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金陵机器制造局“放手制造”

时间:2024-04-23

东升

上回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深感军火关系紧要,不可永远仰给于外人,1881年11月2日出奏,建议在金陵设厂制造洋火药。提出“必须自行仿造,就近兴办,则价值既廉,取用甚便,尤可就此研究,精益求精”。

火药局开办费用包括建厂经费和购买机器费用共约18万两,常年经费为4万两,到1886年增为52000两。

金陵机器制造局初创时的经费投入远没有江南制造局多,机械设备简单且规模也小。1879年后,其常年额定经费才10万两,其中江南海关拨解制造二成洋税银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3万两, 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2万两。1883年南洋加拨1万两,共11万两。根本无法与江南制造局年经费五六十万两相比。在这种形势下,宁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的简称)只能生产一些诸如各口径火炮、炮车、炮弹、枪子、水雷等简单的军用品。这种窘迫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战事需要,金陵机器局接受了广东、云南、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等地订制的枪炮弹药,制造规模才有较大发展。

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军火在这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曾国荃奏:去年法事方急,自六月以来,广东12磅来福铜炮10尊,云南后膛炮4尊,浙江过山炮20尊,台湾2磅后膛炮6尊,10管格林炮10尊,4门神机炮4尊,湖北24磅洋生铁开花炮5尊,北洋2磅后膛炮6尊,江西劈山炮10尊,前膛抬炮100尊。张之洞欲借神机炮供冯子材出关作战,曾国荃答神机炮为铭传所订,本局因经费有限,未曾多造,而台局更急,不敢与拨。因此,曾国荃奏报朝廷拨银10万两,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共支银10.046万两,宁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

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的收支均已達到15万余两,超过历年的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筹备扩建,宁局制造军火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战时军火求急的情况下,宁局的生产量仍是难以供应的。所以曾国荃说:“两洋之军火资于是,各省之军火亦资于是,所操者约,而所施者博,固无怪该局之左支右绌,竭蹶日甚。”

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到1893年约生产30余架,因用黑药,枪弹不合,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

宁局所造后膛抬枪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发挥了好的作用。盛宣怀说:“此次打仗,惟抬枪制胜。金陵制造局所造后门抬枪能及远,较快炮得力。”他要求该局“多多赶造”。

甲午中日战争后,两江总督刘坤一又要求更换金陵机器局的锅炉:“上年军务吃紧,加工赶造,炉之气磅加足,汽机之马力全开,不唯炉机两项受伤,即汽缸亦因之磨蚀,以致损坏尤甚,势非更换不可。”

1894年,宁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此时,宁局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较初创时增加近两倍。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局中工匠唐坤明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金陵巧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