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科学原理的语言学方法论初探

时间:2024-05-04

摘要:本文试图从科学角度重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证明语言不仅是特殊的人为选择的产品,同样也是客观世界的一个部分,受制于普遍的自然法则,同时具有“原子”属性和“量子”属性。

关键词:原子属性;量子属性;对立统一

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linguistics)是非常年轻的学科,其研究一直跨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对语言的理解。从人文学科角度来讲,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产品,是构建人际关系,表达人类情感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含基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等;而语言科学的发展是近代的事情,主要大本营在美国,语言学更多吸收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体现在“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和“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等。事实上,两个角度对语言的诠释不断丰富语言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使我们看到了这个体系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不论语言是文化产品还是生物产品,语言的核心属性一直未引起重视:语言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其结构和意义的产生同样受制于最基本的自然法则。从这个角度来讲,语言的存在必然与整个世界(主观和客观)的存在相联系,必然分享整个世界的核心特征。该论断基于假设:客观存在受制于“世界法则”(the universal world law)②,体现在“物理法则”(law of physics)上。

1.语言作为主观产品的自然属性

现代意义上,语言通常被认为是心智产品和社会交流工具,因此,对待语言的方法更多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语言把主观世界(精神世界和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对立起来。但当我们仔细观察语言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时。笔者认为,这种思维的缺陷在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存在其本质都是自然大系统的一个部分,不管其具有多少独特方面。就像人类,本质上还是灵长类,因此也具备灵长类的核心特征。语言也不例外,当我们仔细观察这种特殊的人类产品时,我们会发现与客观世界相同的核心特征。

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通过物理学的研究,形成了两大流派:“相对论”(relativity)和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用简化语言描述,前者规定世界的“确定性”(certainty);而后者是“不确定性”(uncertainty)。从科学意义上来讲,可以分别定义为“原子属性”(atomic property)和“量子属性”(quantum property)。物理学的两大流派实际上揭示了作用于自然界的两股力量,从而告诉我们客观世界的最基本属性。根据以上逻辑推导,语言也应具有这种基本特征。从我们观察来看,一种语言体系,尽管无形,但作为独立的热力学意义上的有边界的客观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同时拥有“确定性”和“不确定”两大特征,使语言不断处在热力学意义上的从“秩序”(order)到“混沌”(chaos)之间的相互转换中,是一个“熵”(entropy)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原子”属性可以描述静态的语言系统,规定语言的确定性;“量子”属性是指语言作为动态使用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是语言动态体系不确定性的结果。因此,了解语言属性对我们看待世界的统一性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2.语言的“原子”属性和“量子”属性

对语言“原子”属性的理解可追溯到“经典逻辑”(classic logic)(亚里士多德):一定的“果”(effect)必然有一定的“因”(cause)。“因果关系”(causation)建立在规则性的前提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是规则的集合体,具有符合逻辑的线形序列和有层次的“上下位关系”③;二是语言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保持恒定,也就是符合经典逻辑的语法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简化性。“形式逻辑”(formal logic)蕴涵数学思维,重视“推导”(deduction),轻视“例外”(irregularity),广泛应用于形式语言研究方法中。但语言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的不确定性,体现在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语言随语境的可变性、语言所反映的思维的混沌性等。所有这些特性都可以用“量子”属性来定义。

2.1 “原子”属性

“原子”属性可以在“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上找到答案,语言的最大单位是句子,可以像物质分割粒子那样进行成分分析,大的结构包括小的单元,形成层次结构,每一个层次都受相应的规则制约。随后的“转换生成语言学”(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linguistics)继承了“形式逻辑”这个脉络,只不过是从传统的“行为主义”(behaviourism)转换到“心智主义”(mentalism),认为语法控制语言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语法是“生成器”(generator),产品是离散的句子,即“短语结构”(phrase structures),构成语言最基本单位。

语言的“原子”属性类似于牛顿物理学对客观世界惯性的描述,强调语言的物质结构属性,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是具有一定离散属性的物质实体,由“原子”(句子)和“亚原子粒子”(从句、短语、词素等)构成,导致层次结构的产生,上位结构控制并且包涵下位结构,如下例:

从图例看出,语言可以切割成更小的结构单位,而且每个单位都有特定的规则(句法规则、形态规则)限制,层次之间相互转换也受句法规则制约。语言规则的存在表达的是因果关系,一定的“因”必然带来一定的“果”,句法和形态规则恰恰用来决定语言结构的构成和转换,因此具有“简化性”(reducible)和“推导性”(deducible)。

2.2“量子”属性

“量子”特性是假设自然语言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充满着变数。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这种属性,我们可借用量子力学的术语来说明这一点,也就是特定语境下的语言结构相当于粒子的位置,本身动量(信息量)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很难用语言结构本身进行预测,比如说我们想表达一种请求,可能会有如下多变的方式:

a) W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

b) Pass me the salt, please.

c) Can I have the salt?

d) Give me the salt.

e) Salt!

“量子”特性说明静态语言系统在三个层面上(语音、句法和语义)会随着语境的不同协商式的发生变化,导致动态的混沌性,有两个重要的动因:1)语言使用者本身:在这一方面,语言充分反映着思维的混沌性。2)语境:是导致社团中语言变体的原因,如“方言(dialect)、俚语(slang)、文体(style)”等。笔者认为,语言的变化完全因为外因,是环境压力所带来的结果。借用“达尔文主义”(Darwinism)观点,语言为了适应语境必需做出某种改变,因此产生了与原始形态不同的多样性。

3 .“原子”属性和“量子”属性的对立统一

“原子”属性和“量子”属性反映了语言作为客观系统的两种惯性,体现了“静态”(static state)和“动态”(dynamic state)的相互作用,促使任何自然语言体系在两个动因的竞争中左右摇摆。由此来看,“原子”属性和“量子”属性是一对既矛盾又和谐的对立体,是两股“潜势”(inertia),决定着语言的现实形态。“原子”性可以用确定性来描述;“量子”性可以参照不确定性,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语言过程可参见下图:

现实语言是两个“向量”(vector)所带来“合力”(resultant force)的结果。在这里,“确定性”是指语言的形式化系统所表现出的特征,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可以用简化的语法规则进行描述,所代表的语言学派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义学”(formal semantics)、“转换生成语言学等”,毫无例外都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之上;而“不确定性”与“量子”论紧密相连,具有不可推导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基于这种属性的语言学通常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我们只能推测一种语言现象发生的概率,但无法确保其一定发生,因此“量子语言学”只探讨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就像上面选择“请求”语言结构的例子所表现的那样,可以根据语境和说话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预测可能出现的句型。“量子”研究方法在以人类学为基础的语言研究中相当普遍,代表流派有“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语言的两种对立特征的相互作用和统一可以定义为语言的“波粒”二相属性(particle-wave duality property):语言形式即语法体系构成了语言的“粒子”结构,具有“离散”(discreteness)特性;而与语义体系密切相连的语言功能具有“波”的结构,具有“连贯且不可分割”(nondiscreteness)的特性。“粒子”等同于语言单位,“波”是“语义”特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系统。

注释:

①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题为“形式+功能: 语言学‘统一理论模型构建”“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140号。

②根据广义上的分类,整个世界从低到高由五种法则制约:物理法则、化学法则、生物法则、社会法则、意识法则。混沌性与法则金字塔的高度成正比。(笔者语)

③参见索旭尔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参考文献 :

[1]Chomsky, Noam,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M], Ha-

gue Mouton.

[2]Chomsky, Noam,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

ntax [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3]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

nal Grammar [M], Edward Arnold, London.

[4]陈劲松.2005.论信息的“量子”特性—语言的不确定性原理初探[j].《学术前沿》,2005.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