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继渊
“出菌了,弟你回来捡吧﹗”从磅礴乌蒙高原群山深处的故乡老家,传来了阿姐充满诱惑、飘逸着浓郁菌香的声音。
在云南,蘑菇叫“菌子”,大都产自山野。所以,采菌子叫“捡菌子”。
每年的农历三月以后,下过几场淅淅沥沥的透雨,满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菌子便一夜间就冒了出来:草坪上长马勃、鸡菌,森林野地里有白牛肝、黄牛肝、黄梨头、葱菌、青头菌、鸡油菌、红菌、红奶浆、白奶浆、铜绿菌、谷熟菌、火炭菌、皮条菌、见手青、香喷头……知名的,不知名的,能吃的,不能吃的,这里一朵,那里一塘,遍布沃野,让人看了欢天喜地。这些菌子,带着大地的泥土腥气,裹挟着草木的味道,又满含醉人的芳香,吸收了山川的灵气,放在鼻子下一闻,香气扑鼻,沁人肺腑。以前我们统统叫杂菌,不值钱!老人们说菌子下气,吃多了人就没力气,加之偶尔有人吃了中毒,甚至出现死人的情况,所以没多少人去捡,于是故乡山野里的菌子多得用篮子背、用竹箩挑。那年,我和阿妈到山后的姑妈家做客,路边的树林中出了很多谷熟菌,捡到满满两篮子。人们真正喜爱的菌子,是被称为菌中皇后的鸡。“五月端午,鸡拱土。”端午节后,故乡云南的鸡开始从土里钻出来了。这种靠白蚁真菌长出的菌子,带有鸡肉特有的香味,是人见人爱的山珍美味。我们每次捡回它,阿妈都在念:“春前不撒种,四季不栽秧,越老越好吃,越嫩越香!”还没念完,我们都会说,那是鸡!鸡刚出土时脆、嫩,炒出来鲜嫩中带着甜味,长开后只要不烂,却带有鸡肉特别的香味。凉拌、炒吃、煮汤、都特别好吃。而用香油炸干,做成鸡油,可以放很长时间,是吃早点、下饭最好的美食。那年,我和阿姐到房后山上砍柴,路上遇到一朵草帽大的鸡,开在那棵树棠梨树下。“阿姐,快来拔鸡,草帽大的一朵!”阿姐笑着说:“哄小狗,你捡不到鸡!”见阿姐不信,我只好自己拨开杂草,用木棒小心翼翼地撬。阿姐见我真的找到了鸡,一时喜出望外:“那么大的鸡,怕是鸡王了!別撬,鸡脚撬断了可惜,我回家去拿铁锹来,再撬!”那朵鸡,姐弟俩撬了很长时间,才完完整整地从厚土层里拔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把鸡带回到家,村中的老老少少都跑来看,都说是一朵鸡王!“有福气的人,才能捡到鸡王啊!”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说。
那天下午,一个乡邮员给我家送来了一封信。他告诉父母,我考取了师范学校,以后就可以当老师了!当看到那朵大鸡时,还说他从没见到过那么大的鸡,还夸我不但学习好,能干,能捡到这么大的鸡王!
随后,我们一家人把鸡清洗干净。很少做饭的爸爸从柜子里翻出一块仅有的腊肉,剐了点发黄的腊肥肉在锅里炼出油,加了几个干辣子,辣子刚糊时再撒上些盐,倒入那一盆鸡,翻炒几下,一瓢冷水倒下去,盖好锅盖,加大锅洞里的火。不久,整个厨房都弥漫着鸡的香气!吃饭时,全家很少说话,都用大勺不停地舀鸡吃。那一盆鸡汤,不久也就被吃个精光。乡邮员临走时还不停地夸我能干,夸我家做的鸡汤好喝。真的,以后也喝了不少的鸡汤,却再也没有那天的香味!
炸鸡油,是稀罕物、奢侈品。也就在我捡到鸡王的那年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后,火把鸡特别多。阿妈也破天荒地在我家承包地埂上遇到了一塘刚开平的火把鸡,满满一竹篮,背回家,一家人洗了整个上午。吃过饭后,妈妈到大爹家借来香油,烧开油锅,倒入晾干水气的鸡,放入一节节的干辣子,加大火直到水烧干。又用文火,那一片片鸡慢慢由白变黄、变干。然后妈妈用漏勺捞起炸干的鸡,再舀起油晾放在一边。她一面舀一面说:“炸鸡油,关键在火候,炸不透,水分重,油腌不着的会发霉。炸得太干了,又不香,甚至会糊了。尤其要注意捞起时,要把鸡和油分开,不然油太烫,也会把鸡炸糊了。”一家人忙了一晚,一篮子的鸡变成了半盆鸡油。阿妈舀完锅中的油,抬来甑子,盘出甑子里的饭,倒在锅里拌了拌,铲在碗里,让我端给奶奶。奶奶用不灵活的左手挑了几颗,放在嘴里,眯着眼说:“真香!”而后又递给我说:“阿佬吃,香得很!”我扒了几颗,放在嘴里,口中顿时泛起了鸡肉的芳香。那是我吃过的油炒饭中最香的一次!第二天,阿妈找来两个玻璃瓶,把头晚炸好的鸡油紧紧地按了又按,全装在瓶子里,说要托人带给百里外教书的舅舅。我当时多么希望那两个瓶子小一点,装不下留下点给我们吃,可最后连油都全部倒走了!后来舅舅说,那鸡油真的好吃,可惜都是半瓶半瓶的!全家人都知道肯定是被带的人倒走了,那早我们都看着,妈妈装瓶时是按了又按,紧紧满满的。
记忆中很香的菌子,还有干巴菌。干巴菌刚出土时是黄褐色,稍大后却是黑褐色,有一股牛干巴的香味。故乡营盘山的松树下、马脖子的刺蓬中、箐水潭的沟坎下、老祖坟的石缝中都会出这种菌子。它常常夹杂着树叶、杂草、石子、泥土,很多人嫌它难以清洗,洗不好,吃的时候会硌牙。我却非常喜欢它的特殊味道,也特别喜欢捡这种菌子。这种干巴菌出的时间很长,一年中可以捡很多次。每次捡过后,只要你不把它连根拔起,用树皮、松毛、杂草盖起来,只要能诱惑过别的捡菌人。一星期后,它又长出来了!早些年,菌不值钱,捡菌的人也少,干巴菌一饼可以长得很大。三大妈家小狗宝就曾捡到一饼箩筛大、两公斤左右的干巴菌。那么大的干巴菌,说它是干巴菌王也一点不夸张。听说他拿到山外去卖时人家嫌大、嫌老,只卖得十多块钱。
上初中时,菌子稍有了点价格。鸡、干巴菌仅能卖到两三块钱一公斤,其他的所谓杂菌是不值钱,一竹篮仅能卖几毛钱,甚至没人要,有亲戚就送亲戚换口水喝,没亲戚的就又得背回来。但村中的小狗宝、七斤宝、柱保、杨常和我,只要有空,都往山上跑。上山各找各的菌窝子,回来时互相叫喊一声,一起看看收获,菌多时互相约着背去卖,菌少时几个人凑在一起,选一个人捎去卖,回来后又将钱分给各人。几年来,虽没卖到什么钱,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也长了我们捡菌子的许多经验,使我们知道了很多的菌窝子。
菌子真正为我带来经济效益,是上师范时。那时,好点的鸡卖到八九块一公斤,干巴菌能卖到十多块。尤其是听说韩国、日本大量收购牛肝菌、松茸后,牛肝菌也能卖到六七块一公斤,其他的杂菌多少也能卖点钱。只要人勤快,到山上跑一趟,都能捡到些菌子,都能卖到些钱。于是,村中捡菌子的人就多了起来了,姐姐、大嫂、带病的老爸,也都去捡菌子。而我凭以前积累的经验和知道的菌窝子,每早都比他们捡得多,而且多是价格较高的鸡、干巴菌,捡一早上菌子的收入远比打零工多得多。阿妈不再骂我去捡菌是逃避干活,混日子。阿爸也不再干涉我去捡菌子了,他自己则默默承担起了家中更多的农活。于是暑假中,我每天早早起床,老祖坟、营盘山、马脖子、野狗洞,筲箕箐……每個菌窝子,都认真地找,认真地看,都认真地翻,所有菌窝子跑完,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篮子已满了。然后背着篮子,唱着:“天上下雨,地上冒泡。菌子出,顶个大草帽,小兔看见,乐得直跳。挎个竹篮,边采边笑!”身后跟随着那条大黄狗,仿佛像一个凯旋的将军回家。多年以后阿妈还说,我不在家,听不到我的歌声还非常不习惯。回到家里,我将能卖钱的菌子统统放在一边,能炒吃的放一边,晒干菌的放一边。菌多时自己提到收购处卖,菌少时把几个人的并在一起,让一个人捎去卖。后来我们一家人,我、阿爸和阿姐,几个人捡的菌子凑在一起,就可以拿去卖了。卖菌子回来,就按去时各自菌子的多少分钱。虽然是一家人,但卖菌子的钱都是分给各自的。阿姐的贴补家用,我则自己攒自己开学后的费用。有时家里实在没钱了,也作补家用。这样大大调动了我捡菌子的积极性。每到假期,我都早早上山捡菌子,下午到收购点卖菌子,晚上数着夹在书本中渐渐多起来的钱,想着明早又从什么地方去捡,哪里可以捡到干巴菌,哪里的鸡恐怕快出了,牛肝菌的价格不知怎样了,做的梦也常常和菌子有关。
?捡菌子的日子里,无论天阴下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常常黑蒙蒙就到坟地旁的石头缝里、树叶丛中去翻、去找。那里的菌子帽很小,翻开石头后,菌脚却很长,一朵菌子最大的有六七两重。现在想想,那些到处是坟堆堆的地方,大白天也有些让人害怕。还好,邻居家有一条大黄狗时常来家里,我经常喂它饭,早晨去捡菌实在害怕,一声口哨它就尾随我来,像个警卫一样紧跟在我身后,一跟就一个早上。时间长了,只要听到我的声音,它就跑出来跟着我上山!弄得狗的主人常常骂:“这死狗,哪个是主人也分不清!”这条大黄狗,一直陪伴着我到师范毕业。每次去读书,它都要追在后面,跑了很远的一段路后,才返去!后来这大黄狗不知是死了,还是被主人送给了别人,或许是卖了吧,反正再也没见过。
捡菌子的日子里,天晴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哪怕被淋得连裤裆都没有半点干的,只要能捡到菌子,我也无怨无悔。家乡山大,林密,只要人勤,都会有收获。早去的人捡得多,晚去的人捡得少;即使大白天去,也能捡到。人人有份,叫花子去了也有一份。摔跤、被蛇吓、被蜂蜇、被毛毛虫刺,这些都不算什么,都不能阻挡我捡菌的脚步。我的目标就是捡菌、卖钱、攒钱!飘香的菌子,给了我无限的收获与快乐,给了我不少的经济支持,也给了我很多的精神鼓励。在以后的读书求学中,我明白了读书求学如捡菌子,只要心中有目标,再苦再累也有收获。只要肯攀爬学习上的大山,一定能捡到学习中的菌子王,品尝到求学的美味!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到外面去拼搏的决心。尽管读书的生活很艰苦,但我“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而读书特别努力。早晨一屁股坐进教室,除了吃饭上厕所之外,都要学到下自习。深夜,在狭小的床上还要点上蜡烛继续学习。经过努力,我终于捡到了学习中的菌子王,品尝到了学习中的美味,成为村中第一个大学生。是捡菌子让我明白了读书求学的乐趣,是靠捡菌子让我走出了大山。
工作的时候多,回家的时间少了,捡菌子的机会更少。那年,领着六岁的女儿回家,第二天当她睁开眼看到我、妻子和阿姐捡回满满三篮子菌子时,高兴得大叫:“老爸你们太厉害了!”因菌子太多,吃不完,把能卖的都捡去卖,女儿硬是抢先往外跑。一会儿,拿着一把零钱跑了回来,老远叫道:“老爸,卖得很多钱,可以买很多好东西吃了﹗”我只是笑笑,捡菌子的艰辛与快乐是她们这代人永远体会不到的。我也时常跟她讲,捡菌子要趁时令,做事做人也要趁时令。一个人从小要有目标,要有理想。做事就像捡菌子,只要心中有目标、起得早、跑得再远也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因为山上有自己喜欢的菌子!在家乡见到捡了很多菌子的人,我心中总是充满崇敬之情,我知道捡得那么多菌子那是要有多少年捡菌的经验积累,要跑完多少个菌窝子,翻过多少座山,走过多少道山沟箐箐。
如今,家乡已发生了巨变,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的房屋,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从县城回家只需一个多小时,家乡正变得越来越美,与县城越来越近。
是啊,出菌子了,抽个空,回趟老家去捡菌子?故乡有弯弯的河流,有郁葱茂盛的丛林,有翩翩飞翔的各种鸟儿……春深日渐,草木清新。这片热土蕴藏丰富,更让人留恋,更让人想象,更让人向往。她以浑厚的胸襟,在继承和弘扬着“为而不争”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在村民们的努力下,如今山上树木繁茂,绿意葱茏,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曾经遍布茅草的荒山,如今种上滇橄榄,果树林立,一派生机盎然。
几场透雨过后,山上的菌子便开始出土了,马勃、香菌、鸡、牛肝、青头、鸡油、奶浆、铜绿、皮条……金黄翠绿,色泽光亮,香气扑鼻,鲜嫩欲滴,都是夏秋里餐桌上的时令美食,趁热夹一筷子,又香又脆,整个夏天秋天都嚼进嘴里了。
从农历四月的香,四月的青頭菌,五月的鸡、牛肝,一直到十冬腊月的铜绿菌、山鸡、松露菌蕈、羊肚菌。细细数来,从夏天到冬天,每一年的菌,不知捡了多少,有的捡了买回奔驰,有的捡了买回路霸,有的捡了买回宝马,有的捡了买回桑塔纳,都捡得满足,无所保留。对于父辈来说,捡菌是生活和应季,对于我们而言,捡菌是对乡村的牵挂与回望。
故乡的菌子是山川的灵物,日月的精华。直到现在,我才能明白,故乡的菌子,有山的气息,裹挟着草木的味道、泥土的味道,浸润着日月的精华,无疑是有灵魂的风物,谁又能忘怀有灵魂的风物?
责任编辑:张永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