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7月8日,***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并对广大文博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九大专门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列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三个字,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而科技,则成为激活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创新创造基因的重要力量。
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让文物信息资源实现开放共享,让文物可以永久留存;现代科技手段、多样化展示途径,让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大大增强,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走向大众;疫情期间,各类云上展览推出,让人们足不出户,身临其境;“活”起来的文物让观众喜欢看、看得懂,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将科技创新写进题目,设置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链条”布局,并提出了“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快推进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等多项突破性举措。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拥抱数字化的脚步愈加坚定。超越时空的阻隔,让文化遗产永葆青春,让文化故事永久传颂,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全国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56处世界遗产,1.08亿件可移动文物—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分布着历史赋予我们的众多宝藏。数字化技术正在实现海量文物从被“锁起来”到被“展出来”的转变。
让文物“活”起来是如今文物保护的核心,而数字化是为了让文物走近更多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