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酒:吉凶所造,德将无醉

时间:2024-05-04

韩彩莹

酒的酿造与管理

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期先民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随着农业的发展,酿酒技术亦不断进步。《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人对酿酒关键步骤的总结:“秫稻必齐,麹糵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意思是在酿酒时必须把握以下六点:酿酒所用的秫稻都应是成熟的,酒曲发酵的时间必须把握好,炊渍时必须保证清洁,所用的水源水质必须甘甜,用来盛酒的陶器必须做工精湛,炊煮米、酒时所用的火候要适中。

由于酒是先民生活中的重要饮品,历史上很早便有专门负责酿酒、供酒的官员。在《周礼·天官》中,我们能够看到关于“酒正”“酒人”“浆人”的记载。酒正是掌管酿酒相关政令的官员,按照一定的法度将酿酒原材料交给酒人。如果是为了乡饮酒礼等公事酿酒的,酒正同样会授予其酿酒的原材料。酒正虽不必亲自酿造各类酒水,但是需要辨别五齐、三酒、四饮,品尝它们的味道,从而为王、后、世子供应饮料与酒,为祭祀、宴饮等事服务。比如当举行祭祀时,酒正需要按法度供应五齐和三酒,需要盛满八个酒樽,还要负责添酒。当王与群臣饮酒,或是赐宴士、庶子、耆老、孤子时,酒正亦负责供应所需之酒。酒人负责五齐和三酒的酿造,凡是有需要用酒的事,酒人就会把酒送于酒府。若是有小型祭祀,或要送酒给宾客,酒人便派人送酒过去。此外,酒人还负责记账工作,需要每日计算酒正所发酿酒原材料和酒的数量,每十日将文书报给酒正,酒正每月再将文书报给小宰。浆人掌管着王的六种饮品:水、浆、醴、凉、医、酏,负责将六种饮品制好后送至酒府。在外来宾客逾期逗留期间,浆人还要将这六种饮品供应给宾客,夫人送给宾客的饮品也同样是由浆人供应的。

在经济上,酒带来的利润颇丰,因而汉代设“榷酒”和“税酒”制度,并为后世沿用。所谓“榷酒”,即政府对酒的产销进行垄断。榷酒始于汉武帝时期,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天汉三年(公元前98)春二月,汉武帝在桑弘羊的提议下“初榷酒酤”。汉武帝采取榷酒制度的原因与当时的财政状况有关。《盐铁论·忧边》中提到:“今子弟远劳于外,人主为之夙夜不宁,群臣尽力毕议,册滋国用。故少府丞令请建酒榷,以赡边,给战士,拯救民于难也。”汉武帝多次出兵对外征伐,攻打匈奴、大宛、东越等地,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致使国家的财政紧张。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汉代政府便通过垄断利润颇高的酒业增加财政收入。所谓“税酒”,即政府向从事酒业的百姓征收酒税。据《汉书·昭帝纪》记载,汉昭帝于始元六年(公元前81)二月召集郡国贤良,了解民间疾苦,之后决定取消榷酒、盐铁官营等政策。当年七月,汉昭帝免去负责榷酒的相关官员,命百姓按律交税,卖酒一升需缴纳酒税四钱。榷酒、税酒对后世影响深远,很多朝代通过榷酒、税酒增加财政收入,如唐代宗时期曾“定天下酤户以月收税”;宋代因实行募兵制,军费开支巨大,便通过榷酒之政养兵。

历史上也不乏禁酒之政,这主要是因为酿酒消耗粮食,且过量饮酒会导致祸乱。比如,周公曾命康叔在卫国颁布禁酒令《酒诰》。卫国是殷商故地,饮酒成风。周初统治者认为,酗酒乃是殷商臣民失德、淫逸亡国之因,周若是对臣民饮酒不加约束可能会重蹈覆辙。因此,周不仅对臣民饮酒的场合作了严格的规定,而且制定了违规饮酒者的刑罚。根据《酒诰》,聚众饮酒者会被逮捕到京城并处死,若饮酒者是殷商旧臣、工匠则可先予以教化,其中不听训诫者便处以死刑。据《册府元龟》记载,后世因粮食减产而禁酒的朝代不在少数。如永元十六年(104)二月,因雨水过多伤害庄稼,汉和帝诏令兖、豫、徐、冀四州禁酒;河清四年(565)二月,北齐武成帝因五谷不丰而禁酤酒;三国时期的蜀国,更是因为天旱而长期禁酒。

礼仪、宴饮中的酒

自古以来,小至家庭,大至国家的礼仪、宴饮中,酒都是不可或缺的饮品。

酒在西周礼乐制度中有着重要地位,礼仪、宴饮中酒的种类、多少、摆放位置、饮酒顺序均是礼制的体现。如《仪礼·士昏礼》记载了酒在男子娶妻仪节中的应用。在娶妻之日的黄昏之时,男子家陈设好仪式所需食物、器具。除了装有食物的鼎,还需在北墙下放两甒酒,西侧放置玄酒,在房户之东放一甒酒。另在南面放置篚,篚中有四爵、合卺。新娘到达夫家后,陪嫁者及女侍为新郎、新娘布席,三饭而礼成。之后“赞洗爵,酌,酳主人,主人拜受。赞户内北面答拜。酳妇亦如之。皆祭。赞以肝从,皆振祭。哜肝,皆实于菹豆”。这段话讲的是:初酳(以酒漱口之礼)时,赞者洗爵酌酒,请新郎、新娘洁口,同时送上肝炙,用以振祭。再酳、三酳与初酳仪节大致相同,只是皆不用送上肝炙,且三酳时用卺盛酒。接下来是赞者自酢之礼。赞者洗爵,从户外的甒中酌酒,然后进入室内,放下爵、行拜礼。新郎、新娘回礼答拜。赞者坐下,以酒祭祀。祭毕将爵中酒饮尽,再行拜礼,新郎、新娘亦回礼答拜。

在春秋时期的政治会盟中,亦可见酒的身影。《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了城濮之战后,周天子对晋文公的慰劳。公元前632年,国力日盛的楚国挥师北进,攻打宋国,意图称霸中原。晋文公率兵救援宋国,晋、楚在城濮地区展开大战。晋军利用楚国主帅傲慢轻敌的心态,诱敌深入,避实击虚,大获全胜。战后,周王设宴,以醴酒款待晋文公。周天子还命尹氏、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文公为侯伯,赏赐之物包括“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其中,“秬鬯”便是用黑黍和郁金所酿的酒,由于气味馨香远闻,一般用以降神或赏赐有功的诸侯。晋文公辞让三次后接受了策命,晋国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

历史上,不乏借饮酒之机达成政治目的者。《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了臧纥借酒宴帮助季武子确立继承人之事。季武子膝下无嫡子,在姬妾所生的儿子中公 年龄最大,但季武子更喜爱年幼的悼子。季武子想立悼子为继承人,于是向臧纥寻求帮助。臧纥对季武子说:“邀请我喝酒,我帮你立悼子。”于是,季武子设宴邀请众大夫饮酒,并将臧纥奉为上宾。向众宾客献酒后,臧纥命人在北面铺上两层席子,不仅换新的酒樽还加以清洗。然后召悼子前来,臧纥亲自下阶迎接悼子,众大夫见状亦起身相迎。而后臧纥在主宾献酬后才召见公 ,而且只以普通庶子之礼待公 ,让他按年龄次序就座。这样一来,季武子欲立幼子为继承人的心思便公诸于世了。《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刘邦赴鸿门宴之事。项羽在赢得巨鹿之战后,听闻刘邦攻下咸阳,驻扎在鸿门,欲兴师问罪。刘邦闻讯自忖实力不济,只带百余骑前往鸿门见项羽。在酒宴上,亚父范增多次举起玉玦,示意项羽除掉刘邦。见项羽默然不应,范增找到项庄说:“你进帐敬酒,然后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杀掉沛公。”在项伯、樊哙的保护下,项庄未能下手,刘邦逃离酒宴。从此,“鸿门宴”成为暗藏杀机的宴会的代名词。

《汉书》有言:“百礼之会,非酒不行。”直至今天,在婚丧嫁娶等场合的宴会中,酒依然是常备饮品。只是今日的宴会饮酒之礼不再如古时繁缛,酒宴中亦不复见刀光剑影了。

酒与雅俗之趣

酒用于家国大事时难免伴随繁文缛节,特别是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宴饮的仪节颇多,略显刻板。随着礼崩乐坏的发生,饮酒游戏从饮酒之礼中发展出来。西周时期的酒宴中有监酒者,负责监督礼仪。礼崩乐坏后,日常宴饮中所施之令不再拘泥于礼法,而是为助兴而设。规则上承袭投壶之礼,“虽其制皆不同,而胜者不饮,不胜者饮则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席助兴游戏逐渐形成,而文人墨客更是伴随饮酒而赋诗,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在酒席中得到乐趣。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已有饮酒游戏。《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战国时期淳于髡与齐威王的对话,其中便涉及民间饮酒行令的场景。齐威王设宴,赐酒给淳于髡,席间问淳于髡酒量如何。淳于髡回答,酒量视场合而定。若是在宫中饮酒,有执法官吏、监督的御史,饮酒不到一斗便醉了;若是在家侍奉尊贵的客人,礼仪繁琐,饮酒二斗也会醉;若是朋友相聚,谈心畅谈,大概饮酒五六斗会醉。接下来,淳于髡谈到在乡里聚会的场景:“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淳于髡在乡里聚会中,男女混杂而坐,饮酒作乐。酒席上有六博、投壶等游戏,人们可以自行选择对手。既可以相互拉扯,也可以直视对方,没有严苛的规矩束缚。等到天色已晚,人们将剩余的酒菜拼在一起,男女同坐一席,杯盘狼藉,酒席间的气氛令人感到愉悦。

(唐)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局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汉代以来,饮酒游戏得到较快的发展。据《后汉书·贾逵传》记载,贾逵“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及至唐宋时期,随着酿酒技术发展,酒令名目更为繁多,《容斋续笔》中记载了骰子令、旗幡令、抛打令等多种酒令。到了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繁荣,“捉曹操令”“拧酒令儿”等多样化的酒令在民间流行。

历史上,不少文人饮酒赋诗、游戏酒令的故事流传至今。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统等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王羲之等人坐在曲水两边,把酒杯放在水的上游。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便要赋诗,不能赋诗者罚酒三斗。此次聚会中,“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王羲之更是在醉意之下挥毫书写《兰亭序》,史称“天下第一行书”。又如《梁书·萧介传》记载梁武帝召集二十余人饮酒赋诗之事:“初,武帝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高祖两美之曰:‘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当时,臧盾虽未写好诗,但饮酒一斗还能谈笑自若;萧介下笔成文,一气呵成。梁武帝对此盛赞:“臧盾之酒量,萧介之文采,皆是酒宴中的美事。”

文人墨客能把盏吟诗,举杯问月;市井之徒亦可饮酒猜拳,开怀畅谈。伴随饮酒,游戏和酒令应运而生,许多与饮酒相关的佳作和故事代代流传,成为古代文化中的独特景观。

酒与性情

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气、名士风流的故事与酒相关。有人以酒逃避世事,亦有人借酒之兴直面人生。在酒的作用下,得意者抒慷慨之词,失落者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酒能助兴,人们往往在饮酒后一吐平生之志,展现真实性情。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酒后曾作《大风歌》,英雄壮志、慷慨伤怀尽显其中。刘邦称帝后,过发迹之地沛县,留宿沛宫,摆酒设宴,将故人、父老、子弟都叫来饮酒,还召集沛县儿童一百二十人,教这些儿童唱歌。酒喝得畅快尽兴时,刘邦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习唱此歌,刘邦随歌而舞,不禁慷慨伤怀,潸然泪下:“游子悲故乡,我虽定都于关中,但百年之后魂魄所系仍是沛县。”正是醉酒之后,刘邦得以抒发壮志,成此千古名篇。

把酒畅饮,排遣愁绪者亦不乏其人。早在《楚辞》中,酒已然和消愁联系在一起。《楚辞·九叹·远逝》文曰:“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欲酌醴以娱忧兮,蹇骚骚而不释。”注云:“蹇,难也。言已欲酌醴酒以自娱乐,心中愁思不可解释也。”意思是:太阳渐渐西沉,路途漫漫遥远难行。想要饮醴酒使内心愉悦,然而心中忧愁并未得到排解。此处,刘向描写了屈原遭到放逐时的情景: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早年深受楚王信任,在朝中担任要职,颇有作为。后遭人诽谤,遂被楚王疏远。屈原空怀一腔抱负,无处施展,故而心中愤懑不平,借酒消愁。又如,唐代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漫游山水,把酒畅饮,排遣胸中愤懑。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这样写道:“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柳宗元登上西山,举杯畅饮,身心与自然相融合,一时忘却心中惆怅。

正因酒能使人舒展性情,解开束缚,因此酒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张旭、怀素是唐代的草书大家,皆有饮酒之好,并称为“颠张醉素”。《唐国史补》中对张旭创作书法的状态有所描写:“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讲的是张旭饮酒后大嚷大叫,甚至以头为笔写草书,醒来以后审视作品,认为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字了。唐代李颀《赠张旭》中亦有相似描写:“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张旭喝醉后脱下帽子,将字写在墙壁上,运笔仿若流星。怀素亦常在醉酒后挥笔创作。李白的《赠怀素草书歌》中讲道:“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怀素之所以能够笔走龙蛇,运笔变化莫测,与酒后洒脱自得的状态不无关系。

对于诗人来说,醉酒后的状态让诗人摆脱规则的束缚,获得创作的灵感。文人墨客多有称赞酒能助诗兴者。唐代,杜甫曾于灯下独酌,写下“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认为酒后所写之诗如有神助。他还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称赞李白饮酒一斗,便能写出无数好诗。宋代,苏轼在《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中说:“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讲的是陶渊明饮酒后,屡有佳作问世。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中有“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之句,言自己饮酒后诗兴大发,对天朗诵诗句。

《论语·乡党》云:“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酒量因人而异,指出应适量而饮,不要使神志混乱。酒固然能使人陶然,过量饮酒却是祸事的根源。就国而言,殷商因饮酒成风而亡国;于个人来说,曹植因饮酒延误军机而失去成为曹操继承人的机会。历史上凡此种种,皆应成为我们今日之鉴。

注释:

[1]李圃主编 :《古文字诂林》第十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7页。

[2](汉)许慎撰,班吉庆、王剑、王华宝校点:《说文解字校订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36页。

[3](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龚抗云整理,王文锦审定: 《礼记正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54页。

[4]五齐,即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三酒,即事酒、昔酒、清酒。四饮,即清、医、浆、酏。参见(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彭林整理:《周礼注疏》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164页。

关节腔注射用双醋瑞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研究 ……………………………… 蔡 雁等(12):1600

[5][17](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第一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04页,第74页。

[6](汉)桓宽: 《盐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6页。

[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五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381页。

[8](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王辉整理:《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9]杨伯峻编著: 《春秋左传注》第二册,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506—508页。

[10]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第四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182页。

[11](明)沈沈:《酒概》,明刻本,卷四。

[12](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第四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199页。

[13](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四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240页。

[14]参见《晋书斠注》的考证。(唐)房玄龄等撰,吴士鉴、刘承干注:《晋书斠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36页。

[15][22](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世说新语笺疏》下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46页,第631页。

[16](唐)姚思廉:《梁书》第三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88页。

[18][19] 《楚辞》卷十六《九叹》章句,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20](唐) 柳宗元:《宋本河东先生集》第七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版,第59页。

[2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第二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360页。

[23](唐)李肇撰,王福元校注:《唐国史补校注》,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3页。

[24]《唐文粹》卷第十六上,四部丛刊景元翻宋小字本。

[25] 黄钧、龙华、张铁燕等校:《全唐诗》第二册,岳麓出版社1998年版,第473页。

[26][27]傅东华选注, 卢福咸校订:《杜甫诗》,崇文书局2014年版,第48页,第5页。

[28]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01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