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上海群文美术创作是构成上海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基层性、群众性、普及性的特点,提升上海群文美术创作对整体上海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从一位专业美术创作者转型为上海群文美术创作的组织者与辅导者,结合近几年在群文美术领域的工作实践,以及目前上海群文美术的现状与基本情况,并就专业美术与群文美术创作的关系,怎么样吸收专业美术创作中的经验作用于群文领域并保持群文美术创作的特色,更好地建立一支群文美术创作辅导团队等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美术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它是现代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培养群众的审美精神,提高群众审美综合素质,对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起重要作用。 同时,在中国的文化事业单位中文化馆系统作为面向基层满足群众开展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载体历史悠久。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基层部门,又是政府的文化职能部门,不仅是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也肩负着为市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能,文化馆同时又是展示平台的打造者,所以它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在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变革中,文化馆及群众文艺创作的开展、组织与辅导就显得重要与迫切。
2016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迎来了60岁生日,在这60多年中作为上海各级群文工作开展的“司令部”,市群艺馆肩负起了上海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创作、展览演出等工作的筹备、组织与策划,在上海群文创作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群众文艺创作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舞台类与静态类。舞台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门类,静态类包括美术、书法、摄影三大门类。其中群文美术创作因其群众基础广泛,普及性高,形式多样,在群众文艺创作各门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创作部静态类的两个群文美术品牌展览在上海群文创作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两年一届的“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是上海地区目前可考证的历史最悠久的美术展览,距今已成功举办了19届。“江南之春”为上海的市民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许多作者通过这个展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准。在这30余年中也为上海美术创作队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现如今上海专业领域的骨干创作力量,很多也正是从“江南之春”画展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同时,展览内容也有所侧重,定位于上海传统海派民间民俗绘画为主,作品在内容、题材、艺术样式、画种等方面都极具海派民间民俗特色,形成有别于专业创作的一个新面貌。
其次,同样为两年一届的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美术展也是另一重要群文展览。市民艺术大展开始于200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不同于“江南之春”的民间民俗特征,市民艺术大展定位于上海市民群众的原创美术作品,不限题材,不限画种,鼓励市民美术爱好者探索更丰富的艺术形式与样式,同时,上海市民艺术大展除美术展之外,还包括书法展和摄影展。每次大展从全市近万件投稿作品中选出700幅展出,全方位地呈现上海市民美术书法摄影的创作成果。如果说江南之春定位于传统民间民俗和小众的话,那上海市民艺术大展则更全面地展示并反映上海市民美术书法摄影的整体创作面貌。通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其与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每年交替登场共同形成目前上海群文美术品牌的展览。
我在2013年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就来到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创作部工作,负责上海群文美术创作的辅导与组织。从一名专业美术创作的青年艺术家转型来到群文领域,在这几年中专业与群文创作与工作之间身份的转换下,对群文美术创作的现状与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近些年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阐述一下自身的想法与建议。
2016年市民艺术大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琦老师在开幕式上所言:“艺术其实没有专业与业余之分,只有高低好坏之分。”群文美术因其自身特点与专业创作相比的薄弱环节在于绘画技巧和艺术观念,所以要提高群文美术创作,我们的眼界要高,起点要高,所以我认为要从专业美术创作上吸取经验,吸取养分,提高群文美术创作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而这其中的核心与方式取决于两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一点:引进来。首先,随着各区文化馆的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配备了专业的展览场所与绘画教室,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可以引入专业级、高水准的展览,使其真正进入我们社区,以点带面让普通的市民群众不出家门就能直接欣赏艺术作品,受到艺术熏陶,同时也让更多的高雅艺术真正深入基层服务到市民群众中去。其次,与专业单位建立合作共建关系,邀请相关机构的知名专家走进文化馆、走进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直接与艺术家进行交流与对话。艺术的提升,需要在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对艺术的鉴赏与欣赏,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与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群众对于艺术的认识与热爱,这些都对群文美术创作水准的提高有着基础的作用。
第二点:走出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一是参观专业展览机构的专业性美术展览,通过艺术上的熏陶提高市民群众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与鉴赏水平,这样对其自身的创作有着最重要的帮助。二是组织业余美术爱好者进行采风写生活动并邀请专业艺术家随行并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对提高我们群文美术创作者的艺术思想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做好对专业创作及专业美术领域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助于更好地提高群文美术创作的薄弱环节。
群文美术创作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人才和师资的培养。而在近些年各区辅导师资团队的建设与群众美术创作团队的建设是群众美术发展的另一个问题与困惑。
首先,各区文化馆辅导团队的建设问题。根本上说,关键在于各区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专业水准与业务能力的提升,一位好的美术辅导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区群文美术创作团队的实力。我认为一方面可以由市群艺馆牵头,建立上海群文美术辅导沙龙,聘请专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定期组织各区美术老师进行讲座,培训与指导,各区美术辅导老师可以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经验,通过沙龙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各区美术老师的业务业能力与专业水准。另一方面是美术人才引进机制的建立,在老一代群文美术老师逐渐退出一线岗位的同时,各区文化馆应该在吸纳与培养青年美术人才方面做进一步的尝试,青年群文美术老师的成长及对工作岗位的热情与投入是群文美术创作发展的根基,所以引入德才兼备的青年美术人才对于提高辅导团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群众美术创作团队的打造也对提升群文美术创作有着最基础。这之中,浦东、松江、金山等区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近些年在其内部群文美术团队建设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一方面通过组织与策划展览选拔的方式挖掘与发现了一大批群文美术创作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扶持、奖励等有效机制吸引全市更多创作力量参与到浦东的团队建设中,近些年凭借努力浦东的群文创作团队在上海的群文乃至专业展览上屡获佳绩。同样,松江与金山也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对创作团队进行了建设与打造,松江区文化馆设立版画院集中了一批年轻的版画作者进行创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松江丝网版画创作群体,金山区更是在上世纪90年代便成立了金山农民画院,在十几年的努力下使金山农民画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农民画创作中独树一帜,成为金山的文化符号之一。同时,其他各区也有自身打造群文美术创作团队的实践经验,所以创作团队的建设是提升上海群文美术创作的基石。
总之,提高群文美术创作教师水平与创作力量,打造与培养一支优秀的教辅群文干部的团队以点带面,向基层社区文化中心等辐射,能更深入地惠及市民美术爱好者。
群文美术创作毕竟没有专业美术创作这样的平台和土壤及人才储备以及专业性的训练,所以怎样保持我们群文美术的特征和特点的同时,又能做到与专业美术创作有所区别,还要避免作品的雷同性与单一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在一定程度上群文美术创作队伍在专业绘画技巧、艺术欣赏、修养与理解水平无法与专业的创作相比。通过这几年的调研我发现群文美术创作中有一个最具特点的气质就是绘画中的一种“拙”,这一特质也是我们群众美术创作的核心和灵魂。上海群文美术创作的最大特色即金山农民画、宝山吹塑版画、松江丝网版画、青浦水印版画四朵远郊小花,它们为我们做了生动的实践范例。它们的作者大多是未受过正规艺术学院基础训练的民间群众作者为主,他们的技巧或许并不熟练,手法并不新颖,但作品中那种“拙”的趣味更能得到专家评审的称赞与青睐
其次,作为基层民间的美术创作定位与海派民间民俗绘画与形式又是另一个特色发展方向。特别是本届江南之春的成功给我们找寻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次展览首次明确提出“海派传统”的主题,希望各区在平时的辅导及作品征集中寻找自身的特点,比如月份牌、顾绣、蜡染画、农民画等使整场展览非常具有海派民间民俗韵味,呈现出的作品无论从样式的丰富性,种类的广泛性以及所呈现的展览特色都给我们这次群众美术创作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特别是在2017年底受邀进入中华艺术宫展出,这些独具特色的作品所呈现出不同艺术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在近些年的辅导中对于群文美术创作的另一个突破点,我认为在于作品的内容与题材上。在各区的作品选拔中,我深刻体会到市民创作的中国画、版画、油画等一些优秀作品,除去艺术创作,表现手法上的不足,其表现市民生活的丰富性,以及对市民生活的深入剖析,都让我和现场的专业评委感到无比精彩,因作为基层美术作者,挖掘自身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更直接地反映了基层老百姓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群文美术创作应从题材上入手,表现与发现并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是群众美术创作最大的优势与特点。我们的作品不仅是表现自身的生活状态,更反映的是市民群众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相信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融入一些新的技巧与观念等,扎根于题材的探寻,将会为群文美术创作开辟一条新的特色之路。
总结上文所论述的想法与建议,我认为未来几年上海群文美术创作的发展在继续依托江南之春和市民艺术大展美术展两个群文品牌展览的平台的同时,结合目前所存在的瓶颈与问题,保持自身的群文美术特点,对题材进一步深化,同时加强与专业团队和领域的交流合作,坚持群文创作和辅导团队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上海群文美术创作的力量。上海群文美术创作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背后是我们广大上海群文美术辅导者辛勤工作与努力的结果,在新时期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上海群文创作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与新的高潮。特别是2019年中国艺术节将在上海举办,上海群众文艺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正视所遇的发展瓶颈与问题,补短板找差距,未来上海群文美术创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层面。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十九大报告中,***同志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具有群众性的文艺创作,将担负更加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