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永顺锚定发展新坐标

时间:2024-04-23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郑良

摄影/曹阳

永顺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北部,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后,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奋力在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永顺的新坐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永顺将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目标,探索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新路子。”近日,永顺县委书记彭军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专访时表示,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永顺建设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园一企一商”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彭军表示,近年来,永顺围绕“一园”“一企”“一商”,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已成功创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一园”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10月,永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获批,产业园规划总面积83.43万亩,整体空间布局为“一核两带两区五基地”,一核即产业园要素聚集中心,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动机;两带即生态康养体验带、文旅融合体验带;两区即猕猴桃生态种植区、柑橘绿色种植区;五基地即智慧农业展示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

在永顺,农业与工业融合,建有猕猴桃精深加工中心、猕猴桃果汁生产线、有机肥生产线、食用菌包加工厂等;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已建成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永顺猕猴桃试验站、猕猴桃花粉生产基地、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建成田间地头仓储保鲜冷链设施22座、机械冷藏库1530吨、气调储藏库200吨、低温库220吨。公共服务中心、展示展销中心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物流集散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建成猕猴桃体验中心。

“一企”即龙头企业。永顺有油茶、优质稻、柑橘、猕猴桃、商品蔬菜、烤烟、中药材、茶叶、特色养殖九大特色产业,按照“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思路,引进北京上康林、北京资源集团、老爹集团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3家,重点推进油茶、优质稻、柑橘、猕猴桃等农业特色产品加工,打响了沃康山茶油、松柏大米、溪洲莓茶、湘西椪柑等知名品牌。此外,针对织锦、蜡染、竹木器、腊肉、酸菜等土家特色手工艺品和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一商”即网络电商。重点推广“农业+电商”,依托阿里巴巴、“一亩田”等电商平台,引导发展本土电商130余家,通过消费帮扶,认定产品916个、供应商100家,拓宽了猕猴桃、柑橘、腊肉、豆腐、土鸡蛋等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2021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5.69亿元,全国扶贫“832”平台上销售额达2.51亿元,居全国第一。

“生态+产业”助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永顺县是生态大县,森林覆盖率74%,古树名木保护率100%,河、湖、库等水体沿岸林木绿化率85.3%,湿地保护率80%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4.8%。

“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彭军表示,永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是前提、生态产业作路径、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绿色生态发展“永顺模式”,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文旅。

莓茶在永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永顺发挥生态优势,大力推动莓茶经济发展,2021年,莓茶种植面积达13万亩,产值7.5亿元。以润雅乡凤鸣村为例,全村莓茶种植面积3700亩,年产值1480万元,由村委组织成立合作社与122户农户签订入社协议,保底代收代销,2021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莓茶产业是永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永顺共建成莓茶、油茶、优质稻、柑橘、猕猴桃等九大产业基地142.5万亩,猕猴桃、柑橘、莓茶、松柏大米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二品一标”认证62个。打造万亩产业园28个、千亩产业园151个、百亩产业园380个。

交流 《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右)与永顺县委书记彭军就永顺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摄影/曹阳z

同时,永顺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水能、页岩气等新能源工业,引进生物质能项目,建设永顺凯迪新型能源发电厂,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30兆瓦,年发电量约2.25亿度,年燃烧稻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约23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与湖南中水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投资4.4亿元建成湘西州第一个风电站—羊峰山大青山风电场,每年可上网发电1亿千瓦时,产生经济价值6100万元,上缴税收1500多万元。同时,建成海螺、高家坝、马鞍山等40余座水电站,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迅速。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也是永顺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场坪村位于永顺县高坪乡,一进入村里,一幅幅具有田园气息的墙绘扑面而来,单调的墙体披上了多彩的“新装”,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张新“名片”。近年来,场坪村一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实施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五改”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40多户村民自发出资200多万元修建集休闲游泳、玫瑰观赏、水果采摘、土家餐饮于一体的后溶生态农庄,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被村里人称为“庄主”的向廷明说,“如今全村已实现产业收益37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2.5 万元”。

如今,“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美丽村庄已在永顺遍地开花。今年以来,永顺整合部门资金3亿元,将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实施提质升级州级最美乡村 78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32 个、传统古村落保护17个,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精品村3个、示范乡2个,省级“土家探源”特色村镇17个。

永顺还大力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园,开发果蔬采摘、休闲垂钓、休闲农庄、家庭农牧场、四季花海等休闲农业产品,1828沿线的芙蓉镇、高坪乡、松柏镇、石堤镇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黄金走廊”。

打响“累了就来永顺”旅游知名度

永顺既是生态县又是民族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芙蓉镇;有以自然山水为特点的猛洞河漂流、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有以红色革命为特点的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旧址;有以民俗风情为特点的土家第一村双凤村;有以科考研究为特点的溪洲铜柱、羊峰古城遗址,以及马拉河户外探险等一批特色鲜明、立体多样的旅游资源。

“以前是来永顺就累,现在是累了就来永顺。”彭军介绍说,把永顺打造成为面向全国、全世界的旅游休闲之地,要综合施策,一要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质;二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知名度;三要打造更多旅游业态,丰富旅游场景;四要挖掘文化内涵,发挥品牌效应。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永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实施重大文旅项目58个,计划投资639.59亿元。其中,不二门温泉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星级酒店建设,温泉拓展区水上娱乐园、景观小品、地下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工;万马归朝休闲基地,完成农业休闲观光园、星空屋、特色小木屋、智慧旅游系统配套设施、土司农业展示中心建设;包括芙蓉镇E地块酒店及文旅商业街、听涛山庄度假酒店、营盘溪景观及旅游吸引物、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等在内的芙蓉镇旅游设施改扩建项目全部建成使用。其他如民居改造、中高端民宿建设等文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也在推进中。

永顺拥有“湖南特色文旅小镇”芙蓉镇和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等金字招牌,2021年接待游客1133.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2.83亿元。虽然永顺文化、自然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但与西湖、黄山等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景区相比,知名度仍存在不小差距。如何提升知名度?一方面,永顺与高德地图、飞猪旅游等数字平台合作,用文图和小视频等方式在平台首页推送永顺县本土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当游客使用APP查询湘西地区的景点或航班车次时,均可在界面、窗口获取永顺县的文旅景点,且平台会智能推送路线规划和线上旅游体验,以此加强景点宣传,吸引客源。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造节活动,提升市场知名度与消费影响力。如别具民族风情的摸泥节,为湖南华夏投资集团-芙蓉文旅原创的大型文旅节庆IP,自2015年起,历时八届,一届一新。2022年,永顺又首次推出“双世文化旅游节”。

数字化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业态,给人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疫情加快了旅游数字化进程。因势而动,永顺也在大力实施景区数字化改造,邀请阿里云、高德地图、飞猪旅游在“老司城”、“万马归朝”等重点景区安装数字设备,设计应用场景。如开发小程序,根据人脸识别、AI美颜、自动剪辑片段等方式,自动合成畅游景区小视频,提升体验感;通过VR/AR虚拟呈现景区样貌,并用超高清无人机、虚拟影像等技术放大视觉效果,实现虚拟“云游永顺”。

品牌效应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冲击力是文旅资源得以活化的主要表现。作为民族县,永顺具有独特的土家文化风情,正以土司文化为主线,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古镇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着力打造“土司王城·大美永顺”这一旅游核心品牌。

彭军总结道,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靶”要找好、“策”要施好、“点”要落好、“力”要用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