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于靖园
乡村,是希望的田野,播种下梦想就能收获未来;乡村,是广阔的舞台,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能发现最精彩的自己;乡村,更是“同频共振”的地方,因为乡村振兴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聚焦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以全新节目《振兴路上》和融媒体项目《同频共振》发力,宣传各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不断探索的新举措、新实践,还原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观察乡村振兴的微观机理。
在黎平县科技局科技特派员杨正熙的种子博物馆里,随处可见紫米、黑米、红米等老品种作物种子,甚至还能看到簸箕、镰刀等传统农具。“收集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守住最后的稻米,守住最后的米香。”杨正熙说。
2012年秋天,40岁的杨正熙决定辞去镇党委书记职务,申请成为科技特派员,扎根一线收集老品种作物种子。
9月是稻谷即将收获的季节。《振兴路上》种子问题篇章的主编贾润英带领团队坐在杨正熙的皮卡上四处寻找水稻种子。
“很多梯田在海拔很高的山上,山路陡峭、狭窄,几次都险些滑下来。” 贾润英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杨正熙收集种子的第一年,就走遍了黎平400多个村寨,采集到老品种作物种子500多份,有90个品种,收集老品种畜禽13种,花光了家里大半积蓄。第二年,杨正熙更是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把房子都变卖了,仍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保育这些老品种。
贾润英说:“杨正熙的坚持和对保种的热情,让我很感动也很钦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
“种子是人类生存的根基。”贾润英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种、地方品种快速消失在自然界中,作物品种越来越单一。目前,全球有四分之三的农作物品种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中国农作物栽培品种也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种植的小麦品种还有1万个,现在不足400个,随着品种的消失,它们携带的优良基因也就消失了。
“对我们来说,消失的不仅仅是一组组数字。‘最适合做回锅肉的成华猪越来越少了,四川省一位老畜牧专家曾对我这样感叹过。”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贾润英对于农业育种工作有很深的焦虑:“很多以前心心念念的食物,现在或许再也吃不到了。”保护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在贵州黎平县,这里的田都在山上,是梯田,很难实现机械化,村民们劳动成本很高,种常规品种的水稻,每斤1元,市场上没有竞争力。2016年,杨正熙带领村民成立了有牛复古农业合作社,从传统的农耕文化汲取智慧。合作社的社员必须养牛,牛粪既是很好的肥料,也是鱼的食物;将草木灰和一些捣烂了的可以杀虫的树叶顺着流水放到稻田里防治虫害,用生态的方式种植。这样,不仅水稻的品质提高了,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稻每斤能卖到30多元,乡亲们的收入也提高了,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产业链。
贾润英在梯田边碰到一位老伯伯,很自豪地对她说:“我们的青山绿水就是宝贝。”
34岁的张飞是四川阿坝州小金县老营乡的扶贫第一书记。去年,他在四川阿坝州小金县老营乡一个叫麻足寨的地方,拍摄了一则10秒的短视频。画面里,海拔3200米的马路边,一张方桌支起,饭菜上桌,远处则是翠绿的苍山、层叠的梯田和飘浮的云雾,竟然获得了1194万播放量。这个数字再次让张飞坚定了自己依靠文旅实现乡村振兴的想法。
张飞告诉记者,因为有了互联网,偏僻的小山村也能吸引很多游客的到来,农产品也能卖到全国各个地方。“我希望我的工作可以转变当地人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不靠大资本,自己就能通过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越来越迫切。2019年,我國乡村旅游总人次为 30.9 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比重超过一半。“到乡村去”已经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重要向往之一,这也为乡村的产业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产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业态,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抓手和新动能。小乡村破解了城市人向往生活的密码,也就打开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大门。
“最重要的是要素回流和城乡融合。”重庆大学高研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表示,城市和乡村不是分割的,既要为主动下乡开扇门,还要为在地建乡搭平台和被动返乡留条路。当前,除了资本下乡还有艺术下乡、市民下乡等多种形式的下乡。潘家恩说:“这样的下乡我们应该做一些引导,让下乡变成回乡。”
《振兴路上》“向往的生活”篇章重点讲述的就是农家乐。节目组选取了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有内蒙古的牧家乐,有海边的渔家乐,还有独具江南特色的星级农家乐等,在展示的同时,也讲述了这些农家乐经营者是怎样逐渐破解向往生活的密码,把向往的乡村生活做成了让农民富、乡村美的好生意。
“农家乐”选题主编付蕾说:“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一头连接着市民的消费,一头连接着农民的收入。农家乐做好了,既能让城市人在乡村找到向往的生活,也能让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