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志海、徐雨檬,“90后”景漂夫妻,分别来自温州和大连,两人都是非陶艺类专业出身,因喜欢景德镇的创作氛围而留下来从事陶艺创作,主要以微缩陶瓷创作为主。现生活、工作在景德镇浮梁县740厂。
刘飞燕(以下简称刘):志海、雨檬你们好,微缩陶瓷算是陶瓷中的小众,你们的微缩陶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精巧的造型及图案让人看出你们为此付出的心力。请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陶瓷的?之前学什么专业?有没有从事过其他行业?
陈志海(以下简称陈):我是影视表演专业毕业的,但没从事过表演方面的工作。仅上学的时候在剧组跑过龙套。
我最早接触陶瓷是因为一次车祸。我在二十几岁时很喜欢玩机车,2017年出了一次比较严重的事故。腰椎、胸椎和脚腕都断了,那时在医院躺了两三个月,在家躺了一个月。最后一周能下地的时候,我在院子里休息,从地上抓了一把土,捏了一个窝窝头放在炉子里烧,想着应该能烧出一个陶器。过了很久去看,发现它只是烘干了。我突然很想把它烧成真正的陶。就从那时候开始,我研究起了烧陶、烧瓷。经过不断的试验,陶和瓷都烧制成功。后面我就开始尝试陶瓷绘画。
徐雨檬(以下简称徐):我是艺术专业生,我的专业与绘画相关。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景德镇,当时在雕塑瓷厂开了一个小店,卖一些与朋友合作的茶器茶炉。我店内的装修设计很多都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效果还不错。后来因为一些机缘,开始从事空间设计。
我刚来景德镇的时候,接触过陶瓷雕塑,那时候状态不对,感觉与陶瓷无缘,怎么做都不成功。从事空间设计之后,全国各地跑,去过很多城市。认识志海后,也许是奔波太久有些疲惫,又时逢疫情,去年起我又开始做陶瓷,可能是缘分来了吧。现在觉得陶瓷创作非常有趣,前几年的经验也给我增添了更多的想法和创意。
刘:志海当时学表演专业是因为喜欢才考的吗?
陈:因为学习不是很好,只能学一门特长。我喜欢摄影,当时倾向于学摄影专业,但家里不支持,最终选择了也比较喜欢的表演专业。我现在也会进行一些摄影创作,也有业余自制相机的爱好。自己喜欢的事,我一般不会放弃,还是会坚持下来。
刘:你们在景德镇几年了?为什么会选择到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
陈:我来了五年,雨檬来了八年多。我第一次来景德镇的时候,在老厂那边溜达了一圈,看到很多陶瓷作坊,这里的氛围给我一种特别熟悉、安心的感觉,艺术气息浓厚,也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相对来说很自由。对于爱好手工的人来讲,景德镇有各种便利。在这种氛围下,我提升得很快,而之前我在温州老家相当于闭门造车。
刘:微缩陶器虽然很小,但也需要进行每一道陶瓷工序,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做微缩陶瓷?在景德镇做微缩陶瓷的群体大吗?主要是哪些人在从事微陶创作?
陈:自从了解到微陶后,就开始尝试自己去做。因为大的器皿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场地与时间,微陶相对来说就便利很多,设备小,制作场地也不限。另一个原因是微陶在国内的市场相对空白,也非常小众,制作微陶的艺术家少之又少,不像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微陶艺术家了,所以我很想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我在景德镇接触到的微陶创作者不多,年龄层次也不等,我所认识的微陶创作者大都对微陶非常热爱。
徐:现在我们接触了微缩场景,我们做的微陶一部分是给娃娃屋用,一部分是做电影场景里的道具,或到美术馆展览等。娃娃屋就跟我们建房子、裝修类似,布置房间也需要很多软装,只是把我们生活的世界等比例缩小而已。目前我们做的微陶产品以娃娃屋软装中跟陶瓷有关的摆件和器皿为主,器型样式涉及的面比较广。我们的微陶也会跟其他材料进行拼接,比如说金属、木头等等。
刘:你们这些微陶的器型和绘画都是自己设计的吗?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陈:有些器型是参考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典器型,也有些是根据生活中的灵感自己设计和改造的。比如有些小雕塑是自己捏了再粘上去的。
刘:现在有专门制作微陶的设备吗?这些设备是自己做还是买的?
陈:目前国内市面上制作微陶的设备还不成熟,买来的都是无壳散装的,使用起来不太便利。微陶的拉坯机器有卖,都是以小巧便携为主。但功能各方面对我来说都不太实用,比如用脚控制速度的装置,市面上的机器没有这个功能。出于实用因素的考虑,我就自己做了一个装上去。很多买不到的零件,我就用车床自己车出来。
刘:这些工艺你以前学过吗?还是说全靠自己钻研?
陈:我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才会去钻研。就像做微陶需要的一些拉坯工具买不到,我就自己买材料做出来。自己做的用起来更顺手,我非常乐意动手做我想要的东西。我现在用的工作台也是自己改装的,很实用。目前这个桌子是一个初级版的实验品,边使用边改进。以后会根据这个版本做个更漂亮、功能齐全的升级版工作台。
刘:你们的客户主要有哪些群体?主要的销售方式是什么?有没有实体店?在创意集市摆过摊吗?
徐:我们的产品目前以个人创作为主,有固定的群体购买。我们有一个客人,专门销售娃娃屋家具,包括整个娃娃屋的软装。还有一些客人是买去收藏的,喜欢就会买,这种就是买去把玩或收藏升值的。我们目前不准备开实体店。
在集市摆过摊,但不太好卖,可能因为比较小众,想买着玩的人会觉得价格比较高,真正需要的人不一定会来逛摊位,还是网上的客人更多些。
刘:你们的作品售价一般是多少?订单多吗?感觉你们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休息,微陶的创作收入是否可以满足当下的生活需求?
陈:售价要看作品用了多少工夫、品相如何,没有统一定价。比如一个元青花小罐,它的工艺比较复杂,有很多小细节,这个会相对贵一些。
徐:我们目前的状况是比较缺人手。之前找过一个阿姨来做,她觉得做微陶眼睛看不清,后来就没做了。年轻人流动性很大,也不固定。在景德镇做陶艺的朋友们其实都比较随性,多以生活为主。创作是生活延伸出来的另一件事,没有生活上的乐趣也就没有灵感。对物质的需求也是尽我们所能创造。我觉得老天爷赏了这口饭吃,必不会让我们饿到。
刘:我看你有十几万的微博粉丝,这些粉丝是怎么涨起来的?靠发作品吸引的吗?
陈:我做陶艺以后涨粉很快,粉丝里面也有购买者。有新的作品我都会及时发布。
刘:陶瓷的制作工序都由你俩完成吗?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在微缩陶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碰到过很难解决的问题?
徐:一些基础的器型与设计是自己做,陶瓷产品大家一起做,未来会把陶瓷产品交给工人制作。
陈:在创作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只能一点点解决。
刘:你们的作品,除了拿去卖或自己做着玩,会参加一些陶瓷展览吗?
陈:之前有人找过我们做展览,但因大多数作品都卖掉了,作品太少不够摆,就没有做成。前两年一直在卖作品,做一件卖一件,现在想想就比较后悔,以后如果有合适的展览会考虑参加。
刘:你现在除了做陶艺还在进行摄影创作,有没有想过去做专职摄影师?我看你做了多个极微型的相机,还能拍出照片,这个胶片是网购的吗?
陈:我把摄影当作业余爱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灵感拍摄。因为对小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又喜欢摄影,所以制作了迷你微缩相机,微缩胶片是网购的,和传统胶片一样,在暗房中冲洗出来。
刘:你对小东西感兴趣是天然的,还是后期形成的兴趣?
陈:应该是从小的一个情结。我小时候住在北京。六岁的时候,我从北京回温州老家,在途中看到一个观音雕像手里的玉净瓶。它很迷你,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那个小瓷瓶的形象至今还留存在我印象中。这就像一种无形的指引,我想我后来喜欢做小东西跟这个有关。
刘: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在浮梁这么偏的地方做工作室?我看你们养鸡种菜,还养了很多猫,自制很多东西—这是你们理想的生活吗?
徐:因为喜欢安静、自由的环境,有院子、有山觉得很舒服,也不需要过多的社交。我們的工作室原本是危房,空地面积足够大。之前房子很破,都是烂的,墙体长满了植物,院子里也全是杂草。租下来之后慢慢地修缮,现在工作区域没有怎么修整,休闲和居住的房间准备好好装修一下,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目前都在往理想中的样子慢慢靠近,虽然还差得很远,不着急,慢慢实现就好。
刘: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喜欢都市化生活,作为在城市出生的“90后”,感觉你们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
徐:我从小只要往山里跑就开心,在城里待着就会觉得抑郁,这或许和性格有关。
刘:你们的家人支持你们来景德镇做陶瓷吗?
陈:一开始我在老家研究陶瓷的时候,我爸爸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在做陶瓷。他不知道这么小的陶瓷会有什么用,更不指望我赚钱养活自己,所以最初是不支持的。我大概坚持了四五年才开始有成效,他也对此有所改观。
徐:我妈妈比较能理解,她目前也到景德镇来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了。我爸爸是个生意人,性子保守些,他认为我们做的东西不具备实用性,会不好卖。后来也慢慢地理解了我们的追求,才开始默默支持。
刘:你们对未来有没有长远规划?会在景德镇买房定居吗?
徐:我们想在景德镇的某个村子里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环境舒服的房子,想用更多时间投入生活。能在景德镇的山里有块地,自己建一栋的话就更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