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评陈蔚文《诚也勿扰》

时间:2024-05-04

□邹 经

知性也分许多种,有“学院知性”、“时尚知性”、“婉约知性”、“艺术知性”,甚至还有“八卦知性”。这是“知性女人系列”丛书所发现的知性万花筒,它打破了人们对“知性”的呆板印象,呈献给读者一副多棱镜面,使得女性心灵世界的丰神异彩跃然纸上,夺人眼目。“好看又营养”,是这套丛书的特质,易让人想起某些美食,如米其林餐饮指南上的法国料理,除了给予人们口腹之欲的满足之外,还有许多超乎想象的考究与创意,令人为之震慑、倾倒。

作家陈蔚文近期出版的第五本散文集《诚也勿扰》便是其中之一,她的知性属“蓝调知性”。何为“蓝调”?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蓝调音乐,另译布鲁兹(blues)。这是一种基于五声音阶的音乐。“五声音阶”对于懂得音乐的人来说,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起初,我尚不知“五声音阶”意味着什么,后来看到一位级别为“资深泡菜”的乐友发的帖子,主题为“终于弄明白为什么五声音阶是王道”,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们通常都知道1234567七个音阶的存在,而“五声音阶”即去掉4(发)和7(西)两个半音。至于为什么要去掉它们,这位乐友提供了非常有趣而合理的解释。 他说:“因为4(发)和7(西)听起来像哭泣”。 细想,的确如此。他还提示我们:“事实上,所有中国传统音乐都没有4音,却相当顺滑动听……4(发)唯一的用处,就是让音乐的色彩和气氛改变,从暖变为冷,从均衡变为摇摇欲坠。7(西)也是一样,也会令音乐的色彩和气氛改变,但是它之后跟上1(哆),立刻就能恢复正常。所以7(西)是一种刺激有趣的调味品,而4音完全是一剂苦味的药品”。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释清 “五声音阶”,是因为我认为陈蔚文的散文也可以看作是基于五声音阶之上的创作,正如蓝调音乐一样原创、即兴然而动听。这里也涉及到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如果说散文可以使用五声音阶,那么小说则必须用上全部的音阶。其实,陈蔚文的小说也写得很好,最打动我的作品,比如 《葵花开》《雨水正白》等都充满了4(发)和7(西)音,叫人心头发紧、生疼。

然而,陈蔚文的散文新作比之小说,则要冲淡一些,俏皮一些。我想,便是因为少用4(发)和7(西)音的缘故。 即使是《天书》《午后出租车》《闺蜜符猪》这些书写人生病痛与遭遇的文字,也是以“柔软的水作为残酷的容器”,并没有“从暖变为冷,从均衡变为摇摇欲坠”。相反,倒是终至温润与均衡。奇怪的是,偏偏是这样的文字却叫人振作。这些残酷的事实击打在人心之上,反而催人面对现实——生老病死乃人世无常的常态,正如作者引用癌症专家所说的话:“没得的是幸运,得了的是命”,心头一阵发紧之后反而坦然,没有小说七声音阶的凄厉。诚然,我们需要一些作品来帮助我们恢复生命的痛感,却也需要文字的抚慰,舒展心灵的体操。我看作者有时喜用“厚道”与否品评人事,我也想借用一回,以表明我的态度:在散文中过多使用4(发)音是不厚道的,虽然4音可以成就小说。散文,一个“散”字赫然在目,便注定无法集中精神如张爱玲所爱的胡琴一般拖长声调,“咿咿呀呀”,大放悲声。散文,便喜在它的随性、自然,信手拈来,莫衷一是。如书系所言:“一步一趋,有所思,有所得,有见地。”足矣。

综观《诚也勿扰》,编者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诗酒趁年华”,多写作者迷恋的作家轶事以及阅读与观影感受,无论是何种素材,陈蔚文总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地品评一番。她的视界如此开阔,从文学界到娱乐界,从话剧到肥皂剧,从Vitas到阉伶,从书籍的装帧艺术到生活创意,不得不为其内心之丰富而折服。且她没有自我设限,就像她所言及的姐姐与姐夫,并没有因为读到博士,就不看周星驰的电影或娱乐节目。陈蔚文也没有掩饰自己对蔡康永的欣赏。这是一些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些“有感官的人”,“有感官”,绝对比你想象中重要得多,想想浮士德最初的痛苦便可知一二。此外,《常态下的癫狂》序中,提到这样一段话,让我对“感官”的作用有了惊心的认识。书云:“……破坏性不是简单的干坏事的能力,而是一种不为所知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这种缺陷就是:在失去感知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被自我憎恨取代后,也就失去了发展真正的同情心和真实感受的能力……”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个嶙峋的老头,年过半百,面无表情。他已经因为盗窃被数次拘留,却毫无愧色。他让我感到:人竟然可以活成这样!当时,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想来,问题大概就出在那“不为所知的缺陷”上。

——“失去感知自己情感的能力”,谁说没有这种危险呢?当一个人失去感官,就像“一个没有影子的世界”,“草率悬浮”。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写作与阅读都具有修补这种缺陷的功能。因此,而显得尤为重要。

文集第二部分“所思在远道”,多写残酷物语。《后中年期》写爱情的退潮,《时间书》写“毁坏一切的时间与拯救一切的记忆对峙”。《守夜者》写失眠,《单程青春》写伤逝,《安全出口》写疾病……围绕的似乎还是女人的境遇,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信仰,关于生理。作者的语言温和却锐利,似一把无刃之刃,剖析灵魂,剖析命运,作者也正爱这些剖面。如“恍神的女人们不仅要面对他前后对照的落差,还要应对自我身体的褪色走样。伴随丈夫温情流失的,还有胶原蛋白与卵巢激素的汩汩流失。这二者联手起来,简直是要将人赶尽杀绝!”这与西蒙·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一段话不谋而合:“女人的个人生活史,和男人的生活史比起来,受生理命运左右的幅度大得多……女人比男人更早失去性吸引力和生育力,而这两样在社会和她自己心目中,都曾给予她生存的意义和幸福的机会,如今两者皆失去,在前途茫茫中,她却还有半辈子要过。”尤其是最后一句,真是触目惊心。然而,我所见到的陈蔚文,却是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许多。我想,正是由于对女性命运敏锐的预感,所以才更加警惕容颜辞镜,从而严加防范。

第三部分“只道是寻常”,多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如收养流浪猫,种养植物,“养”牛仔裤,旅行,与闺蜜聊天,皆可以成文章,且充满了丰富的细节与独到的感悟。如“有时,植物像是人在这世上的一种感情的认领。它的静穆让灵魂不那么干燥,也让人的目光不那么空洞”(《草木本无意》),“出门目的不是为映衬生活的无趣,而是以出离方式缓解一段时日以来我们与生活正日趋紧张的对峙”(《上路》),“没有一个家庭的饭菜会相同……手法、刀功、搭配、火候、一个家庭富于渊源的习俗……每道食物都杂糅着不同背景”(《失传》),“衣物的至境说来不过就是——让你与身体里那个最好的自己相逢”(《山水有相逢》),等等。当然,还有读之令人忍俊不禁的片断,如《有灵魂的鞋》中,作者写到自己特意在出国之前买了一双民族风的新鞋,结果雨中,鞋坏!作者自叙:“勉强趿拉着,向古罗马角斗场行去,风雨中,仿佛女丐前来异国讨生活。”还有《又一次写到父亲》当中,提到“父亲借出的每笔钱都先后遭遇各种真真假假的意外,我们甚至开玩笑,‘爸呀,你再不能借钱去害人家了!’”,这些作品中的微量元素,提升了作品的生命活力。正如作者评蔡康永的句子“聪明而有落地点”,并不凌空虚蹈,故弄玄虚,写得结实,贴近人情。

这个在“纸上航行”的美丽女子,她的精神是“敏感性”而非“几何学”的(哲学家帕斯卡语)。“几何学”讲究逻辑、实用,而“敏感性”则“无用”,甚至会造成精神负担,譬如作者的睡眠障碍。然而,她却认定“无用”的价值,与书卷私定终身,睡眠浅了,内心的满足却深了。在喧嚷、浮躁的当下,她却总是以“蓝”的面目出现,自矜自持,我感觉她的“蓝”中有一些铅灰,克制,其实她的才情流量还远不止于此。我们期待更加自由的“蓝”!

(散文集《诚也勿扰》,陈蔚文著,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