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述与解读

时间:2024-05-04

□叶 青

如果说长篇章回体小说《金瓶梅》堪称世间奇书,那么,著名学者陈东有教授的《金瓶梅人物榜》系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则是破解这部“奇书”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

《金瓶梅人物榜》以系列小说形式,将原著分解改写成以不同人物为中心的多个叙事文本,重新梳理原著纷繁的人物故事,多角度揭示原著丰富的内涵。编著者尊重原著,充分保留原著精华和整体风格,并根据小说原著所提供的线索及研究心得对人物身世进行拓展交代。该系列中各书既可独立成篇,又可合成一个整体。以这样一种通俗方式对《金瓶梅》进行重新解读,堪称别具创意与匠心。

《金瓶梅》以西门庆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为中心,通过书中众多个性鲜明的各阶层人物群像的描绘,展示市井百态、反映官场玄机,成功地呈现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从学术研究角度纵横剖析《金瓶梅》的论著众多,早已形成“金学”。但是,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学术研究的抽象结论与小说读者的阅读体验之间隔阂依然存在,如何在学术研究与一般读者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金瓶梅人物榜》系列做出了自己探索。

陈东有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金瓶梅》研究,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鲜明的学术个性和独到的学术取向。他始终致力于从两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其一,从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社会变迁的层面进入“金学”研究,致力于文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剖析,深刻发掘小说丰富的社会经济学内涵;其二,引入当代文学理论进行《金瓶梅》研究,如他把“艺术思维指向”研究引入“金学”领域,从而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多年以来,陈东有教授的“金学”研究以其新颖的研究角度、多元的研究方法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充分的肯定,被认为“给古老而年轻的‘金学’研究领域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烁着学术的光芒”。(温文认语)

与学术研究不同,此次陈东有教授大胆变换笔调,以小说方式重新讲述《金瓶梅》的故事。这是一种改写,却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创造,是对原著的独特解析和阐释。因为对于读者来说,《金瓶梅》是一部大书、“奇书”,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一般读者不容易掌握原著的精髓,陈东有教授将其对《金瓶梅》长期深入研究的发现和结论,通俗地讲给广大普通读者。这样一种尝试和探索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其一,改编文本打破了原著的叙事结构和情节推进方式,转而以《金瓶梅》中主要人物为核心,重新结构和讲述故事,使小说中比较分散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得以更为清晰地凸显和表达。

《金瓶梅人物榜》系列根据各卷主人公的特点,在每一卷中重点挖掘《金瓶梅》中某一方面的内涵,全书各卷之间既相互沟通,又相对独立,展现出丰富生动的社会景观。如西门庆作为原著中的核心人物(《金瓶梅》又称《西门传》),他既是小说中妻妾故事的焦点,又与官场、社会密切关联。编著者在《西门大官人》卷中,以他为核心重点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者”的精神世界,展示了那一时代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如陈东有教授所指出的,“在西门庆身上,突出地体现出16世纪前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的特征,反映出中国的商业小社会中,处于婴孩阶段的资产者们发展成长的某些特征。而这一切,既反映出时代文化的某些方面的积淀,也反映出时代文化的某些气象”。小说的叙述效果与作者学术研究的结论相互印证。

原著中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也都是主要人物,由于身份的不同,相对于西门庆,在潘金莲、李瓶儿身上发生的是一个大家庭里妻妾之间的种种故事,在春梅身上,则充分体现了主仆之间的恩怨情仇。由于编著者对小说有着学术层面的整体把握,当读者沿着编著者的导引,从不同主人公的角度阅读故事时,纷繁的故事变得十分清晰,小说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得以充分地解析和表达。

其二,改编文本始终关注主要人物命运,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讲述故事,因而对主人公的命运及其内在性格矛盾,有着更为集中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金瓶梅》的主旨,读者从中获得对原著主要人物的全新认识。

《金瓶梅人物榜》系列围绕着主要人物展示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当编著者将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故事单独演绎、讲述时,对于这些人物身世、性格、内心世界的剖析,无疑使读者有了新的发现。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以往对于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等“奸夫、淫妇、无耻之流”的片面认识。比如,潘金莲被人们定格为“淫妇”的代表。但《潘金莲与李瓶儿》却给读者以全面地关注这个人物的角度:她出身卑微,受人摆布,聪明和美丽又使她不断地反抗与“命”搏斗。与武大的不幸婚姻,使她心有不甘,对武松的爱慕,使她那不伦的爱情追求遭受挫折。她内心的情感欲望与渴求给王婆以可趁之机,开始了她后来的悲剧。只有站在潘金莲人生命运和性格特征的角度,读者才能够更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这个人物,客观看待她的放纵情欲。正如编著者在其学术著作中指出的,潘金莲的行为“是在封建理性挤压下,克制不住的情感欲望的流露乃至发泄”,“是一个重压之下的生命拼力挣扎的表现”,“是一个不以时代的道德规范为桎梏,而以谋求正常的情欲需要的活生生的人性的再现。”读者在《潘金莲与李瓶儿》中看到的潘金莲,正是这一学术结论的文学演绎。学者的深入研究,转化为小说家的叙述,编著者对这些人物的认识和态度,正是通过故事的讲述自然地表达出来,并在读者心中获得深层的共鸣和接受。从这一角度来说,小说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学术著作的影响力。

《金瓶梅》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将毁誉聚于一身。清代康熙年间小说理论家张竹坡曾做评点本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肯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金瓶梅》的理解仍存在许多困惑。《金瓶梅人物榜》系列,以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角度,重新结构全篇,从不同的叙事视角,讲述“金瓶梅”的故事。在严肃的学术写作之外,展示并传播了编著者“金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为广大普通读者走近《金瓶梅》、读懂《金瓶梅》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这种尝试,对于读者深刻理解小说原著的内涵,把握小说头绪纷繁的事件、人物和故事;对于充分展示小说中的社会万象,把握“金瓶梅”的“非小说”意味;对于重新梳理原著赋予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把握小说原著入木三分的人物身份刻画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物性格特征、文化特征,等等,均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