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图书馆与读者文学素养关系考量

时间:2024-05-04

任维旭

摘要:本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等方法对读书馆读者和社会大众的文学阅读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论述了图书馆对读者文学素养的积极塑造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文学;对比研究

文学是人类主要的精神文化活动,无论它起源于劳动还是娱乐,都是自始至终伴随人类生存、发展而存在。在没有声、光、电、影等现代科技媒介的古代社会,文本文学是主要的阅读形式。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学文本阅读行为已越来越少,相反的,影视、歌曲等成为主要形式。这也造成文学概念上的变化。传统(狭义)的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具体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体裁。广义的文学概念还包括影视、歌曲等文本。那么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学素养是什么状况呢?

一、文学素养状况调查

本人在济南市随机采访了100名街头市民和山东省图书馆的100名读者,分别进行文学阅读行为调查,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图书馆读者的文学阅读行为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说明图书馆培养、引导、促进、保持了人们的文学阅读习惯和行为。

以上结论也可以通过 “刺激—反应” 实验控制方法得出:

本人找到10名志愿者,分为2组,每组5人。第一次调查两个组的文学阅读行为频繁程度相当。然后为其中一组办理了图书馆的借阅证,另一组保持原样。一个月后再次调查两个组的文学阅读行为,拥有借阅证的一组文学阅读行为有明显上升,而另一组则没什么大变化。

二、文学媒介选择趋向调查

依照麦克卢汉“媒介及信息”的理论,媒介与其所承载的信息有着同等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信息的作用。那么分析人们的媒介选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调查仍以济南市街头100名市民和山东省图书馆100名读者为例,结果如下: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得出,收看影视节目、上网已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防方式。人们在屏媒和纸媒二者之间更倾向于屏媒。这种倾向性是由其本身接收亲和度决定的。纸媒只能通过眼睛接收,并且还要经过大脑的感性、理性思维,而屏媒则具有活动的画面和斑斓的色彩以及逼真的音效等优势。但要论传统纸媒文学阅读,图书馆仍是重要阵地。因为正统文学的信息量不是屏媒或音媒可以承载的。例如动辄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如何在屏媒的强势下主动发挥纸媒的作用,倡导人们多进行文学阅读呢?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人们的文学阅读行为已趋向衰退,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从来不进行文学阅读的人是没有的。而且经过积极地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文学阅读形势或可有所好转。另外大多数人都集中在B、C两级上,这也说明人们的阅读期待和阅读习惯虽然不占主流,但是呈潜伏状态,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开发,人们的文学阅读必然回归。这也可以从“刺激—反射”控制实验加以证实。

前文说过文学(狭义)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那么文学书籍,报刊的文学专栏、连载,网络文学论坛是主要的载体。这些载体被人们所利用的程度图下表所示:

本调查同样是以100名济南市民和100名图书馆读者为例进行的。可见这三者的利用程度是相当的,但此数据在不同人群中间会有较大差异。比如学生会较多的利用书籍,而普通市民则多阅读报纸,从事与文学有关的工作的人会经常阅读刊物,而职场白领人群则多进行网络论坛阅读。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文学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且逐渐形成了先在网络发表,受网上读者认可后再付梓出版的路线。比如曾经流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正在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

三、推广图书馆事业,促进人们文学素养水平的提高

既然图书馆与人们的文学素养水平有紧密关系,那通过图书馆促进人们的文学阅读就顺理成章。

此方面的积极成果和条件有:

(一)国家倡导公共图书馆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这对推动人们的文学阅读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虽然山东省图书馆目前仍旧需要读者支付15元钱办理借阅证才能进行图书借阅,但这完全是为了方便科学地管理图书借阅事务、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二)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推动远程阅读和读者个性化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建设。“山东网上图书馆”包括方正“Apabi”、“超星”、“书生”三个数字化中文图书馆,涵盖中文电子图书33.2万种并且及时进行图书更新。

(三)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把书架摆到街头”或为读者上门送取书;实现馆际互借,构建图书馆网络。山东省图书馆目前在济南市周边乡镇建立了15个图书流动站,方便了郊区民众的图书借阅。

(四)兴办“百家讲坛”“大众讲坛”“读书周”“读书月”“文学沙龙”等都将有效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山东省图书馆设有半月一期的“大众讲坛”,邀请各界知名学者与读者零距离接触,为读者生动讲解各方面知识,为读者传道授业解惑。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阶梯”。以图书馆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水平,以人们的文学阅读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