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旭明
旅行的说走就走,应该是旅游出行完全是有准备中的无准备。
因为十多年前小玲被一本世界地理杂志的美文美图所吸引,一直惦记着云南临沧市凤庆县鲁史古镇旁的诗礼乡,有一个掩藏在核桃森林里的美得让人一看就爱上就忘不掉的古墨小村庄,所以,对于古墨,我们是人未到,而心的准备,十年前就到了。
今年的这个“五一”小长假,时值新冠肺炎暴发,国门是出不去了,跨省游也会为政府的防疫添乱。一个短途出行计划,仅用了几句话的讨论便决定了。于是,人在旅途,车在旅途,而心早上旅途。无准备,便成了最好的准备。
记得初中时我问过数学老师:点有多大?老师说点就是点那么大。古墨,就是一个小得在地图上只有一个点那么大的地方。
古墨,可能没有谁能够仅仅从字面从词典字典的注解读懂它背后的故事,可能也没有谁能够用文字准确地诠释出它的历史它的过往古今。常见的,是越想说清越说不清,文字的穿透力也时有乏力和局限。
目的地是古墨之前28公里的鲁史镇,那里有可以落脚过夜的客栈。出发已经是午后,车至云南驿,加满了油,甩了高速,上县际公路。过弥渡过南涧过小湾进凤庆,凌晨两点,悄悄摸进睡梦中的鲁史古镇。
看不见星星闪烁的夜幕把鲁史这个大山里的千年古镇包裹得严严实实,车灯划破石金客栈女主人的睡梦,她一张圆圆的笑脸很灿烂,告诉我们明天该怎么去到镇上最好吃的早餐店,怎么去到古镇的楼梯街,然后又怎么去到古墨村。
深夜来访并没有撕开这一片山野的万籁寂静,枕着他乡的夜,舟车劳顿的鼾声便很快混入窗外的蛙虫声中。
山高箐深,当柔和的阳光已经把山梁上鲁史古镇的楼梯街烘烤得暖意上身的时候,山谷深处的古墨还掩在参天的古核桃林里回味梦里的清凉。
鲁史古镇是我们此行的驿站。放眼处,几间临街的房子正在建盖中,看得出是几个本地工匠在慢工出细活。在中平街一个小小作坊店,一位阿姐正在手工做着芙蓉糕,买两饼在手,溢出的就是儿时记忆。
古镇里的原著居民已经不多,看得出,小区域格局的发展正夹在追崇现代与原生态保护性开发的矛盾中挣扎。一条现代化的马路在地无三尺平的大山里过于奢侈,紧紧拴住了古镇居民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眼光和钱包的投资方向。经济的繁荣很原始也很现实,表现形式是那些临街面琳琅满目的店铺,以及尽可能挺拔尽可能洋气的水泥平顶房。于是,街那边的灯红酒绿和花枝招展引领了潮流占尽了风头。而街这边兼具大理南诏风格的建筑群落,仍然顽固不化,不屑于新城的诱惑,把区域的民族的历史的记忆,还有看似无实则有的沉甸甸的血脉传承责任,继续以青砖蓝瓦泥巴墙和石板路的风骨,以明清古遗的踱步向世人抖擞。
当我走进古墨那片古树林,十年前埋藏在心的向往竟派生出丝丝缕缕的惋惜、焦急和悲壮。透过斑斓的阳光碎片,才发现鲁史古镇建筑群傲世的风骨,在古墨村更为原始更为粗犷更为直白更为个性也更为顽强。四合院、壁画、诗句、对联,横看竖看都是南昭建筑风格的演绎,却又不仅仅是单一的风格传承。
乍看,那些沿河而建的方形长条形圆形吊脚楼形的石磨坊、碾子房、榨油坊,是古墨人居建筑的重彩点缀。再看,却是自古山高皇帝远,封闭的交通条件逼迫古墨自给自足,在近代跑步前行与山外拉短了差距而留在历史里程碑旁边的一个物化标志。
想必这些磨坊,当年都是主人实力的一个重要陪衬。主人不用自夸,石磨坊自会挺胸向世人讲话。至于这个石磨坊群成了后人眼里的石磨坊博物馆,是经过时间长河冲刷后,历史重新赋予这一群建筑物的使命。
古墨人靠山吃山,石房子石瓦片石磨盘石碾子,石桌石凳石碓石墙石埂石沟石路。一把铁锤一支铁凿,便能点石为金,戳醒大山的春秋梦。古墨人靠水吃水,嫌古时的流浪河寓意义太俗,改叫为诗意浪漫的情人河,还把高山流水驯化得出神入化。挤进水磨坊的溪水先温柔后粗犷,冲起石碓会跳舞舂米,推得石磨会打转磨面。挤不进水磨坊的溪水,自顾唱着另外一个声部的无字歌沿山箐跌宕向前,永不回首。
古墨的先祖智慧,挑一座大山的心窝子起房盖屋繁衍生息,怀抱奔流的溪水滋润田禾。古核桃林、古香樟树、古茶树似厚厚的棉被,星罗棋布的宅院掩于林中,耳畔终年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任山外乾坤流转,古墨人泰然立世,冷暖自顾,进退自如。
溪边那座圆形磨坊的男主人姓李,把一袋自家的老树茶拿出来冲泡给我们喝,说让我们尝尝,古墨泉水泡古墨古树茶,这才是古墨的味道。聊开话题,男主人说自己本来是古墨对面山梁上的人,因为手闲,几年前花二千元从上一个主人手里买了这座圆形石磨坊,接着就把自己的根挪到了古墨这座石头房子里。买的时候觉得冲动,事后看看,这磨坊的石头拆了卖都不止值二万钱,况且,石磨还可以使用,水闸一开,石磨盘随哗啦啦的山泉水转动起来,漏斗里的包谷籽淌进磨眼,金灿灿的包谷面就从磨牙边流出来。如今,自己动手在装修磨坊旁边的这栋二层石头房,说政府曾经补贴过几万钱的建房款。房子大框架有了,请人干活工资太贵,手艺还不好,就决定靠自己一个人装修。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可以拥有两套客房。
这圆形磨坊的模样长得别致,不知上过多少杂志刊物的彩页。溪对面有人架着摄像机,还挎着长焦相机,应该是专业记者在录节目。我们走过时,客气打了招呼问个好。一会,记者找到我们,商量能否接受采访,在镜头面前为正在拍摄的古墨旅游宣传片说几句话。善言辞的小玲却把在人前讲话的事情推给了我,我便硬着头皮对着记者的镜头,蹦跶出来一番掏心窝喜爱古墨又担心过度开发伤害了古墨的肺腑之言,根本就不及打腹稿,也不顾会不会有人听到了不舒服。
加过微信,知道记者名叫周武,曾在解放军报社、战旗报、国防战士报的云南省军区新闻中心记者站工作过15年,后转业到凤庆地方电视台从事专业记者工作,今天,他是为了拍摄一个关于古墨假日旅游的宣传片子来这里。
从当知青的农村到一个大型国企参加工作后,我虽然一直从事的是企业的宣传工作,但心里就没有放弃过对记者职业的羡慕和尊重。我告诉小周:记者职业,曾经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小周当然很谦虚,开口闭口称我为老师。随后,在微信上在邮箱里为我发来一堆高像素的古墨照片。
古墨漂亮耐看,似睡梦中待嫁的美少女,美到当我走近她时的第一感觉竟然是羞愧,觉得我的到来完全是一种扰梦的多余。這是我们20多年来游遍世界名川大山都很难有的感觉。旅途中的各个旅游景区,那是习惯成自然的当然的游览。偶有误入一片私人领地,主人碍于是远客又不好拒绝,远客的我便会十分歉疚,觉得自己冒犯了地主的安宁,扰了一方祥和。
在古墨村口的一道石墙边,三位身穿红色土布衣服、刚从核桃林下地头背麦秆到地头休息的大姐坐在低矮石墙的另一侧,和声细语讲着什么话,几个五六岁大小的孩子在一旁戏闹,阳光在高大的树尖灿烂着,落在这一群人身上的只是一支支晃动的光柱。不远处的石磨坊旁溪水大声喧哗却没有觉得吵闹,这样的祥和之气,这样的宁静之景,使一墙之隔的我顿生逃离的念头。看到小玲刚举起要拍照的手放下来,定是与我一样的心情了。我们同时悄无声息,快步离开了这梦幻一般的仙境。我们爱这样的梦幻景色,但更怕惊扰了这片景色里古墨村正在继续的梦乡。
如同古墨这样待嫁的美少女,在中国应该不是极少,也不会很多。但是,随着一处处被发现被开发,美少女大多一出嫁就成了四不像的黄脸婆。所以,我一面庆幸自己在古墨没有出嫁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前来了,又担心如我这样的外来客一旦来多了,小小的寂静的美少女般的古墨一夜间变成了黄脸婆,我们的罪过岂不是太大。
原生态旅游地的保护与开发,本来就是地方父母官没有药方的头疼。不开发,可能才是最好的开发,但总不能说不保护才是最好的保护。看着古墨情人溪边横躺着的一座座废弃了的石磨坊,坍塌,已经从房顶开始,破败,已经从石磨坊失宠那一天开始。那么,作为一个旅者,一个不谙本地世事的过客,不着急可能才是最大的着急,不担心可能才是最大的担心。
临别再看古墨,仍然像个梦乡里待嫁的美少女,浑身充满成熟女人的韵味,原生态,活力,灵动,媚眼,妖娆,丰满,让每一个走过的男人女人都无法扺挡诱惑地深深爱上她。那满山坳的古核桃树,那错落的石磨石碓石碾石房石院落,该是这新娘的嫁妆吧?
离开时,那份惊扰了古墨梦乡的歉疚更浓,挥之不去。还对古墨平添了一份对心爱的恋人般的牵挂、着急和担心,但愿不会十分多余。
责任编辑:余继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