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绵延的史诗书写,从“英雄”还原为血肉丰满的“人”

时间:2024-05-04

中国的传记片大都可以归入“主旋律片”的范畴,创作者带有“树碑立传”和“鼓舞后人”的双重目的。这也使中国的传记片天然有着“神圣”的光晕,观众必然带着仰视的视角观之;因而当主人公选择某项事业或者某条道路时,观众会认为这是天命所在,是历史的必然,却难以追索人物行动的心理逻辑和性格逻辑。同时,中国传记片中的傳主一般已有了历史定性或者政治定性,创作者不可能像一般的故事片那样,去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更不要说揭示人物内心的犹豫、动摇、退缩心理。这就不奇怪,当人物身处矛盾的旋涡中,陷于两难情境或绝境中,观众会默认为他们无所不能,无所畏惧,根本不会为他们担心,这无疑会消解情节的张力和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因此,我们乐于见到《功勋》这样的人物传记片的出现。这些共和国的功勋们,是英雄,是伟人,但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正如《功勋》在片头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些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主人公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劈波斩浪地前进的先锋。而我们更不应忘记为我们共和国建立付出血和生命代价的英雄们,警钟长鸣,灯塔长明。

也正因为红色主旋律艺术创作在当下的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所以我们也应对文艺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是仅仅消费爱国情怀。因此,诸如《长津湖》这样的当下热门红色电影,在票房高涨的时候,我们不妨挑一挑刺,是为看到未来更多成熟、优秀、经典的红色影视剧作品诞生。本专题《长津湖》评论作者认为,从头打到尾的战争爱国片不宜过多,容易审美疲劳的同时也缺乏在新时代对爱国情怀的培植能力和影响力。就此而言,系列电视剧《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得《上甘岭》编剧真谛而踵事增华,口碑炸裂,堪为范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