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花建:育文化之花 建产业之功

时间:2024-05-04

向 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上图:花建

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上海文化产业蓝皮书》执行主编,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先后兼任国家文化部外联局对外文化贸易专家,上海市、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长期从事文化战略、文化产业、文化贸易、城市文化等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决策咨询。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首席专家,完成世界银行、部委省市等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出版《互联互通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等10多部专著,荣获“文化部文化产业优秀课题一等奖”、“上海市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八届、第九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上海社会科学院50周年学术贡献奖”等重要奖项。

大国决战,岂止在战场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花建就投入到文化产业的研究中,成为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最早开展文化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之一。

1998年12月21日,由中宣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理论建设的一次盛大检阅,大会充分阐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强调要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深刻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经过严格评审,花建的论文《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正式入选,这也意味着花建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理论建设层面的肯定。

常有人问他:“当初,文化产业是一个刚刚开拓的处女地,你是怎么会想到要投身这一前沿领域呢?”在花建看来,这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又仿佛是一个殊途同归的过程。他出生在一个具有高度科技修养和强烈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高级工程师、船舶工程专家,一生为中国船用大型柴油机的生产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母亲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国第一批数学特级教师。童年时代给他留下的最深记忆,就是父亲经常带给他看的《简氏舰船年鉴》和各种舰船模型,浏览大量世界各国舰船的照片和内部结构图。父亲说,哪怕是最巨大的航空母舰动力系统,也是根据科学的规律而建造的。母亲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实体,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任何一件复杂的工程,也都有内在的规律可以把握。正是这些智慧之语和言传身教,启发了他的开拓精神,对文化产业这样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务实而深入地探索与推动。

从90年代中期以来,花建发表了大量的专著、研究论文和报告,包括专著《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文化力》(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6年)、《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互联互通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等。他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战略――迈向“十三五”的国际视野和中国路径》《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所转载,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他集中研究了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大国决战,岂止在战场!” 从北美到东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中小国家,文化同样成为决定国家富强的重要杠杆。50年代末,非洲的加纳和亚洲的韩国在人口和国土面积等方面都差不多,均属于贫困国家之列,而到了90年代末,加纳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韩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对外出口的“韩流”包括了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逐渐形成潮流,这与韩国把传统儒家理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和文化理念密切相关,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评论的“国家富不富,文化最重要”。

花建认为,文化产业作为大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杠杆,必须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鼓舞下,原先属于行政管理体系的文化事业单位,逐渐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使中国的文化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一批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并且在许多领域形成了文化产业的雏形。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潮流,文化产业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更大的重视和推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花建多年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生涯中,贯穿着一条清晰的红线,那就是深入地参与各地文化产业的规划、设计、指导,通过实施一系列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以理论视野推动文化产业的实践。

花建先后领衔完成横店、桂林、佛山、顺德、南海、平湖、太仓、长兴、东阳、高明、芜湖、肥城、石林、安顺等20多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等,从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横店的大规模影视拍摄基地、号称中国天下四镇之一和中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到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桂林,再到获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十名和中国工业百强县的名城太仓,他率领团队走遍了山山水水,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也被许多地方政府领导称赞为最有实战经验的文化产业专家团队之一。

在承担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规划的调研和设计过程中,花建深有体会地指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各地的地理区位、经济水平、产业门类、文化遗产、国际化程度等都大不相同,但是只要因地制宜,创新开发,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优我强”的优势,积极介入全国和世界的文化产业价值链、品牌链和服务链等,都可以做出卓越的贡献。1996年花建第一次来到横店,当时横店集团正为谢晋导演拍摄电影《鸦片战争》提供了大量专业服务。满目所见,横店当时只是一个地处丘陵地带,名不见经传、道路十分泥泞的小山村。20年后,横店却已成为名满天下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高科技工业走廊和文化名镇,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以影视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横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位居全国旅游景区前列。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以良好的产业、景观、生态环境和创新的模式,吸引了大批影视企业入驻,成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横店调研的过程中,他率队深入一大批影视企业、服务机构、群众演员、普通农家,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看到许多普通的农民和市民,一旦有了参与影视产业的机会和条件,也会迸发出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工作智慧,整个精神状态为之一变。有的人从扮演难民、佣人、车夫之类最简单的群众演员起步,逐渐成为专门为影视剧组提供老爷车、黄包车、灯具等道具的专业供应商;有的人发扬了东阳“百工之乡”的优良传统,以精湛的工匠技艺,搭建出上至秦汉、下到民国的大量建筑和生动景观;还有许多中小企业,为影视剧拍摄提供了假花、焰火、编织品、中国结等配套服务。花建从中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创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不仅仅是培育产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千百个新型劳动者的过程,是组织大批中小微企业形成新型文化产业体系的过程,更是结合新型城镇化,让广大人民共建、共创、共享、共富的过程。

横店影视城

花建在规划中指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横店集聚的影视及相关企业总数达到500多家,包括器材租赁、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影视服务、专业培训等多个环节的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横店累计接待剧组1000多个,累计拍摄影视剧5万多部(集),占全国古装影视剧产量的2/5以上。横店影视城旅游业的红火,也带动当地宾馆业、餐饮业等其他行业的繁荣。面对国内外影视产业的激烈竞争,花建提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面向2020年的发展主题应该是“文化创新区,世界横莱坞”。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三大战略转型。这一见解获得了横店方面的认可与好评。

实践的热情,智慧的路径

花建在承担各地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中,特别善于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强调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获得了各地的好评。他领衔为顺德设计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则推动顺德在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顺德是岭南文化的发祥之地,在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以“顺德故事”为代表,在历史遗产、水乡风光、风俗民情、武术体育、美食特产、名人传奇、工业集群等方面都有丰富积累。顺德是珠江三角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区,曾经多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在这一片以桑基鱼塘、鱼米之乡而著称的富饶家园,诞生了中国家电巨头——美的、中国家具之都——乐从、中国花卉园艺产业基地——陈村等一系列骄人的业绩。而众多的工业集镇和产业集群,也面临着从低端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从产业文化向文化产业提升的机遇。要把顺德的各类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要素和资本,使顺德的文化传统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花建带领团队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指出,岭南文化是顺德亟待深入开发的富矿。顺德完整地传承了几百年来岭南园林、武术、美食、龙舟、舞狮、舞龙、建筑、花卉、节庆、戏曲、民俗等文化遗产,并且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工商业资产。顺德是粤剧等地域文化艺术的发源地,梨园人才辈出,有“粤剧在佛山,名伶出顺德”的美誉,培育了千里驹、马师曾、白雪仙、小神鹰、冯镜华、罗家英、李香琴、薛觉先等粤剧名家。顺德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明清两代出过武状元和武探花。顺德武术流派众多。流行甚广的咏春拳开创者之一陈华顺是杏坛乡马宁人,出生于顺德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将中华武术文化传播海外,在全球有广泛的影响。顺德更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之地,清晖园是岭南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堪称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广东四大名园之首。顺德祠堂数量众多,汇聚了岭南民居的特色,素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美称。北滘碧江的泰兴祠堂群、村心祠堂群和逢简等保存完好的岭南古村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顺德的美食文化久负盛名,以“食在广州,厨出凤城”而著称。清代广东籍的省外人士都称“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近代的粤港澳以及海外酒楼,多用“凤城名厨”作为招牌。顺德厨师几乎囊括了国内外美食大赛的主要金奖,赢得了“中国厨师之乡”的美称。让花建非常感慨的是,在纯朴的顺德农家小院、在富有桑基鱼塘特色的乡镇、在珠三角久负盛名的花卉园艺之乡,经常会与优秀的粤菜厨师和著名餐馆不期而遇,著名粤菜“陈村粉”、“双皮奶”等就出自这里,而当地政府的一个食堂,竟然获得了“中华餐饮名店”的荣耀,可见当地美食文化之发达。

有鉴于此,顺德的文化产业要以“创意顺德,魅力家园”为主题口号,全面建设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中心。“创意顺德”强调在面向产业的生产型服务业方面,要发挥创意研发对于提升顺德制造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巨大作用,推动“顺德制造”向“顺德创造”转化;“魅力家园”强调在面向民生的消费型服务业方面,要发挥文化内涵对于营造文体旅游胜地的提升功能,建成安居乐业、近悦远来、多元包容的美好家园。而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要以“创意时尚中心,文体旅游胜地,文脉传承宝库,美好共享乐园”为顺德文化产业的定位和路径,以打造文化产业的创意优势、服务优势、规模优势为核心,建设特色鲜明、人文荟萃、资源集聚、规模优势、辐射周边的文化产业先进城区。

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

花建不仅承担撰写成都、上海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报告,并且亲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进行陈述,而且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他在文化产业研究历程中的一曲华彩乐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着力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间对话》指出:文化多样化是全球的趋势,创造力是文化多样性之本,“各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在促进文化多样性上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这样的投资又会换来哪些回报?答案就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200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第170届执行理事会上,根据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全球联盟的创议,决定设立创意城市(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评选项目,分为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民间手工艺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共七大类型。其基本宗旨是为了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倡导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希望并鼓励城市创造以创意为核心成功经验、创意理念和创新实践,向世界各国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开放,从而使全球的城市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关系,推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

2008年,花建应邀到美国圣达菲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旅游高峰论坛,对这座创意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圣达菲”是西班牙语,意思是“神圣的信仰”。圣达菲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首府,位于美国西南部浩瀚的沙漠戈壁之中,靠近落基山脉南端,海拔高达2000多米,是典型的绿洲气候。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市内却鲜花如茵,沙漠吹来的干燥之风,和绿洲上滋润的湿气,交织在一起,让人们呼吸起来感到特殊的快感。1610年前后,佩德罗(Don Pedro de Peralta)带领西班牙人搬迁到这里,成为这座城市最早的建设者。有一部好莱坞历史大片《阿拉莫》,就描写了19世纪美国移民与墨西哥军队争夺这一片土地而爆发的战争。如今,圣达菲是一个聚集了众多种族后裔的城市,其文化产业的特色,就是在传承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非洲裔人、美国本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广泛开发文化创意项目,包括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民间歌舞、创意烹饪、创意时尚、文化节庆等,使得圣达菲成为时尚型民俗创意的代名词。在圣达菲的街道上,花建偶然遇到一对当地情侣,当他们听说花建是来自中国的教授时,非常高兴地自我介绍是西班牙人和墨西哥人的后裔,介绍他参加了一个富有情趣的“创意美意之旅”(Creative Cuisine Tour)。在这个项目中,客人们不但可以观赏到当地丰富多彩的餐具、材质和菜谱,听到充满野性的印地安人音乐,也能够在现场参与制作墨西哥烤辣椒。墨西哥辣椒又长又脆,绿得耀眼,类似于沙漠中的仙人掌,而当地墨西哥风格、西班牙风格的烤辣椒风味又大不相同。花建生平第一次烤了墨西哥辣椒,也从中体会到,创意城市建设的奥秘,是要用创意去点化当地的各种资源,让它们绽放出灿烂的文化之花。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欧美访问归来,花建接受成都市委宣传部的邀请,率领团队参与了成都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的紧张工作。他充分发挥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富有实战经验的长处,领衔撰写完成了精彩的申请报告,并且亲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陈述。他热情洋溢地介绍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丰富资源、巨大活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建设全球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依赖于5个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城市遗产、持续增长的经济、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和有效的政府管理,发展起蓬蓬勃勃的文化创意产业。

从美食文化的意义上说,成都美食最大的特点是味道丰富,以甘、酸、苦、辛、咸五种基本味道,调和出23种复合味道。这种美食文化,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宇宙和人生是合一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了宇宙万物。成都美食根据这样的理念,开发五大滋味,吸收了几千年来中国的民间菜肴、宫廷菜肴、官府菜肴、寺庙菜肴、市场菜肴的优点,形成了6000个左右成熟的菜品,成为中国菜系乃至于世界菜系中滋味最丰富的流派。成都作为美食城市,由创意活动、菜品体系、餐馆和名厨、材质和工艺四大要素构成,而创意和创新是它最基本的动力。成都美食是全世界最富于创新理念的菜系之一。在不断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成都美食创造了27个中国和世界美食的“第一”与“之最”。成都美食成为创意和创新的代名词:川菜最具代表性菜品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厨师——彭祖诞生地、中国第一家现代川菜饭馆诞生地、中国最早的有关“火锅”的文学经典描述、中国酿造酒第一坊——水井坊、中国第一家地方菜系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休闲旅游基地、中国川菜最重要的调味品产地、中国规模最大的美食文化节庆等。成都美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而且是成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成都市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食品工业、现代农业、商贸业等相互渗透和拉动,成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这次陈述获得圆满成功,推动成都获得了创意城市的美誉。之后,花建和团队又参与了上海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的报告撰写工作,并再次获得成功。

这些重要的成就,获得了有关政府领导和联合国有关官员的高度评价。时任联合国贸发会议创意经济总监埃德娜·多斯桑托斯博士撰文指出:“我很高兴多年来与花建教授的交往,多次与他就创意经济的发展有过深入交流。花建教授作为国际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和世界多个城市从事过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实践,而且卓有成就。他曾经领导团队,完成了中国成都和上海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的申请报告,并且获得成功……希望他将来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为国际文创产业贡献中国智慧

花建先生为中国文化产业付出的努力,以及在联合国创意城市建设中所做的贡献,使得他在国际业界也广为人知,获得了优良而广泛的声誉。有多个国家的城市在建设创意城市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邀请他给予指导和提供咨询意见。日本滨松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音乐之都,就请花建赴滨松参与专家研讨会,请他提供了诸多的建议。

滨松建于1911年,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1888年,日本第一个乐器生产基地落户于滨松,第二年一家乐器制造厂即后来著名的雅马哈公司在滨松建成。此后,在日本国内一项旨在缩短与西方音乐教育差距的政策鼓舞下(这也是日本推动现代化的一部分),许多乐器制造厂相继在滨松建成,他们在彼此友好的竞争中成长。二战时期的滨松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战后的重建工作非常顺利,滨松的规模不断扩容,合并了周围的小城市、城镇和山村。经济的快速恢复使得滨松的乐器制造业增长迅速,滨松的乐器制造在产量和出口额方面都不断取得指数型的增长。同时,乐器制造着力于音乐文化的传播,比如发展私立音乐学校等,这使得滨松声名远播,从“乐器制造之城”转变为“音乐之都”。

一些世界级乐器生产商,比如雅马哈、河合正弘和罗兰的总部都集中在滨松。他们在产量和销售额增长的同时,也为传播音乐文化做出了贡献。他们给最普通的民众提供了接触音乐的机会,不仅传播古典音乐,还传播流行音乐和其他门类的音乐。这使得能从事音乐表演的人数,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大大增加,普及了古典音乐,培养了年轻人的音乐底蕴,同时诞生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日本流行音乐(J-Pop)。

花建建议滨松要建设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音乐之都,必须把开放作为滨松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文化基因。历史上,滨松的繁荣是因为古时作为人流与货物集中的交通要道。滨松人有一种面对挑战、追求极致的优良传统。“let’s go for it”是滨松精神的概括,这是一种愿意开拓冒险、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也是当地人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典型精神品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在木工机械和棉花织机的基础上,滨松的手工业技术不断成熟,发展出钢琴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产业门类。在21世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产业具有集聚发展的规律。密切的经济联系导致了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关键在于集聚的各个产业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而这种产业链则是在精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基础上形成的。

花建提出一座城市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就要以广大的吸引力,来集聚周边乃至世界各地的优质资源。滨松的人口规模不是很大,这就要充分发挥滨松音乐博物馆、滨松国际钢琴比赛等方面的作用,让年轻一代都能够更多地了解滨松的优良文化传统,让海内外的钢琴家和艺术家都乐意到滨松来参加艺术交流和比赛活动,并且成为这种文化传统的传承人和开发者。花建的这些建议,获得了日本方面的好评。在滨松文化创意人士的大力推动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滨松如愿以偿,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音乐之都。

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花建在进行文化产业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把视野扩大到了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一系列省市级和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项目。作为首席专家,花建率领团队承担了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及对策研究”。他指出,从总体上看,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以核心价值观念的创造为核心,展开为文化积累、文化培养、文化创造、文化生产、文化贸易、文化传播等能力环节,而成为既有明晰的内核,又具有辐射性和开放性的国家能力体系。该项研究的最终成果专著《文化软实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强国之道》,获得了2014年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

2013年,花建作为首席专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顺利完成并获得圆满通过。这一成果展开了关于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的宏大视角,指出:

要树立迈向文化强国的新文化观,形成国家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系。文化整体实力主要从资源积累和基础建设的角度展开,它是一种根据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和国家现代化的整体目标,由文化遗产资源、文化人力资源、文化金融资本、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企业和机构、文化国际联系等组成的有机体系。文化竞争力主要从开放竞争和动态发展的角度展开,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提升文化创新活力、扩大文化生产规模、发挥文化区域贡献、增强文化国际影响、优化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能级和活力。两者有有机的统一。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将面对“两个100年”的目标,实施“三步走”的阶段,从建立体系到增强实力,再到全面实现目标,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建以自己20多年的文化产业研究历程,记录和推动了中国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花建的研究经历表明,“研究贵在智慧务实,学术更应历久常新”。一个中国学者,只有把他的研究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大地,着眼于解决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才能开出灿烂的学术之花,结出丰硕的学术之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