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IP溃退到《芳华》再绽放—2017中国电影的生死选择

时间:2024-05-04

曾几何时,IP一度是高票房的同义词,眼球经济也成了市场的不二法则,然而IP热潮来得快,退得也快。谁都想搭IP的顺风车,然而IP却意外熄火了,一场中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任危机正在发生。

中国电影票房狂飙突进,国产电影似乎也搭上了快车道,从《泰囧》到《战狼2》,国产片连破票房纪录,然而在中国电影风光无限的同时,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却悄悄地降临。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了550亿元,然而,具体看一下国产片的单片成绩,却实在难以令人乐观,一批原本被市场看好的国产电影屡屡马失前蹄:喜剧片、玄幻片、古装传奇,这些在电影玩家那里曾经炙手可热的片子似乎不再那么容易激起中国观众的热情,接近80%的国产电影陷入亏损的泥淖。

反观过去的几年,国产电影享受了万众瞩目的待遇,甚至连《小时代》这样艺术上堪称幼稚的作品也连受追捧,IP、小鲜肉等等似乎成了制胜市场的不二法则,然而不经意间,观众的热情却在慢慢消退。制片公司不论拿出什么样的电影,票房几乎都可以用惨淡来形容,2017年,如果不是《战狼2》的横空出世,国产电影2017年上半年表现出是一个真正的小年,难道是中国观众就那么轻易地放弃对国产电影的关注了吗?

曾几何时,IP一度是高票房的同义词,眼球经济也成了市场的不二法则,加上偶像导演、自带粉丝的作家、小鲜肉,似乎电影只要搅和这些元素,必胜无疑。郭敬明的《小时代》尽管看上去就是一部放大的MTV,韩寒的《后会无期》尽管文理不通,却依然票房大卖,而各路明星,更是按捺不住淘金的疯狂,一个个吆五喝六当起导演来,从《泰囧》一路走来,居然顺风顺水。告诉你一个想都想不到的数字,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票房达到惊人的7.55亿元。

然而IP热潮来得快,退得也快,《小时代》一部比一部弱,《爵迹》票房口碑齐扑街,韩寒的《乘风破浪》虽然被认为是一部用心之作,但依然难改生涩和幼稚。大IP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年初同名电视剧风光无限,到了电影市场,在艰难取得5亿元票房后半途而废匆匆下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成了IP电影退潮的一个缩影;而明星们做的电影虽然赚足眼球,也绝不缺乏明星之间的相互帮衬,但从《泰囧》的票房纪录,到《空天猎》的明星眼泪;从《煎饼侠》的风光,到《缝纫机乐队》的艰难;蔡康永、小S自导自演的《吃吃的爱》更是惨到不过3000万,当看热闹的观众再也不肯掏钱去看明星耍猴时,一场关于IP的歇斯底里也就很快烟消云散了。最悲惨的是吴宇森大导演,本希望借助又一个老IP《追捕》翻身,最后竟落得才一个亿匆匆收场。

谁都想搭IP的顺风车,然而IP却意外熄火了。

一场中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任危机正在发生。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今年几部以前不受人待见的国外IP片,却连创票房佳绩。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连刷惊人的13亿、泰国电影《天才枪手》仅10%的排片,票房却破两亿元,连西班牙小制作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票房也破1.7亿元,难道是中国观众的口味突然之间“变卦”了?

印度电影在很多中国观众心目中,还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的印象中,包括几年前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也很少被中国观众垂青,《摔跤吧,爸爸》的男主阿米尔·汗虽然在印度贵为国宝级演员,但在中国几乎乏人知悉,影片表现又是不具优势的体育题材,在很多发行人员眼中,这是一部毫无商业噱头的电影。泰国电影虽然这些年时有一些小清新、小恐怖的电影冒出来,但中国观众实在对泰国电影很难提起兴趣。西班牙电影可谓文化优厚,但《看不见的客人》实在是一部小到不能太小的小制作电影,大场面镜头完全没有,可以算是一部标准的室内剧……就是这样一些商业元素缺乏的电影,经过媒体的推荐和观众的口碑,竟然入了中国观众的法眼,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电影褪去了可能是商业的包装,或者说,它们本身不具备中国电影市场原先特别推崇的商业元素,但几部作品无一不是良心之作。创作者用他们的才华和创新,凸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光彩来。他们显然超越了国产电影的布局与格调,显出真正的艺术魅力来。

《摔跤吧,爸爸》非常完美地调配了影片的喜剧元素,这些喜剧的“哏”全都来自于情节之中,创作者是非常高明地控制了观众的情绪,自始至终让观众忍俊不禁,却毫不低俗和生硬。特别是摔跤场面的拍摄非常真实和具有爆发力,强有力地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天才枪手》另辟蹊径,关注考试中的作弊情节,悬疑电影的表现手法和青年演员高超的演技彻底征服了中国观众—他们甚至跟随着人物的“不良动机”而沉浮。《看不见的客人》则是一部电影叙事上教科书般的作品,通过巧妙的情节布局和人物形象的翻转,始终牵引着观众的“欲望轴”。《看不见的客人》的编剧几乎用一己之力,就奠定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年底《芳华》的绽放就有着特殊的意义。《芳华》虽然小说出版在前,但其实该小说就是专门为电影定制写作的,在电影播放之前,该小说既没有流量也没有多少发行量。《芳华》除去导演编剧有一定的“吸睛”效应,整体内容被认为和现在观众兴趣点相去甚远。年轻观众谁会关注部队里远去的文工团?然而,《芳华》却用真情实感打动了观众,一些上年龄的成熟观众之前已经很少进电影院,这次却二刷三刷《芳华》,一些观众走出电影院的第一句话:这是他们这几年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芳华》被认为是一部怀旧电影,而怀旧电影从来不是票房看好的类型,相反,怀旧几乎是市场毒药的代名词。《芳华》的编导把情节的重点放在触摸事件、军服事件这样一些非常小甚至琐碎的细节上,更没有什么强情节的推动,然而,当主人公几十年后再次重逢,这些琐碎的细节却一下子爆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观众禁不住潸然泪下。人物与人物关系中的情感纠葛,成了编导创作最浓墨重彩的部分,这也是艺术当中最有力量的部分。

《芳华》是一部艺术情感表达的饕餮大餐,它可贵之处在于从历史中把所有外在的东西,政治的、战争等等都轻轻地放在一边,关注的是人性的善与恶,回归人本主义,触及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从而战胜了残酷、邪恶、背叛,它是一首真正人性的赞歌(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芳华》的很多批评却依然执着于政治的读解)。

幸好2017年,我们有了一部《芳华》,它几乎用一己之力,把掉在坑里的中国电影重新拔了出来。当张艺谋这样中国导演的代表人物拍出《长城》的时候,冯小刚却告诉观众,并非是人头马面才是中国电影,并非是二流的电影CG才代表中国电影,中国观众也用他们购买的电影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的创作者,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中国电影。

《芳华》和《摔跤吧,爸爸》等片的意义在于电影仅仅靠一些商业噱头,离开对人物情感的真实表达,离开意味隽永的故事,都将是毫无价值的。电影在经历了上百年的轮转,真正打动人的依然是人物,人物关系,人物感情和人物故事。眼球经济、商业炒作,在商业社会可以屡试不爽,然后回到电影本体,都将只是雕虫小技。

IP的天价、网络小说的哄闹、明星的炒作,在一片喧嚣之后,中国观众终于在2017年年底嗅到了电影艺术真正的芬芳。2017年,会是中国电影的转折之年,受尽“欺骗”的中国观众不再那么轻信和冲动,口碑成了他们走进电影院最好的指向标。2018年,中国电影的创作者们毫无疑问将要调整他们创作的心态和步伐,他们必须拍出自己的良心之作、人心之作,才能真正唤醒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热情。

电影《芳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