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路漫漫其修远兮

时间:2024-05-04

李 佳

摘要:手风琴艺术是多元文化形态中艺术领域下的一个分支,同样融入于文化多样性的转型过程中。手风琴在中国是一件年轻的乐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它的出现是通过比较单一的演奏模式为大众接受的,因此,若要实现手风琴音乐的多元化盛世发展,仍需要从事手风琴教育、演奏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在思想与实践中走出一条崭新的手风琴发展道路。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多元文化

时代的飞速发展创新了多种文化形态,其知识的产生背景、价值观、思维习惯和技能应用方式等方面都较传统的知识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进一步升华了人们的精神境界,提升了社会文明的高度。艺术作为人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传统的审美观受到了颠覆,这就直接导致了文化形态的重新定位。具体到音乐领域中的手风琴文化形态中,这种多元化模式最明显与直接的体现莫过于它的各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听觉上都对单一的演奏形式进行了革新,营造出一种新的感官效应,在积极向多元文化发展的大潮靠拢的同时,中国的手风琴音乐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与完善,期待着能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手风琴在中国短短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发展的如此迅猛是有目共睹的,它的辉煌来自于教育者与演奏者的共同努力。上个世纪末以来,尤其是在与国际手风琴发展形势接轨之后,我国手风琴在演奏形式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重奏、室内乐、班冬纽演奏以及与其他乐器共同演奏等多种表演形式,音乐作品也不再只局限于古典主义音乐范畴,探戈音乐、表现主义音乐,甚至摇滚音乐中也出现了手风琴的身影,这些都充分发挥出了手风琴“一专多能”的效果,使得这件年轻的乐器利用多元化发展的平台不断表现出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同归到当代音乐领域中多元化发展形势下的漏洞分析,不难看出,手风琴的这种多元化势态还只停留于表象的层面,并未真正植根于使它焕发活力的沃土中。如今手风琴的演奏形式主要集中于独奏,重奏地位次之,其他演奏形式仅仅成就了一段鼎盛时期之后便从此销声匿迹。大众关注的仍只是手风琴的单一文化形态——独奏,诸多其他演奏形式的存在价值还未得到认定,充其量只是几支潜力股,若要跻身于绩优股的行列,还要经历一次质的飞跃。

一、发展手风琴多元文化是根本

现在的手风琴专业教育,从初级的少年宫到高级的专业音乐院校,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技能的培训中,忽视了音乐理论与音乐情感的灌输,在这种极其片面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的,而如今的手风琴发展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形态,恰恰就正中我国手风琴教育的软肋。多元化的出现意味着音乐思想的丰富,音乐审美角度的改变,归其一点,是音乐情感的升华。教育者应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而非只有“一专之能”的技术人才。教育指针的偏差是中国手风琴多元化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演奏者只关注自身琴技的提高,忽视了对音乐素质的全面把握,仅以高超的琴技去诠释手风琴音乐,尤其是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亦被遗忘在教育的角落,音乐感觉不能自然流淌,内心燃不起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因此,演奏者何以自发地去揭开手风琴多元文化的面纱,何以用灵魂去感触真正手风琴音乐的脉搏,又何以用虔诚的膜拜接受手风琴音乐魅力的洗礼!近几年来,中国的手风琴学习者对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的的驾驭能力在逐渐提高,并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定,在此基础上,中国与世界的手风琴音乐文化有了更加频繁的交流,接触了许多崭新的音乐文化形态,相比之下,我国的手风琴音乐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偏激的单一文化形态,这是与当今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相背离的,长此以往,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将愈显狭窄。

二、中国手风琴应该经历一个“拨偏返正”的阶段

教师队伍的质量要严格把关,除了具备科学正确的技术功底,全面的音乐素质考核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手风琴音乐并不单单指演奏技巧。新的视角决定新的命运,传统教学观念要得到及时更替,教师应结合当代手风琴发展的潮流,通过灌输新的音乐理念不断更新学生的音乐思维,清除脑海中陈旧变质的痕迹,激发他们尝试与探索全新的演奏方式的兴趣,思想上的变革可以进而使其充分了解与接受手风琴音乐多元化发展的存在形式及存在价值。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在沿袭传统教育模式,即充分提高演奏者演奏技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他们的音乐表演潜力,利用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唤醒沉睡在记忆河床底部的音乐天性,一旦将其完全释放,定会令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继而影响当代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趋向,改变单一的审美疲劳现象。教师亦可提倡演奏者多多尝试不同的表演形式,如重奏、室内乐、探戈音乐等,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奏以及与其他乐器的协作,丰富音乐感性思想,真正认识到手风琴多元文化的内在含义并加入到发展它的实践行列中,这是中国手风琴教育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所应该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如何带动手风琴学习者们真正走进丰富的手风琴多元文化,单靠提高技能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应重视音乐情感的传达与引导,通过让演奏者亲身感受音乐风格的变化,自主地与时代背景下的其他相关音乐内容联系,具体表现为不同乐器之间的结合,演奏形式的多样,可以更具体地诠释手风琴音乐的多元化。

三、手风琴艺术要体现出民族特色

手风琴是一件西洋乐器,自传入中国后,更多地体现出西方音乐的各种特征,无论是在演奏还是创作方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成分少之又少。近几年来,中国手风琴学生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不单指技术水平,尤其在音乐风格的把握方面,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解与表现力。也许是受“西洋乐器”的特殊身份影响,在直觉上不免将其与西方音乐紧密联系,自然地认为手风琴是专为西方音乐服务的,事实上我国手风琴的发展现状也确实如此。若用手风琴弹奏五声调式的旋律,感觉与大小调式体系下的音乐有些格格不入,其实不然,二者固然是两种截然不问的音乐创作系统,但是这并不冲突,不会阻碍中国手风琴艺术与世界的联系,反而会以此为链接,通过手风琴这件乐器,展现出中国音乐的传统魅力,带给世界一种新的中国音乐的呈现方式,并不只依靠二胡、古筝等乐器载体。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作曲家、教育家以及演奏者们的共同努力。现在已有部分作曲家以及手风琴学习者们创作与改编了带有中国音乐特色的手风琴作品,并且得到了同仁们的支持与赞赏,但这充其量只是“星星之火”,还未成燎原之势,没有形成一定的创作氛围。中国的手风琴艺术应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这样才能真正地丰富它的音乐文化,并不只是单纯地去模仿西方。手风琴是属于世界的,同样也是属于中国的,那就让我们给予它中国的生命吧!

回望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我们应感到欣慰与自豪,展望未来,它的辉煌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使手风琴的多元化形态真正地被广泛接受,为日后的发展开创广阔的前景,推动我国手风琴事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宋立权著《手风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

[2]申波著《对现代手风琴音乐表演的文化思考》,手风琴园地,2003年第10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