校区土地进行置换,是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新校区建设、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当然,高校用地为教育用地,属国有划拨土地,国有划拨土地转让或改变用途必须依法进行。

(三)促进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积极控制增量债务。

由于高校自身消化债务的能力有限,为了积极化解存量债务,有效控制增量债务,应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促使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指出对待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应该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高校负债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高校负债背后的历史性贡献,并在政府主导下有效化解高校负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需要看,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提前实现了大众化,但这只是数量上、外延式的“大众化”,入学标准、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等还远没有完成适应“大众化”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合理确定办学规模,不再盲目扩大招生数量,努力推动高等教育朝更高水平的大众化方向发展。

四、前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负债作为我国高校健康发展的障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学者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高校负债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化解负债的各种路径。这些观点,表达了研究者们对于我国高校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愿望,但笔者认为,虽然这一领域研究的总体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从研究主体来看,研究者大部分为高校人员和银行信贷工作者,受自身理论素养所限,多数研究者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论探究。尤其是促成我国高校负债的体制和制度层面的原因仍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2、从研究内容来看,由于高校债务危机研究起步较晚,对这个问题的直接研究比之理论界对其他高等教育问题的研究,不仅研究数量较少,而且研究侧重于问题的提出,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较为突出。

3、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是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而缺少对实际调查研究法的应用。

4、部分化解高校负债路径的可行性值得商榷。比如,有些学者提出“校区置换”,将位于市中心的高校置换到郊区,以土地置换收益偿还贷款,但这种操作会提升学生学习生活成本,似有转嫁矛盾之嫌。

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学者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多样化的方法和多层面的视角,需要更多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科学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好地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郑鸣,黄光晓.我国高校财务困境预测研究[J].经济纵横,2008(05).

[2]刘琨,周菁.从高校负债谈如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3]叶芃.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负债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9).

[4]徐莺.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问责与化解途径[J].江苏高教,2009(3).

[5]张湘洛.我国高校债务形成原因及风险化解[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6]蒋作斌.理性认识和多方化解高校负债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