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E-knowledge、E-science、E-learning和 E-research等为代表的E时代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贮藏、流通和传播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为适应人们对信息需求不受时空限制的需要,近几年有人提出了“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 library)”概念,旨在彻底改变图书馆只服务到馆用户的局限性,构建无缝隙、无时空性、动态式、人本性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认清和分析泛在图书馆的特质,厘清泛在图书馆的现实困难,寻求泛在图书馆发展的路径,有助于泛在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迅速发展。
泛在图书馆是E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在建立和运行中遭遇诸多传统图书馆不可能遭遇的困难,对泛在图书馆特征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馆长Lowry和乔治南方大学图书馆馆长Li,二者关于泛在图书馆特征的观点基本上囊括了泛在图书馆的特征。
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Keller于1999年设想未来图书馆时曾表示“要创立泛在图书馆”,“使得学生们和教授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取得课本或者与课本有关的信息。”Lowry在设想泛在图书馆特征时,依然保留印刷形式出版的书刊,图书馆作为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的功能不被替换等。Lowry的泛在图书馆特征观,实质是传统图书馆定位与馆员角色的延伸,其思考基点还是图书馆和馆员,换言之是服务方式的拓展与更新,用户信息需求的主动性还没有纳入到其对泛在图书馆特征的思索中。
而Li针对日益发展的网络形式,认为泛在图书馆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24和7”的服务方式(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续提供服务)、多格式传递和传播、多语言支持、全球性服务、开放式存取等。与Lowry相比,Li的泛在图书馆特征观更加符合泛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开放式、全球化、多语言的服务方式,将使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和文献不再是“孤岛”,而是成为由整体相互链接的概念所构成的动态式组织,每一个信息乃至每一个词“都被互相耦合、串接、引用、摘录、排序、分析、注释、混合、重组,并且被融汇到比以往更深的知识空间结构中;每个页面都读懂了其他的页面(包括音频、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不同媒体形态的资源),每个比特(Bit)都影响着它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傻瓜化'的共享信息环境和知识空间”,真正实现了泛在图书馆的泛在功能与使命。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图书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呈现出新的特征,尤其是3G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使泛在图书馆在设计、组建、运行时必须具备无线接入功能,确保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必须要有特殊格式的信息源和信道,具备贮藏和传递文字、图像、音频、表格等功能,实现用户泛在式学习。同时,移动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势,使泛在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凭借动态的、无缝的与交换式的信息传播和利用方式,能快捷、高效、无障碍地为用户提供随意性、随时性的信息服务。客户获取信息的终端也呈现泛在性特征,既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也可以是手机、高清电视等,泛在图书馆信息传递无所不及,这是其发展趋势中最鲜明的特征。
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实的发展看,泛在图书馆正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困难。
泛在图书馆在信息贮藏、传递、反馈等方面必然依赖一整套技术规范,才能与其他媒介融为一体,担负起泛在服务的功能。例如,人们对数字图书馆重要技术标准即元数据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随着Web2.0和Web3.0即语义万维网的发展,特别是网络资源的细粒度化、语义化和开放链接的飞速发展,DC(Dublin Core)逐步实现机器自动处理。泛在图书馆要成为社会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达到“机器能处理”和“机器能理解”的高度一致,避免人沦为机器工具的窘境。目前泛在网络涉及的网络技术异常复杂,其技术标准也多种多样,标准化研究仅靠某一企业、某一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对图书馆来说,要对泛在图书馆的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在现实中的困难有所重视,认真思考和解决网络技术标准、传感器网络技术标准、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对象标志技术标准等难题。
泛在图书馆作为知识型社会发展的趋向,发展速度、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整合协调等环节都是高技术、高集成、高协同的技术信息系统,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安排、通盘处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1年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这和泛在网络相一致,但是国家在泛在图书馆方面的发展措施、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还未提出相关战略,使泛在图书馆遭遇宏观方面的困难。
泛在图书馆的应用取决于自然高效的人机互换方式,但从数字化图书馆现状看,还是依赖计算机桌面导向范式,其繁琐低效的不足增加了图书馆用户的认知负担。隔离式的输入方式降低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人的听觉作用、视觉作用和触觉作用无法得到肆意发挥,用户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被弱化,可能会导致用户对数字化图书馆产生厌倦心理。多通道互动的缺失、上下通道的隔绝、可视化通道的缺位,难以实现不拘形式、随意普遍访问人类知识的宏伟目标,这使泛在图书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人机互换困难。
泛在图书馆的建立与运行必然会涉及科技、教育、文化等系统以及地方政府诸部门,因各个系统和部门的工作性质、岗位要求、职责范围迥异,必将导致泛在图书馆在建立与运行过程中难以达到“一站式”效果。泛在图书馆建立与运行的开放式服务中,也会面临知识产权、保密制度等壁垒。如何打破部门间、系统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隔阂,形成“一盘棋”的建立和运行机制,这是泛在图书馆在实际操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泛在图书馆的资源贮藏、传递与用户服务等每个环节都依赖相应的标准规范,这样才有利于文字、图像、音频等信息的贮藏、传递以及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泛在图书馆在发展的技术规范上必须兼容统一,才能保证图书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泛在功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泛在图书馆概念提出以来,人们为了能更顺畅无阻地确保信息的贮藏、传递与读取,一直致力于技术规范的兼容研究。不可否认,泛在图书馆在组建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遭遇人类继续“为机器所控制”的难题,“语义从哪里来”“功能如何实现”是在万维网上架构新一代技术规范应用所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图书情报行业来说,所有这一切,首先要对泛在图书馆的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有一些新的思考”。
泛在图书馆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集成密度、宽涉及领域的信息知识服务网络的服务系统,在组建、运行或发展阶段都需要借助国家强大的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撑加以保障。作为日趋公益化的服务型知识贮藏、传播和转换机构,用户的广泛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泛在图书馆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性,彰显公益性。基于此,国家要加快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从技术、资金、人员、场馆等方面加大对泛在图书馆的投入和保障,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目前泛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为泛在图书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理念。泛在图书馆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就要实现设备、信息资源、馆员、用户一体化。馆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努力探索多元化、快捷化、全天候的资源传递和咨询途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路径,消弭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鸿沟,构建图书馆和谐的组织秩序;“通过馆员间的知识互补与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等等”。不仅要从外向角度满足用户需要,而且还要向内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由内及外推动以人为本。
泛在图书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开放获取(OA),即“文献全文在互联网可以免费获取,任何用户都可以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允许为之建立索引,同时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政、法律或技术的限制”。泛在图书馆要加强对OA资源的采集、整理和组织,结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形成共享平台。此外,泛在图书馆的组建与发展要以馆际合作为契机,根据信息资源的差异性,发挥不同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等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强对文献贮藏、传递的管理,对泛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紧密相连的用户终端,促进泛在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1]张会田.泛在图书馆: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J].图书情报工作,2009(19):40—43,87.
[2]李 辉.我国网民达5.13亿 微博成获取信息重要渠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02-06(C01).
[3]薛 调.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环境与数字图书馆的融合研究[J].图书工作与研究,2005(2):86—87.
[4]段小虎.图书馆人文管理的基本特征——与科学管理的对比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6(1):6—9.
[5]Leslie Chan,Darius Cuplinskas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 iative[EB/OL].[2010-03-23].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