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神秘·原始·神圣

时间:2024-05-04

段 续

摘要:由容中尔甲担任出品人、杨丽萍总编导的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是一台涵盖了中国各藏族地区不同风格且丰富多彩的纯藏族大型歌舞乐,以不同地区藏族风格的歌舞乐,大型情景式的藏族生活、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仪式情景的艺术表现为主体,再现藏族地区独有的藏族文化精髓。

关键词:原生态;藏族;文化

由容中尔甲担任出品人、杨丽萍总编导的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是一台涵盖了中国各藏族地区不同风格且丰富多彩的纯藏族大型歌舞乐,以不同地区藏族风格的歌舞乐,大型情景式的藏族生活、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仪式情景的艺术表现为主体,再现藏族地区独有的藏族文化精髓。

故事的情节是以一位藏族老阿妈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构成并展开。该剧生动再现了六弦琴、长袖舞、牦牛舞等藏族代表性民间歌舞文化,以及沐浴节、赛装节等藏族传统节日的喜庆场景,用原生态的舞蹈和歌曲描绘了神秘而博大、远久而灿烂的藏族风情。共分为四部分:第一场展示神秘和风情;第二场描绘着浪漫和多彩;第三场充满了遐想和欢悦;第四次颂扬着神圣和向往。

它是一部鲜活的藏族文化辞海;一朵精美绝伦的藏族艺术奇葩;一次净化心灵升华情感的西藏之旅;一支歌唱民族团结的美丽颂歌……[1]该剧所到之地,无不引起轰动,带给了观众强烈的震撼。正如很多观众所说的,看了《藏谜》就像去了一趟西藏。那么这部作品为什么如此成功呢?笔者就浅析以下几个方面解析下它的创新亮点和成功奥秘:

一、该剧的成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对原生态文化的展示

首先表现是在舞蹈上。开场舞《六弦琴》就用其热情奔放的旋律带大家进入了一幅庆丰收的场面,30多个男牧民抱着古老的六弦琴,用炫目的踢踏踩出震撼身心的节奏,高亢嘹亮的牧歌穿越云霄……与之相辉映的,还有男女集体舞《长袖舞》,30多位纯朴的藏族姑娘,盛装登场,舞动着桃红色的长袖,身姿曼妙,如格桑花般纯美。

整部歌舞乐是对藏民族舞蹈集中而又全面的展现:热情奔放的《六弦琴》《打阿嘎》、飘逸鲜丽的《长袖舞》《打青稞》、欢愉抒情的《打青稞》以及幽默活泼的《牦牛舞》以及神圣庄严洋溢着民族风情的《沐浴节》《赛装节》,这些洋溢着民族风情的舞蹈将带给观众或震撼的视觉享受,让观众目不暇接。《藏谜》中展现藏族人民生活劳动的场面,比如藏民收青稞、打场、晒青稞的情景,修缮圣地布达拉宫时的“打阿嘎”,表达男女情感的“长袖舞”,还有“赛装节”上色彩缤纷的藏族服饰展示等,确实都是对藏族人民生活的真实还原,是不加修饰的美,把生活和舞蹈完全融合在一起。

《荷花度母》是杨丽萍的独舞,也是这台歌舞乐剧最大的亮点。杨丽萍的舞蹈,融合了佛教中的手印,又有着以往《雀之灵》的柔弱如水,舞台追光特意照亮并强调着她灵动无匹的双手。轮回之梦,酥油灯、白度母、红面具,杨丽萍完美演绎白度母,纤纤的兰花指,足以挑起所有的温柔,曼妙得柔若无骨的肢体,轻步莲花台,梦幻迷离的光影中凌波微步,翩然而至。

二、该剧的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在演员及民族乐器的选择上

为了原汁原味的展示藏文化的精髓,该剧在演员的选择上除了杨丽萍外,所有演员均来自藏族地区。其中该剧的出品人容中尔甲就是藏族地区非常著名的歌手,在该剧中他用藏语唱起《朝圣者》《格萨尔王》。《朝圣者》中唱道:“朝圣的心啊,叩响那天堂。是谁的眼睛闪烁着泪光。追随你的足迹,点燃一缕桑烟,祈求你的甘露,落在我的肩膀。” 他虔诚的歌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抒情浪漫的歌声点燃《藏谜》中最温情的一幕。

80余名藏族演员用最原汁原味的方式,以自己的灵魂之舞带观众神游雪域高原,体验藏族艺术的特色,将原生态的西藏呈现在观众眼前,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演员们都是没有舞台经验的土生土长的农牧民;除了灵魂舞者杨丽萍外,余下的八十多名舞者全是从未登过舞台的非专业演员,他们中有流浪艺人,有孤儿,当然更多的是原汁原味的牧民,他们中很大一部分甚至连汉语都听不懂,需要配备翻译。为了让演出更富灵性,为了真实传达出朝圣者途中动物与人那种互相依存的感觉,杨丽萍还将给《藏谜》剧中增添了一位特殊的演员——戴着“出入证”和“尿不湿”的小羊“叉叉”。 [2]它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开场时,老阿妈牵着它三步一拜地传过观众走向舞台时,观众们都忍不住伸手摸摸“叉叉”。 几个月来跟着剧组转战各地已经使叉叉从当初那只一上舞台就害怕的小山羊如今俨然已经成为舞台上的小“明星”了。在第四篇章《轮回》中,当老阿妈在风雪中死去时,“叉叉”乖乖趴下依偎在老阿妈身边,这个场景让台下的观众非常感动。

《藏谜》覆盖了几乎所有中国西部藏族地区最典型的民间器乐如法号、龙头琴、曼陀铃、弦胡、达玛鼓、六弦琴、曼陀铃、达玛鼓、藏磬、藏大鼓。大法号、六弦琴是首度走上舞台。无论是音色悠扬面整齐的六弦琴还是祭祀超度的大法号,无论是深情而动人的恋歌还是整齐嘹亮的打嘎歌都经过了整理和升华,恰当的融到了全剧之中……

三、演出中舞台灯光、舞美、服饰共同营造的华美视觉享受得到了观众的赞赏

在舞台制作方面,《藏谜》大量使用了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了完美结合;舞台上使用了五六百盏灯,丰富的灯光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空灵而庄严的音乐的注入,也为《藏谜》增添了无穷魅力。

一开场就震撼人心:演员们吟唱着经文,穿过观众席拥挤的甬道,步向台上巨大的转经筒。轰然巨响,神山显现,一双慈悲的佛眼默默注视着这群虔诚的人,空气中弥漫着氤氲的雾气。神秘的西藏乐器六弦琴和大法号等被一一搬上台。从藏区运来的青稞、巨大金色的转经筒、色彩斑斓的巨幅唐卡、藏风浓郁的石墙、木桩、玛尼石,让观众们目不暇接。配合舞台两侧介绍性字幕,观众们也从中了解到很多藏族的艺术种类、风俗习惯,《藏迷》如同一部浓缩了的藏族风情画和藏族百科全书。

该剧通过朝圣路上的老阿妈参与赛装节一幕,将藏民族色彩艳丽、款式各异的豪华服饰一一为观众盛大展示。赛装节历来是藏族最盛大的节日,藏族人因为是游牧民族,他们习惯把所有的财产穿戴到身上。穿上盛装参加赛装节其实是一种财富的展示和财富多少的象征,所以每当赛装这一天,你会看到最美丽和最隆重的服饰。该剧主创将苦心收集五年之久的3000多件来自藏族地区的原生态服装、饰品和藏民祖传珍宝引入剧中,把原生态演绎得彻彻底底。浓郁神秘的藏风藏韵,正是《藏谜》最大的看点。

从《藏迷》可见,杨丽萍的创作把舞蹈还原到生活的细节,图解着民俗文化的言外之意,关照着民族身体的象外之象。舞蹈没有跳跃的技巧,也没有旋转的急迅,一个老人,一只羊和漫长的朝圣苦旅,生命的感情在老阿妈的眼神中流出,人与神的对话在每一个跪拜中体现。漫长的朝圣苦旅,留给我们的是人本能生存意义的思考,信仰的思考,每一个人心中神的思考;守望孤独,生命的意义在老阿妈跪拜的每一个瞬间流出。那么,我们相信,《藏谜》之谜的真实含义,一定是人性苦修之后的“吉祥如意”。 [3]

《藏谜》通过歌、舞、乐描绘一幅神秘而博大、久远而灿烂的藏族风情画卷。看完《藏谜》,就如同去了藏族居住地漫游。《藏秘》的出现,是对中国原生态舞台作品的全新创作和发展。她不仅仅是藏族原生态的全面展示,至为重要的是,她将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带您思索生命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杨丽萍,《藏秘》, 廉旭, 《中国文艺家》 ,2009年第四期。

[2]从《藏谜》解读“杨丽萍效应”,慕羽,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4。

[3]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尹建宏,江东 中国民间舞蹈与文化研究,2009年第一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