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葛堂华
童年的四季
葛堂华
童年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故乡的原野响起。当年少的美好变成岁月的过往,梦里又飘来那些青葱而纯真的记忆。
——题记
一
童年的春天,像村西那条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载满了幼小时歪歪斜斜的脚步与万木新生的春意。在燕子呢喃的暖日,提一只小桶,蹦跳着去清浅的河水里捉鱼,摸虾,任柔软的水草和石间碧绿的青苔随着河水从手掌里轻轻地滑过。一条条晶莹透亮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摆弄着尾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正要看准去抓它,小鱼又哧溜一下从指间逃开了。有时用力过猛,一不小心踩滑了岸边的石子,不仅溅湿了裤脚,而且连脚上的布鞋都浸到水里湿透了大半边,心疼之余,又怕回家挨母亲数落。干脆脱下鞋,挽起裤腿,移枪换炮,到农田堰埂边的沟汊里去捉河蟹。看到沟底一堆清亮的细沙,用手拂去,慢慢抠下去,看到一个小泥洞,再一掏,蟹子吐着气泡张牙舞爪地露面了。拎回家,一顿飘香的美味就来了。
童年的春天,又是群芳争艳的百花园。那时,村子里满是果树,水红的杏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洁白的槐花,烂漫的樱花,还有小巧如蝶的棠梨花。尤其喜欢槐花,老家院子周围就有好多株高大的槐树,槐花开了,一嘟噜一嘟噜,芳香四溢,离村子好远就能闻到它的香味,把远方的蜜蜂都“嗡嗡嗡”吸引来了。顺手采摘一串,嚼一嚼,甜丝丝的,咽到肚里,真如吃了蜜一般。过些时日,杏花谢了,长出手指肚大小的青杏,馋嘴的我,忘不了先摘一个尝鲜,酸溜溜的,“哧哧”的直咧嘴,只一粒青杏就把牙齿酸倒了,可还是忍不住再吃一个。我还记得春末夏初菜园里的石墙边,或是篱笆附近,常攀绕着一簇簇紫色的喇叭花,也煞是漂亮好看。不知曾流行一时的喇叭裤,是不是受喇叭花的启发?
童年的春天,不仅是快乐的,也是忙碌的。俗话说:农民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家庭贫穷,春天有收购药草的。我就跟随大人、小伙伴背着藤筐,到山上刨药草,其中有一种叫朱头子根,红红的皮,细长的根,差不多几十厘米,叶子像锯齿样的,多数长在山石旁边。刨来的鲜药草,为了保鲜,往往要回家先埋在湿土里,等到卖时再挖出来。也有收购干药材的,价格和鲜的不一样,一斤大约几角到几元钱不等。积攒多了,是一笔可观的家用补贴,起码买铅笔本子类的文具不犯愁了。
二
童年的夏天,多数是在村前的石板上,或是村北面的河塘里度过的。石板就是一张天然的大石床,或卧或立,或仰或躺,只要舒服,信由你自己的心愿。记得小时候,吃过晚饭,就与大人一起到村前石板那里听书。晒了一天的石板床,热乎乎的,躺坐都很舒适。说书的是外乡人,经常说的是《岳飞传》、《杨家将》等,自己拉着二胡伴奏,模仿刘兰芳的声音,一张一弛,抑扬顿挫,那腔调很有韵味。虽然听不太懂里面的内容,但当时很钦佩说评书的人,好记性,觉得真了不起,那么多人物和情节,怎么记得住呢?一两个小时过后,听着听着,睡眼蒙眬了,才被父亲牵手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可谓是童年时期最美好的高雅艺术享受了。如果是白天,酷暑难耐,中午就和伙伴们到河塘里游泳。脱掉衣服,先撩水湿湿肚脐眼,拍拍额头,擦擦全身,然后就张开双臂,如青蛙状,腿一蹬,投入水中游弋。有的伙伴感觉不过瘾,就扎猛子,在水里憋气,看谁憋的时间长。还有的排着队,猛然一段助跑,“扑通”一声,跳下河水,好大一会才冒出头,真是痛快淋漓。如果谁的鞋子掉进水塘或河井里,水性好的就主动帮助潜入水下捞上来,那绝对是一件脸面有光的事情。“快,跳水!”不知谁喊了一句,把大家吓得够呛,转过身,看见真有妇女向池塘这边走来,赤裸着身子的小伙赶紧抱头鼠窜一个劲地往池塘里跳,笑声、嘘唏声、扑通声,顿时稀里哗啦一片,乱了刚才的阵容和分寸。
夏天是多雨的季节。常常艳阳高照,一转眼就乌云翻滚,暴雨倾盆。从本村小学放学回家,做好作业,我就和爷爷一起编“茓子”,也就是囤粮食用的狭长的粗席子。通常用收割麦子后自己手甩的麦秸编成的(算是变废为宝吧),麦秸必须是齐整的,秸儿修长而硬实的,最好有点湿润,这样编出来的茓子结实耐用。爷爷一边编,我在一边帮着捋麦秸,捋好递给爷爷。表面看很简单,但是如果不专心,一留神可能就会被赶上,耽误编席子了。一般情况下,爷爷拿稻草缠麦秸的时候,我就要把第二把麦秸捋好,这样才不费工时。最多的时候,我家编有十几床茓子。一旦下雨,茓子就派上了用场,地里、场里、庭院里的庄稼有了备好的茓子,简便实用,不用担心被雨淋了。
三
童年的秋天是五彩斑斓的,遍地溢满了黄澄澄红彤彤成熟的气息。田野里,山岭上,沟叉子,野菜野果随处可见。有种俗名叫拖拉盘的野果,红通通的,像是一颗颗红艳欲滴的珊瑚,长在丘陵或山沟里,果实甜里带酸,酸中夹甜,爽口的很。秋天里,学校组织学生搞复收,到收完庄稼的田野里,捡拾地里落下的花生、红薯、大豆、玉米等。花生卖钱,红薯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晒干换米换面(老家稻田少)。我最爱在复收时趴在秋高气爽的山岭头烧红薯吃。在地埂边上,拾几把干枯草,再在路边找几块风干的牛粪饼子,然后抱来几个石块,搭建成一个临时的灶台,先点燃柴草,再把牛粪饼子放上,最后把红薯放在干牛粪饼上。因为干牛粪饼多半是草质,所以不臭,燃烧起来并不费劲,不过比枯草耐燃罢了。等到红薯被燃烧的牛粪饼子包起来的时候,这时就坐等大餐吧。过一阵子,红薯的香味准让你直流口水,迫不及待了。如果把红薯烧成外皮流油,外焦里嫩,味道更好。
说到秋天的美食,还有一道农家菜,很有风味。天黑时,打着手电筒,和大人到村东的草沟子里照蟹子,有时一晚上能逮到一铁桶,回家和菜园里的大葱叶、韭菜、青辣椒、生姜片混合在一起,腌制成咸菜,四十多天就可以吃了,味道好得很。吃饱喝足,跑到村西的大街上放风车,用高粱篾制作的,能随风滚很远。如果风大了,风车跑得快,我还追不上。另外就是玩楝蛋子,找来竹竿,看哪家有苦楝树,打下一地黄灿灿的楝豆,集中在一起,用石头砸粘,成一个圆圆的大泥丸,中间拴上一根绳子,当手榴弹玩。用力一甩手,眨眼的工夫,楝蛋子扔出去几十米,好奇的心也跟着飞远了,有时要找上好半天。
四
童年的冬天特冷,天寒地冻,一根根长长的冰凌垂挂在农家屋檐下,组合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似城堡、森林、雪山、利剑,宛然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冰雕杰作。站在锅屋里,凝望着窗户上的冰花和檐下的冰凌,一切都像安徒生编排好的童话,那么神奇、美妙。就是这样的光景,童年的我,穿着垫了芦苇花的棉鞋,拂晓前顶着稀疏的晨星去上学。去学校早,天不亮,又没有电灯,就从书包里掏出从山林的松树上弄来的松脂,点燃一线光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读着读着,身体不冷了,似乎全身充满了阳刚之力。松脂烧完了,再点燃一根,直到天亮,一个冬天竟把教室墙面熏成一道道黑影。课后,和小伙伴们一起抱膝“撞拐”,踢鸡毛毽子,笑声中全然忘了冻僵发痒的手脚。
冬天里,堆雪人、滑冰是必做功课。踩着厚厚的雪,听着咯吱咯吱的响声,简直就是在聆听一首铿锵的乐曲,若是家门口再堆一个长着大红鼻子、戴蓝色礼帽的雪人,比今天玩iphone手机或网络游戏有趣多了。滑冰一般是在较大的池塘里,冰结得厚,用石头是砸不开的,从冰池的一边滑向另一边,那种超越酣畅的快感无与伦比。当然,池塘冰薄时,是断然不能进去滑冰的,掉进水里湿了鞋子衣服就麻烦了。对于男孩来说,冬天还有一种运动必不可少,就是打跩。找一块短木头削制成圆锥形,再寻取一颗圆滑的小钢珠(修理自行车废弃不用的轮圈或踏板轮轴里面那种润滑的珠子),镶嵌在木锥下面,稍微露出一部分,然后找根粗细均匀的小树棍和布条,做成木鞭,在大街上打跩,抽一鞭能跑几米远,和伙伴们比赛,跑得最远者为胜。现在,这种童年的玩具已经不见了。原本宽敞的河道被搞建筑采沙的挖空了,农村孩子溜冰也成奢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