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4-05-04

张淑媛 王 欢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反映。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只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是不足以全面理解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所以,只有了解语言背后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认识、使用语言,从而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语教学

一 、语言教学与文化

1.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是一个外延相当广泛的概念。根据19世纪英国人文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经典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文化不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社会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规范所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沉积物。文化不仅是共享的,同时还是习得的。

人生来就无法选择也无法抵抗他所生就的、一无所知的文化。人们在不理解文化的要义与结构的情况下,无条件的接受着养育他的家庭、社会环境,接受着各种文化的熏染。只会哇哇啼哭的小生命学会了复杂的语言交流,本能的欲望受到了文化的约束,原始的心理和思维受到了文明的洗礼与理性的疏导,自然的生命成了社会的主体。个人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思想感情都不自觉地纳入了特定的文化图式。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与手段,人们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与文化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所以,学习语言也就是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E.Sapir对语言与文化关系做出的精辟概括。

2.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现象

长期以来,在英语实践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和语用失误的现象。如:用一个月挣多少钱? 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用“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

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自觉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地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

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 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传授

1.传授正确的文化概念

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做得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容易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步进行。

大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关注中国文化,吸取西方先进文化。这样一来,既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比较,又可使学生对人类文化与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承担起宣传古老辉煌文化的责任。如:汉语里的“老”是尊敬的意思,如老祖宗,老爷爷,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可在西方,“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2.注重词语文化内涵的介绍

中英文中很多词汇的概念相同,但其联想意义往往相反,甚至矛盾。这是由于不同民族在认识上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现象。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例如:英语中关于动物的习语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英语中的鹰是一种聪明、机智的鸟,在引进的英、美卡通片中猫头鹰常常是以行为稳健、举止慎重、德高望重且受人尊敬的带着眼镜的老学究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因而带有“精明、智慧”等文化内涵。但由于它夜间叫声凄惨,被中国人认为是不祥之物。

不了解词汇涵义,会在语言上犯严重错误。如英语中的 peasant 与汉语中的“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义,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乡下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在汉语中,“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丝毫无贬义。

英语词汇作为英语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最能反映英美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学习英语词汇,实际上也是学习西方文化。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英汉词语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这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

3.在教学中强化跨文化交际的导入

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现行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习俗以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利用英美传说、典故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文化导入教学。 “It is a Greek gift to you.”与一个希腊神话有关。相传在三千年前特洛伊王子拐走希拉斯巴达王的爱妻,两国交战10年。后来希腊人相处“木马计”,特洛伊王子将木马拉入城中,希腊人里应外合,攻占了特洛伊城,从此,Greek gift中的Greek成为“图谋害人”之意。

利用英语习语中存在的文化现象进行合理的文化导入。

如:give someone the wall不仅描述了中世纪旧英国的习俗之一,把最好的路让给别人,也记载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中世纪英国没有人行道,靠墙的路被认为是最好的,也是最平整安全的(心理描述),行人出于礼貌常常把这种墙边的路让给女士或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4.鼓励学生主动积累文化知识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注重教学与文化知识传递的结合,还可安排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文化知识查找与积累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寻找、发现、创造的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和语言依附的文化结合起来。

在收集整理之后,教师还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集体讨论,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形成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也可开展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还可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但会相应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切身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使他们更加重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对比,相互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见该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

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的差异,不了解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就很难真正学好一门外语。因此,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必须同时学习和适应这门外语所赖以存在的文化。英语教学中只有强调注重英美文化的学习,才能达到真正掌握英语并有效交流的目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学习语言不只是满足于肤浅的文字学习,局限于表面的辞藻,而是应当了解语言知识的内涵,才能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进行清晰、正确、有效地思想交流。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年第4期。

[3]姜炳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

[4]陈吉棠.文化因素与英语听力.外语电化教学.1999,2。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曹萍.直接与间接的文化取向.外语教学. 20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