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王际娣
,。,,、、,。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素有“岭南盆景之乡”美誉,以盛产“古、灵、精、怪”为特征的岭南派盆景而闻名。该镇盆景苗木作为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种植总面积超过5 万亩,从业农户超过3000 户。该镇的瑞岭村,其盆景技艺已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赤坭镇党委书记赵超文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该镇的盆景产业,在数年前还是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力量单薄的局面。近年来,赤坭镇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创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系,基层治理水平日益提升,百姓对党领导的方向信心十足,赤坭镇盆景产业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产业。
“曾经盆景只被少数人所接受,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盆景有了新需求,这已经成为时尚产业,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市场倒逼下,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赵超文介绍,为打破这一僵局,赤坭镇在党员组织关系、单位身份不变的前提下,组建了岭南盆景小镇“大党委”。
传统盆景生长周期长、造型巨大,在小镇“大党委”的支持下,赤坭镇与时俱进迎合年轻一族审美口味,实现盆景产业错位发展。小巧玲珑的微盆景,装载精美礼品盒中成了伴手礼,甚至在园艺师的设计下还增加了许多元素,如父亲节、“七一”、教师节等节日主题系列的盆景让人眼前一亮,一度成为热销品。
“大党委”是如何构建的?对此,赵超文介绍,岭南盆景小镇“大党委”通过镇党委做媒、村企联姻的方式,搭建岭南盆景小镇产业“一个平台+三级组织”,镇党委书记担任“大党委”书记,镇长、镇党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副书记,以瑞岭、竹洞等13 条村社党组织为主体,联合各行业协会、农业企业、电商平台、盆景大师工作室等“两新”组织党组织,组织农户抱团创业、抱团发展,建立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沟通服务等制度机制,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统筹协调小镇建设和运行中的重难点问题。
在“大党委”引领下,赤坭镇“多条线”拧成“一股绳”,在解决许多“老大难”问题上有了质的突破。目前,通过小镇“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沟通服务等制度机制,召开会议超过30 次,协调解决大小事情超过50件。以生态优美为抓手,协调解决竹洞村环湖景观公园建设、竹洞村上千株黄花风铃木绿化养护、和璞御院民宿用电等难点问题,使得“竹洞湖”成为美名远扬的网红打卡点,实现基层治理与经济双丰收。
赤坭镇党委书记赵超文介绍,近年来,赤坭镇创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系,百姓对党领导的方向信心十足,盆景产业也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产业。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就看群众腰包鼓不鼓。
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连续三次获评国字号荣誉的瑞岭村,在四年前还是广州市挂牌督办的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重难点村之一。赵超文介绍,曾经的瑞岭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经济基础薄弱、村民利益分化严重。
为做好整治工作,瑞岭村村“两委”干部选优配强,广州市派驻第一书记,花都区及镇选派驻村工作队,撤换“三类人员”村干部5 名,推选村“两委”干部9 名,并将瑞岭村党支部升格改建成党委,成立19 个下属经济社党支部,为专项整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如今的瑞岭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村,支部直接建设在盆景产业链上,村集体以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合理布局。村民由过去单一的种盆景,向上、下游的种养、培育、销售、经纪、造景和工程等发展。瑞岭村还腾出了集体建设用地供产业发展。在规划引领下,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到2021 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4.02 万元。
瑞岭村是赤坭镇加强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据介绍,2021 年,赤坭镇100%的村社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村“两委”新进人员101 名,34 人报读“羊城村官大专班”。深化农村后备干部“育苗”工程,培育137 名后备力量。另外,健全村(社区)干部联审机制和党组织书记备案制度,严防欺压群众、涉黑涉恶、违法违纪的人混入基层干部队伍。将骨干群众吸纳为党员,将党员培养为干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保持党员队伍“一池活水”。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赤坭镇广泛调动地方群众,积极引导参与城乡治理,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通过“我为赤坭出主意”“10 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等多种渠道方式,广泛征集意见,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商量着办。
“10 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月10 号,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连心,想群众所想,为民解决忧心事。
剑岭村斜坡太陡太长,垃圾收集点容易造成垃圾散落,通过垃圾站改造升级成功化解难题;瑞岭村健身器材老化问题,联系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并计划增置羽毛球网、乒乓球桌等健身设施设备;长寿路西横巷道路由原来的坑洼黄泥路变成了现在全新的硬底化道路,从此告别了“晴满灰、雨满泥”……随着一件件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难事杂事、大事小事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式、多领域、多层次的协商对话得以解决,许多矛盾纠纷被成功化解在基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以上。
此外,赤坭镇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村规民约,通过民事民议、村民自治,全镇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