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讲述有温度的“红色故事”

时间:2024-05-04

沈弘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履行其警示及教育功能,肩负着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城市的红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责任使命。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的陈展,是回应时代需求,是满足人民需要,也是更好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大批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完成了修缮改造和陈展“更新”,重新对外开放。红色文化展馆是对红色年代再回忆的场所,很多红色文化展馆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展形式比较单调。但随着大众思想理念、审美标准的提高,旧的陈展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参观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在面对新的观众时,应创新陈展方式,通过多元化的陈展手段,提高设计、陈展水平,将红色文化展馆高品质地呈现给观众,真正起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讲好有温度的“红色故事”。

红色文化展馆是纪念和缅怀历史的礼堂、弘扬和传承精神的课堂、学习和汲取智慧的学堂,也是我们传承历史文脉,涵养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重要教育场所和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例如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的上海,有60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含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优秀历史建筑和立碑挂牌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以及纪念设施等。

这些红色文化展馆,在新时代背景下,履行其警示及教育功能,并肩负着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城市的红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责任使命。因此,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的陈展,是回应时代需求,是满足人民需要,是讲好红色故事,也是更好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这就意味着,陈展要有厚度,艺术要有态度,故事要有温度。

1.主题为魂。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的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策划、设计、施工、布展等多个环节,有的“小而美”,有的“大而精”。对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艺术而言,首先要了解整个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文章,将所思所想充分展示出来,然后明确主题,通过聚焦重点内容来表达主题。最后,通过展项、艺术品、图文板、实物陈列、多媒体场景等展示手段来展现博物馆具体内容,目标是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浑然一体、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以打造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力作。

红色文化展馆的基本陈列,不同于其他临时展、商业展、短期展,不仅是因为它的展览时间长,更重要的是主题与内涵。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作为新中国博物馆陈展事业的开拓者、建设者、引领者,近年来完成了一大批重点红色文化展馆的设计、布展,有些场馆面积宏大,需要思考如何布局展线;有的遗址空间小到只有二三十平方米,需要抓住重点、打磨精细工艺,目的就只有一个:打破同质化,提炼背后的文化精神。主题需要用“心”去设计,既要能反映红色文化展馆的性质与内容,又要能揭示陈展的历史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在陈展设计过程中,展线、背景、人物、事件、展物、颜色、灯光、场景、新技术等要素都要紧密围绕主题有机组合,将主题内容升华,用现代陈展技术手段重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更能体现历史感和真实感。

2.内容为体。红色博物馆、纪念馆是红色文化展示与对外交流的平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殿堂。内容是所有红色文化展馆的基础存在,对于红色文化展馆陈展的内容表现,要坚守一个原则:紧扣历史、尊重历史、再现历史。

红色文化展馆的陈展设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大事不漏、小事不拘”的方法,通过多方寻找物证、史料和亲历者,确保史料丰富、史实准确、内容科学,用真实的革命历史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原貌,讴歌时代精神。

同时,我们要用好镌刻着红色文化的“记忆之所”“教育之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研究,聚焦历史事件、着眼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让抽象的精神、理念变得有血有肉、鲜活可感,使历史深处的情怀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3.艺术为用。红色文化展馆陈展,单靠一个建筑空间、一本几万字的内容大纲,很难打动观众。如今红色文化展馆陈展越来越侧重于体验,不仅仅是把过去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借助艺术化的陈展手段,带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与历史产生共鸣。

2020年10月,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实现了整体连通及功能拓展,由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陈展团队承担了龙华就义地内的陈展项目,融合现代科技、艺术手段,重新植入绿化、复原就义树、“龙华二十四烈士”殉难的英烈坑,用青铜组雕结合花岗岩的艺术创作和牺牲英烈名字结合提升龙华墙区域;采用泰山石艺术烘托龙华牺牲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委员展示区;设置“龙华二十四烈士”的雕塑群像。这是当代艺术理念结合红色文化展馆陈展的最新探索,将纪念地打造成“沉浸式”。

今年6月3日开馆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展出了众多精心创作的精美艺术品。《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流砥柱》《民族脊梁》三幅以高温烧制的瓷板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征程,艺术效果的呈现达到了最好。一楼大厅13位代表的铸铜雕像“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和13位代表的白铜雕像“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都极富艺术魅力,生动表现出每个代表在那些历史瞬间的状态和气质,艺术处理方式既充满质感又饱含力量。

中共一大纪念馆以大空间感纵向人流路线设计为主,运用图文板、多媒体、场景复原、艺术品等多种形式组合展示方式,通过不同展厅由暗到明的色彩变化,进行了策展重点和亮点的全盘设计。同时,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构建空间美学,以解构内容的内在交集,营造出一个展示与艺术并呈的空间。

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胡晓云是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展项目的总设计师,他认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陈展特点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现代技术、现代展示手法、现代理念相结合,实现内容和空间形式的充分表达。策展的重点和亮点分为几个形式:第一,艺术性—通过油画、雕塑、国画等艺术品策展彰显陈展的当代表现力;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表现建党历史中的细节和亮点,追加了呈现载体的多样性,将多媒体和艺术有机结合,为内容增添多元视角。

4.科技赋能。随着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现代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陆续推广应用,智慧场馆建设方兴未艾,“云展览”风靡互联网,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智慧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基地,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數字化技术的发展,给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的展示设计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化主题展馆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展示。

比如2017年10月开展的龙华烈士纪念馆《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全新陈展突破原有的“展品+解说式”的布展理念,在坚持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将语言文字上升到观感艺术,创新地将多媒体技术与现代舞、朗诵以及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使部分展项生动鲜活起来,最终实现“有板有眼有宽度、交互体验有触动”的展览特色。

再如中共一大纪念馆,首次采用沉浸式场景影像技术,以“开天辟地大事变”为主题,精心挑选特型演员参与录制,运用国内最新的CAVE影像系统与裸眼3d全息投影、真人等身全息成像技术、数控超大升降幕等多媒体技术,结合真实场景,打造沉浸式多幕全息裸眼3d实景多媒体展示效果,还原了中共一大会议始末。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会展业都在积极探索线上展览形式,加快推进会展业数字化建设,“云会展”作为疫情背景下从传统展览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新模式,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红色文化展馆在其中表现也相当抢眼,转至线上,用创新手段,云游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2020年7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云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15家红色文化展馆和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博单位开展了“红色起点再出发,初心使命永不忘”红色文化展馆系列5G直播活动,展现了新时期博物馆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作者  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