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奇迹——美术创作中的脱贫攻坚时代画卷

时间:2024-05-04

魏祥奇

2021 年7 月1 日,***总书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自2015 年11 月2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至2021 年2 月25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前后经历了5 年多时间。至此,“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开发,回顾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这是一个极具意义的伟大时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了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投入了近1.6 万亿元帮扶资金,新改建农村公路110 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 万公里、电网100%全覆盖,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在此期间,1800 多名基层扶贫干部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与生命兑现了承诺,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史诗,熔铸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共和国历史上,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

用美术创作描绘和表现脱贫攻坚的历史、精神和成就,成为近年来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的重要选题,集中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作品。这些创作都紧紧围绕能够表现脱贫攻坚历史的代表性场景,尤其是以描绘***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贫困乡村作为切入点的画作,最具有新闻性和象征性。纵观这些创作,主要表现的是生活在四川、云南、湖南等地的彝族、苗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困后的新生活。

聚焦新时代

2016 年,“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启动,共推出178 件美术作品:2019 年9 月26 日至11 月2 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美术作品展”中,推出首批134 件;2021 年6 月16 日至7 月25 日,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同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又推出44 件。

这178 件美术作品的主题,是“聚焦新时代,浓墨重彩抒写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具体选题方向包括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荣誉、民族团结、改革强军、大国重器、“一带一路”倡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沙漠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其中有6 件是直接描绘和表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作,还有一些作品着重表现谷文昌、杨善洲、高德荣、朱彦夫等人民的好干部,作品中人物的主要成就都与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密切相关,主要反映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贫困作斗争的故事,可以被认为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前奏。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是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最终推出的178 件作品主题鲜明,主要描绘和表现的是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科技、军事、民族、外交等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 年10 月 至1978 年12 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 年12月至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 年11 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于这四个历史时期,2019 年展览以“浴血奋斗:人民解放之路”“艰苦奋斗:国家建设之路”“团结奋斗:改革开放之路”“伟大梦想:民族复兴之路”的标题对应;2021 年展览则以“开辟新天地”“建设新中国”“迈步新时期”“奋进新时代”的标题对应。

文化和旅游部在2006 年启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经验的基础上,2016 年新启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其最终目标是能够以美术作品进行较为完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叙事。绝大部分选题都是聚焦于新时代,其中就包括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文将选取10 件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与一件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焦裕禄》一起,按照作品内容所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代表性人物事迹的顺序,同时将党和政府在持续向贫困宣战、扶贫开发、发起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节点结合在一起,梳理并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与贫困展开斗争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初期:持续向贫困宣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面对大量农民没饭吃的现状,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据统计,占全国80%以上人口的农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其中1/3 以上的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1955 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共同富裕”的理念,进一步着手解决广大农村贫困群众的生存问题。1964 年2 月,原内务部党组在给中央的《关于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帮助贫下中农困难户克服困难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农村扶贫的问题,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并指示各地进行扶贫试点。这一时期,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等新旧问题的制约,虽然在扶贫、减贫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贫困问题还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理论认识,加上贫困发生十分普遍,在解决农民、边民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上仍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面,《绿色丰碑——人民好干部谷文昌》与《群众的领头人——朱彦夫》所反映的人物事迹,主要发生于这一历史时期。

绿色丰碑——人民好干部谷文昌 李豫闽、王裕亮、李旭东

2019 年,李豫闽、王裕亮、李旭东创作油画《绿色丰碑——人民好干部谷文昌》,表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一起治理东山岛荒沙滩的情景。1915 年,谷文昌出生于河南省林县。1950 年,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东山岛工作;1955 年,他担任东山县县委书记。彼时的东山县是非常贫困的海岛县,荒岛孤悬海中,风沙肆虐、台风频至,恶劣的生态导致经济发展极为落后,群众生活困难。为了战胜风沙,根治旱涝灾害,谷文昌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寻找水源,开展扎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还曾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至1964 年,东山县造林8.2 万亩,3 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94 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自此,东山岛的房子可以住人了,耕地可以耕种了,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生态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的面貌。***总书记曾多次倡导学习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搜集到一张谷文昌正在田间施肥的历史照片,非常符合他们要塑造的谷文昌带领东山县人民群众治理风沙的场景需要。艺术家们还通过去东山岛对渔民采风、写生,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收集相关文字资料,观看相关影视、纪录片,并用摄影的方式在影棚内拍摄图像资料等,最终形成了这件作品。

焦裕禄 毛本华、王刚、鲍璐、郝米嘉

与这件作品极为相近的,是2009 年毛本华、王刚、鲍璐、郝米嘉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创作的油画《焦裕禄》。画作描绘的是焦裕禄正带领兰考县人民群众扛着泡桐树苗,一起在风沙弥漫的盐碱地里前行的场景。1922年,焦裕禄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62 年,他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此时,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和盐碱三害,发生了严重的灾荒,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了除此三害,焦裕禄带人查风口、探流沙,造林防沙、育草封沙、翻淤压沙,通过大规模种植泡桐树,形成农桐间作、林茂粮丰的新局面。1964 年5 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谈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群众的领头人——朱彦夫 马辉

有所不同的是马辉创作的雕塑《群众的领头人——朱彦夫》。1933年7 月,朱彦夫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沂蒙山腹地的张家泉村。他14 岁参军,16 岁入党,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十次英勇负伤,三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伤残军人。1957年,朱彦夫担任家乡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5 年。其间,他带领人民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彻底改变了山乡面貌。2014年3 月,他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9 年9 月17 日,又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创作者马辉表现了朱彦夫在轮椅上读书的场景,他正抬头望向远方,寓意着他不向生命屈服,一直在坚守,向贫穷宣战的抗争精神。

新时期:解放生产力 扶贫开发

1978 年12 月18 日至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按照政府制定的贫困标准统计,当时全国农村有2.5 亿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0.7%。1979年12 月6 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由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将“小康社会”作为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战略构想。

1980 年5 月,邓小平同志更是肯定了小岗村经验,明确提出要“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大大发展起来”。1980 年9 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肯定了包干到户;1982 年至1986 年,中共中央连续出台《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5 个一号文件,最终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8 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984 年9 月29 日,国 庆35 周年前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贫困问题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正式文件,首次公开承认我国存在较大贫困地区和较多贫困人口的事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敢于面对贫困、勇于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1984 年,李伯宁在三峡地区和川东南地区拍摄了纪实专题片《穷山在呼唤》,反映了这些地区触目惊心的贫穷状况,引起了党中央的极大关注。这促使了1986年5月16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成立(1993 年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基本工作任务是组织调查研究,拟定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督促、检查和总结交流经验。至此,针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开始从国家层面上有了新的布局,那就是开发式扶贫,划分贫困县和贫困地区,进行针对性的帮扶,以彻底消除贫困问题。

1987 年4 月26 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1992 年1 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的谈话中,进一步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进一步消除贫困,这成为新时期国家对贫困问题的基本共识。

1994 年3 月,国务院制定发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了592 个县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明确提出到2000 年时,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 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国家扶贫开发行动纲领。自此,国家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1999 年6月9 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新世纪将继续开展扶贫开发,优先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扶贫成果,进而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之与中西部地区建设结合起来。

201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面对扶贫对象规模庞大、相对贫困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等突出问题,提出“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

反映这一时期扶贫工作的主题性创作,主要是2019 年李迅创作的雕塑《优秀干部——杨善洲》,表现的是杨善洲手持锄头,站立于云南省施甸县大亮山的情景,身后剪影式的树林,点出了他的主要事迹。1927 年,杨善洲出生于云南省施甸县。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大规模毁林开荒,使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秃水枯,以至于周边十几个村陷入吃不饱的贫困境地,如果进一步开荒耕地面积,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1988 年3 月,杨善洲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退休以后,扎根自己的家乡施甸县大亮山22 年,义务种树,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 万亩,造福了周围200 多个村庄、2.5 万多村民。2019 年,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为创作这件作品,李迅到杨善洲工作过的地方写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表现了一位一心为民的老书记和一座大山、一片森林的故事。

优秀干部——杨善洲 李迅

新时代:决胜脱贫攻坚战

2012 年11 月8 日 至1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2 月29 日,***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当时制定的标准,2012 年年底,我国仍有9899 万贫困人口。

***总书记十分关心脱贫攻坚事业,至2021 年2 月,曾50 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2013 年11 月3日下午,***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12 月1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2014年4 月2 日,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建档立卡在中国扶贫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信息精准到村到户到人。8 月1 日,国务院将每年10 月17 日设立为“扶贫日”。

2015 年10 月26 日 至29 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1 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22 个中西部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在脱贫攻坚责任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标志着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

2017 年10 月18 日 至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通过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10 月25 日,***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2020 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2018 年1 月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至2020 年年底,累计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选聘110.2 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 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同时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 亿亩,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6 月1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9 年3 月6 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总书记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 年10 月26 日至29 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11 月23 日,我国最后9 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

这一时期,反映新时代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有6 件:

助梦 张见、齐鸣、李玉旺、李朋帮、李丹、管海龙

张见、齐鸣、李玉旺、李朋帮、李丹、管海龙创作的中国画《助梦》,以工笔画的形式,描绘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的众村民,在车站欢迎受表彰的脱贫示范户代表的画面,表达了凉山彝族群众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喜悦之情。2018 年2 月11 日,***总书记来到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扶贫的政策。为了创作这件作品,艺术家们三次深入昭觉县、美姑县、布拖县考察写生,沿着***总书记视察的路线深入火普村、三河村等乡村农家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这件创作,灵感来自于一张大凉山脱贫示范户的照片。在创作手法上,艺术家们使用了重彩画法,采用较为方正的直线勾勒造型,较为贴切地描绘出彝族传统服饰的硬朗质感。线是画作中最为重要的造型元素,整幅画为追求单纯的色调和形式感,以至于画面上有了强烈的平面感和装饰性意味,但并不影响画面内在的写实性结构。乡亲们皆身着极富代表性的彝族服饰,向胸戴大红花的代表致以敬意,还有手持智能手机的人在等待着为代表留影,表现的是火普村彝族群众脱贫致富道路上的一个感人瞬间。

暖心 ——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王奋英

王奋英创作的中国画《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表现的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在春季召开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的场景。十八洞村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地处连片特困地区,交通闭塞,当地苗族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之下。2013 年11 月3 日下午,***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随之,湖南省为十八洞村建立了规范化、程序化扶贫机制,确立了精准识别的扶贫对象,修通了道路,精准发展特色产业,三年多后,十八洞村已经全部脱贫。王奋英是土生土长的湖南籍艺术家,她此前就多次到湘西苗寨写生。为了创作这件作品,她研究文献,最终确定以2014 年春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对十八洞村225 户农户深入调查摸底为场景,作为表现这个大事件的切入口。她去十八洞村采风,收集素材,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多是在2013 年***总书记考察时参加过座谈的苗族群众的原型。画面反映了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中把识别贫困户的工作交给村民,探索出了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会审等七道识别程序的好做法。在语言上,王奋英运用写实画法,并使用点、线造型,以繁复的染法统辖画面,从而具有独特的风貌。

独龙人有了新家园 李河良

李河良创作的中国画《独龙人有了新家园》,表现的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正搬迁至新建成的独龙新村新居时喜悦的情景。画面的中心人物是独龙族中国共产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德荣,正站在新村里的一块开阔地面上,给族里的老人介绍新村的生活设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老人露出满意的笑容。围绕他们的其他独龙族群众,正肩扛、背负着行李忙着搬家,欢声笑语响彻新村。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对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贫困人口,按照自愿原则有计划实行的,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组织,搬迁到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好地方的开发式移民。为了创作这件作品,李河良前往独龙江乡调研考察采风,收集素材,画面背景中险峻的雪山、陡峭的峡谷,都是由写生稿转化而来,画面中的多个人物形象,也是得益于写生画稿。

赵晓东创作的油画《天梯》,表现的是2016 年11 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昭觉县支尔莫乡深处的阿土勒尔村投资300 多万元建造钢梯,为这个只有72 户人家、离地面垂直800 多米的“悬崖村”搭起了通往脱贫致富的道路。画面上,背着生活物资上上下下的村民们正在钢梯的转角处歇息、欣赏美景,其中包括一群放学归来的小学生们正在向上攀爬。过去,阿土勒尔村的彝族群众因为没有路,只能顺着悬崖绝壁断续攀爬藤梯上下,几乎过着与现代世界脱节的贫困生活。2016 年5 月24 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了这个村落,引发社会关注。***总书记在多个会议上关心悬崖村的扶贫工作。2020 年5 月,悬崖村大部分村民接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迁往昭觉县城集中安置点,实现了全部脱贫。如今的悬崖村和钢梯,已经是通水、通电、通网的特色旅游点和网红打卡地,村民们依靠种植、打工、直播、旅游服务等方式过上了新生活。赵晓东去到悬崖村考察、写生,构思了这件画作。画面以大俯角的透视关系,描绘了从悬崖村钢梯远眺的绿水青山的美景,近景中人物通过戏剧性的光感推开了空间关系,几位沐浴在暖光中的小学生露出纯真的笑脸,象征着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天梯 赵晓东

在路上 陆庆龙

陆庆龙创作的油画《在路上》,表现的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的驻村干部在扶贫攻坚过程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因症施策,修沟渠、平道路,带领村民团结奋进的场景。为了创作这件作品,陆庆龙多次去红河县采风,画面上的人物都是通过写生所得。红河县是云南省的深度贫困县之一,驻村扶贫干部则是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画面上,扶贫干部与村民们一起站在高处远望村庄,正在进行实地考察,大家一起讨论脱贫思路和规划,这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一个最寻常不过的场景。

这件作品没有刻画一个具体的有姓名的驻村干部的形象,而是概括性地表现了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贫困乡村积极工作和默默奉献的无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2015 年4 月29 日,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发出《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2017 年12 月1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至2020 年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 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名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 多名党员、干部为脱贫攻坚献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2018 年3 月26 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2019 年6 月17 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总书记对黄文秀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她被追授“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

陆庆龙以写实的造型、细腻的油画语言,表现了脱贫攻坚战中驻村干部的朴质感。画面近景中的人物站在山坡上,形成空间错落的视觉关系,远山则是以单纯的色彩表现,进而让观者将视觉集中在人群上:驻村干部们为了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正与村民们群策群力,共谋发展之路。

张小磊创作的中国画《扶贫行动进凉山》,也是以工笔重彩的方式,描绘繁花盛开的春天里,武警部队官兵帮助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群众收获圆根萝卜的情景:一位武警指战员正在认真听彝族群众的需求,记录下她们的心声,几位彝族女性新收到了用于饲养的小猪仔和小羊羔。相较于《助梦》《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独龙人有了新家园》等以***总书记的足迹为题的创作,这件作品更代表着扶贫工作的一般形态。张小磊是一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青年教师,他的创作围绕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理念,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的重要贡献。据统计,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定点帮扶4100 个贫困村、29.3 万名贫困户、92.4 万名贫困群众,其中有852 个地处革命老区,1245 个处在边疆民族地区,1200 多个在“三区三州”等深贫地区,最终全部实现脱贫。诸如大凉山深处的彝海村,是当年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的结盟地,战略支援部队帮助村民建起彝家新寨,武警部队结合帮扶的大凉山彝族村落资源优势,发展种植养殖业项目412 个、援建加工作坊74 个、建成光伏发电站27 座、开设电商试点76个,促进彝族群众脱贫致富。

武定宇创作的雕塑《人民楷模——高德荣》,表现的是高德荣带领独龙族群众和建设者们在庆祝从独龙江乡通往山外的第一条公路贯通时的瞬间,雀跃的独龙族小男孩正手执独龙族人的“英雄花”杜鹃花,要献给建设者们,象征着独龙族人走出大山、奔向美好未来的意象。1954 年,高德荣生于云南省贡山县。他始终心系家乡百姓,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改善独龙江乡的基础设施。在独龙族帮扶项目实施时,他兼任怒江州委任的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带领群众架桥修路、发展产业,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对偏远地区的开发、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高德荣2016 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2019 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扶贫行动进凉山 张小磊

人民楷模——高德荣 武定宇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反贫困史,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2022 年10 月16 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讲道:“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些讲话都极为准确地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反贫困的伟大意义。

这些主题性美术创作,生动刻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反贫困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他们自强不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民、国家和党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谷文昌、焦裕禄、朱彦夫、杨善洲、高德荣等,他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勇于肩负责任,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践行着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们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执着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主题性美术创作,就是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楷模,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尤其是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最美年华甚至是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的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他们完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这些主题性美术创作,向我们徐徐展开的是一幅幅感人的历史画卷,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反贫困斗争伟大胜利的丰功伟绩,也必将彪炳史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