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赵狄娜
一路向东,奔腾不息。我国第一大江——蜿蜒近6300千米的长江,宛如一条巨龙,吮吸青藏高原的劲风,拥抱太平洋的潮汐,横贯中华大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施行,为保护母亲河构建硬约束机制,揭开了长江保护发展的新篇章。
围绕长江,一场深刻变革早已开启。
2016年1月5日,长江上游,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强调。
2018年4月,长江中游,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总书记为新形势下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擘画蓝图。
2020年11月,长江下游,南京,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长江经济带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五年三次座谈会,绘就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母亲河保护发展的顶层设计愈发明朗,战略布局愈加清晰。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共抓大保护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长江流域首次实现劣Ⅴ类水体“清零”,干流首次全部实现Ⅱ类及以上水质。2020年1—11月,水质优良断面(Ⅰ-Ⅲ类)比例为96.3%,较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长江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多地结合自身资源和禀赋特点,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有益经验……
过去一个时期,长江沿江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忽视了环境容量有限性和生态承载脆弱性,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透支。五年来,各省市逐渐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自觉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路。如今,沿江省市围绕“水”做文章,精心实施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以大刀阔斧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治沉疴痼疾、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长江沿江各省市的绿色发展正逐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位于成渝城市群的重庆市,正重点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组合拳”。首先是以碳减排为总抓手,牵引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规定。其次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和“田园行动”,加快补齐环境治理短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增强精准溯源和科学治理能力,运用科学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提升治理效率;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严格依法审批、依法监管、依法追责,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在上海崇明,以规划管控守住生态空间,通过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人口数量、建筑高度,实现了“鸟进人退”,占全球物种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由7种上升至12种;在江西九江,以化工园区“五化改造”破解化工围江难题,通过实施化工园区环境景观化、企业环保化、生产安全化、产业循环化、管理智能化改造,实现化工产业含“绿”量和安全系数双提高;在湖北武汉,以科教资源优势助推创新发展,发挥武大、华科等高校和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优势,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应用;而浙江丽水则通过将生态价值核算列入各县市区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生态产品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等,推进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当下,把长江经济带整个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摒弃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方能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也助力着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长江保护法》今年3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同时,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也初步建立。而建立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多元化投入、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等机制,也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长江经济带五年来的发展,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長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把绿色作为底色,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和衡量尺度,把绿色生态作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更新和环境优化等一切发展内容的基本标准与硬性约束。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向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善成指出,“着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在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大力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沿江重化工业转型升级。”
数字说明一切。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過50%。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总报告(2019—2020)》中指出,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结构平均值为从8.1:40.6:51.1调整为7.8:38.8:53.5,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
上海、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均在增长;浙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也在节节攀升;江西电子信息制造等行业实现快速增长;湖北锂电池、微信计算机设备、显示器等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增幅明显;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表现亮眼;四川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幅明显;云南围绕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和生物技术服务为主的现代生物产业,以硅、锗、铟等光电子基础材料资源优势和军工领域光电子技术积累,正在增速……
进入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动长江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等工程。
——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加快沿江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
——发挥产业协同联动整体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
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蓝图清晰,未来可期。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显示,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连续六年位居榜首。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对长三角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建设水平、治理水平,以及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贵州、云南等地的城市群,都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在提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这一重大战略以来,更是在布局创新载体、增加创新投入、激活创新活力等方面,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进展,也对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号召作用。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范恒山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把改革作为推手。通过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投资基础和营商环境;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激发全区域人民特别是关键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改革,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挖掘资源要素配置潜力;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和增进经济效益。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是一切努力的根本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基础条件是实现富裕,根本标准是获得幸福。长三角区域有条件也有必要在实现人民幸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做出优秀示范。
《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报告(2019—2020)》中指出,长江流域面积广、辐射范围大,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上下游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从长三角城市群,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到成渝城市群和云贵地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和现实程度都有差异,从资源禀赋到人文历史、从自然地理到人口特质,各省迥异,省内条件相差都很大,区域内不平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应从体制机制、产业集群建设、城市群互动发展等方面,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成渝城市群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迎来了很好的机遇期,吸纳了周边众多的劳动力,城市边界快速扩大,但这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难度。当然,成渝城市边界的快速扩大对云贵地区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应基于当地独特的山川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沿革,进一步发挥川渝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深入挖掘云贵地区独特的人文风俗和社会资源,让现代都市生活与悠远的历史印记相结合,打造独具气质的城市风景线和社会治理调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目前正向更高水平发展迈进。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网需要不断向外延伸,将更多中小城市发展纳入组团,中心城市与重要节点城市的协同有利于形成很好的放射面,也有利于产业沿交通主干线呈放射状发展,进一步刺激中游鄂、湘、赣三省的社会进步。目前,武汉在做大做强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枢纽功能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正在向打造一流航运中心迈进,以阳逻港为核心的港口群建设还在继续推进中,武汉航运交易所也在持续做强做优,电子口岸功能不断完善,推动通关时间再压缩、通关水平再提升、通关质量再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采访时曾经提出,未来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要重视协同水平。一体化和高质量是两个关键词,要运用数字技术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全心全意地谋发展,提高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实现东中西大中小城市平衡协调发展。重视联动求平衡,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科创的差异比较大,大城市对科创资源的集聚能力进一步上升,中小城市在这个领域没有跟上,应通过协同的方式,打造科创共建平台,建设科创共同体。
巨龙腾飞,共舞长江。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中华民族母亲河已经开启发展新航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