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的“源头”与“活水”

时间:2024-05-04

江 梅

传统的“源头”与“活水”

江 梅

纵观当代艺术界,水墨作为一种独立自由的媒介已经普遍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对于水墨的“祛魅”现在也要与时俱进,水墨固有的文化属性与笔墨传统,在今天不应该成为一种桎梏,相反它应该成为一种提升当代水墨艺术的美学品质和文化厚度的要素。

关于水墨及中国画传统

中国人搞水墨,无法回避的是其特有的文化属性与传统。

虽然,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水墨在今天越来越突出的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材料”——也即物质属性的一面,以尽力摆脱传承久远的水墨传统、中国画传统种种特定规范的束缚,来争取表现的自由。

我们知道,中国画的传统历史漫长,几千年来传承有序,形成了一套从语言到哲学的非常完整精妙的系统,一个非常高级的“形而上”的系统。但是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随着百年来的现代化进程,属于传统中国画的精妙系统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土壤不断地分崩离析,到今天,甚至可以说不复存在。虽然民间有大量的书画爱好者和大量的书画从业人员,中国画领域也有背离纷扰现实、一意孤行研究传统的独行客,比如上海的萧海春先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数目如何庞大的书画爱好者,在今天其实是与中国画自身的线性发展史无关的。由此,那些为数不多、能够潜心深入传统的传承人与守护者,他们的努力与追求正是对于中国画古典的光荣的一种细心呵护与维系。

而中国画、中国的水墨艺术,如何面对新的时代,面对新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调整,既保持中国画水墨语言的特性与优势,又能与现实经验、当代生活、时代的美学与趣味等等做到无缝对接,是一个困扰几代人的学术命题。现代以来,中国画如何延续?水墨如何突围?从五四革“王画”到新中国的“新国画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文人画”“实验水墨”“观念水墨”“抽象水墨”等现象的出现和概念的提出,大致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

前些年,有过这样的提法:要为水墨“祛魅”,去除附体在水墨身上那些沉重的东西,让水墨完全成为一种独立的材料为创作所用。这确实是一个比较见效果的办法,也让水墨画坛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多元格局,水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念与形态。

纵观当代艺术界,水墨作为一种独立自由的媒介的观念已经普遍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我觉得对于水墨的“祛魅”也要与时俱进,水墨固有的文化属性与笔墨传统,在今天不应该成为一种桎梏,相反它应该成为一种提升当代水墨艺术的美学品质和文化厚度的要素。

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天然地反对程式化,求新求异,这是一种生命的属性,在反叛、解构、破除之后,需要建构,需要弥合,需要生长。那么站在今天的角度,水墨自身的东方精神象征,水墨的笔性墨情,水墨独特的气韵效果以及趣味、格调等特质,有必要去重新研究,并在创作中更多地加以重视和表现。让当代的水墨作品体现出更多与中国文脉相承接的气质与情感。

“活”的传统

古人谈传统,是在一个超级稳定的古典文化系统、语境中去谈的,就像是一棵树的成长,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轮替,不断生息,流传非常有序。

到了近现代,摆在时人面前的是在一个大一统分崩离析、文化充满了断裂、冲突以及交融的环境,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谈传统,那么传统的面目在不同阵营的人看来可能完全不同,态度也各异,爱恨情仇各表一方,并由此而形成各种派别与阵营。但这样发展必须要针对传统的历史情境来谈,其实也从另外一面反映出传统的能量在当时依然强大,它担得起彼时求变求新主流下作为挑战和冲击的对象这样的角色。而传统在当时的境地下不仅没有被击溃,而且仍然产生了一些在近现代史上卓有成就和影响的中国画大家。

黄宾虹山水作品

到了今天,我们当代人则是处在一个更加多元化、全球化乃至碎片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中。视野所及,古典文化意义上的传统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世俗生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很多样化的选择。在今天这样一个大部分人对传统的认识支离破碎的现实背景下,人们是否必须要选择所谓“中国传统”这个选项呢?很难说。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人们能够真正熟悉传统,认知到传统的好处,意识到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博大精深,体验到它的美妙,并进而能理解拥有这样的精神世界或者说艺术的生活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幸运、福分,是人生的一份额外美好的馈赠,那么我想他/她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

当然,就艺术的传统而言,也需要廓清某些狭隘的见解,它本就不仅仅是明清以来日益被精英化、圈子化了的文人画,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要深远复杂得多。唐以前的碑铭、墓刻、壁画、雕塑以及悠久的民间艺术、书法艺术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审美资源,是应该加以吸收的艺术养分。艺术的传统是一个有着特定语汇和语法的丰富系统。

那么,怎么让今天的人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到传 统、发现传统,进而能够深入认识以至欣赏传统就成为关键。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谈传承与创新,才会有真正的、扎实的基础,才是将对传统的研究、传承以及各种当代化的实践置于一个良性的文化、艺术语境乃至社会环境之中。而要让传统对于今天的人具有无穷魅力和吸引力,则需要真正的艺术从业者们,从创作实践、艺术研究、文教推广等各个方面去有效地开展行动。

现如今,因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多在谈“超越时代的中国绘画传统”。既然要超越时代,那么这个绘画传统中一定要存在具有时间的超越性或永恒性的因子。作品里一定要有能触动和感染一代代人的心灵,要有对他们的世界,既可以是精神世界、心灵世界也可以是世俗生活的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东西。假如,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能给今天的人不仅带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精神享受,甚至还能在生活方式、品质上予以更高一级的引导,从而让人们于日常中自然而然获得生命质量的提升。那么,一切就能够迎刃而解,传统在今天也一定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和发展,可以成功转化成为人们生命经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这样的生命经验还可以作为优秀的基因遗传给后一代人。

南宋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置于本篇文末似乎很合适。

作者 上海油画雕塑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