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华春兰
融“英式滑稽戏、法式默剧以及浓郁俄式幽默的”家庭轻喜剧《瞧这一家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丰厚的喜剧传统,只是在礼乐文化的理性约束以及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一直没有被激活。本文作者希望能看到更多国产优秀喜剧,因为在舞台演出的背后,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一种轻松的笑声之后情绪的释放和内心的愉悦。
10月20日至23日,刚刚结束在北京喜剧艺术节的开幕之旅,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上海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赛蒙扬奇剧团,为我们呈上了一出融“英式滑稽戏、法式默剧以及浓郁俄式幽默的”家庭轻喜剧《瞧这一家人》。
俄罗斯圣彼得堡赛蒙扬奇剧团是一支由六位小丑艺术家组成的剧团,六位原创艺术家都是第一批毕业于由丑角大师斯拉法·帕拉尼建立、俄罗斯首个培养“小丑”的学校——Licedei学院戏剧与默剧系的学生。他们用默剧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将《瞧这一家人》演绎成为迷人的剧情喜剧,并在2005年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一举成名。
《瞧这一家人》中,六位小丑艺术家用精湛的演技将一家人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舞台上,90分钟的演出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笑声充斥着剧场的每一个角落,快乐洋溢在每个观众的心底。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丑是喜剧的起源和本质”。这种丑,作为喜剧表现的灵魂,不仅属于一种角色类型,而且更是喜剧精神的一种人格化的体现。这出家庭喜剧就是由六位丑角艺术家集体创造的,除了父亲扮演者是净面出演外(本质上还是丑的人物类型),其他皆是面着丑的白面妆容。整个戏通过流动性的、紧凑性的场次安排,呈现给我们的戏剧情境是一出出家庭最常见的生活画面,经丑角艺术家形象夸张的舞台表现,这样的观赏感受异常鲜明和生动。观众亦被一种整体性的热情所包裹。身怀六甲颇有情调的妈妈,酗酒无度但慈爱体贴的父亲,还有善良活泼、任性胡闹的四个孩子,他们是舞台艺术形象,亦是生活和日常化的我们中的每一个人,观众持续性的笑声、会心的认同,与他们的表演融为一体。
也许,任何一种异域文化的进入,起初都或多或少地会与当地观众产生隔膜。这出戏,开始的十几分钟,并没有能够击中我的笑点,引起我内心的共鸣,包括现场观众的反应也是沉默冷静的,许是我第一次看默剧演出,许是我不懂俄罗斯人的幽默。但当腆着大肚的母亲带着笨拙而矫健的步伐从舞台侧门走进剧场的时候,观众还是被其热情的招呼而感染对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母亲扔下手包、脱下外套,提着洒水壶洒向前台观众,观众被这猝不及防的举动袭击得阵阵呼叫,随着她的击掌和命令式的跺脚声,着装怪异的孩子们一个个活泼泼地、你挤我推地站成一排。于是,这出充满欢笑和幽默的家庭喜剧就温暖地真正开场了。
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大作战令人捧腹:四个热衷恶作剧的孩子合伙作弄醉酒的爸爸、男孩试图“切断”熟睡中父亲的手、把竹竿穿进爸爸的衣袖,他们甚至走向台下,与观众现场“枕头大战”;疼爱儿女却酗酒无度的父亲,则用精巧的小魔术让这部剧花样频出;此外,在戏剧情境之中,恰到好处地与台下观众进行了有意义的互动,让我们参与“戏剧的生产”,也使得剧场气氛变得更加热烈。比如,当母亲拿起电话说了一声“喂”之后,好奇地望向观众,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在疑惑。这时,一位观众积极配合,走向舞台前端,充当戏剧中的角色,向观众提问“这个戏好不好看”,观众也十分配合,回答说“好看”。聪明的演员,利用这个观众男性的身份,还顺势制造了剧中夫妻俩、男性观众三角关系的误会,结果参与其中的男观众在父亲的追捕下惊慌失措,赶紧逃跑,这时台下观众笑声一片,既有对演员的喝彩,也有对男性观众处于尴尬境地的担忧和嘲弄。还有小儿子跳下台去,将其乐谱送向观众,因为他要为大家表演一场音乐独奏。观众和他一起挠乱头发,配合着他进入演奏的沉醉的情绪。最后,当一家人团聚的时刻,舞台上空不断流出的彩条被演员扯向观众,越来越远,将观众包裹在一起,为舞台上温馨的时刻而感动、鼓掌,观众觉得意犹未尽。
演出结束时,台上台下成一家,仿佛狂欢节一般热闹非凡。《瞧这一家人》用俄罗斯幽默欢乐的旋风一扫秋日的阴霾,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着喜剧的魅力。
然而,透过热闹而又充满欢乐的表象,这部戏的内核却充满着人文情怀,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着母爱的伟大和宽容:母亲洗衣服的粗糙、爽利,可以想见她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背后的艰辛;母亲整天围着四个顽皮的孩子转,希望能够管束好他们,但他们一如既往地疯闹;在父亲离家出走后,母亲勇敢慈爱地搂着四个孩子,在微弱的灯光下,讲起了故事。最后,舞台后方吊起许多婴儿的摇篮,勤劳的母亲抱着他们的小baby,与孩子们一起等来了他们的父亲,此时的母亲还是对他给予了尊重:“是回来还是继续出走都是你的自由,爱你就是包容你。”最终,在漫天飞舞的彩条中,戏中的母亲将所有人挽入臂弯,一家人紧紧相拥,她包容着每一个家庭成员,正如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像任何关系一样,家庭在很多时候都需要爱和宽容。这一幕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作为典型的与悲剧相对应的戏剧审美类型和艺术样式,西方的喜剧艺术自古希腊罗马戏剧诞生以来就建立并形成了内涵深厚、意蕴丰富的喜剧传统,它以世俗娱乐的功能属性关照日常化社会化的丰富景况,或机智、或幽默、或诙谐、或嘲弄、或讽喻……总是以其直观可感的舞台意象透视社会人生,去表现某种浪漫的情怀、爱国的理想或是世态人情、社会习俗等等。而喜剧的“丑”,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无论古今中外,都不仅在于其表面上的莽撞、固执、笨拙、狭隘,甚至外形上的夸张的丑的形态,而且更主要的在于其所特有的喜劇性格,表现出一种灵巧聪明、诙谐机智、风趣滑稽甚至自由不羁的性格。因而,就其实质而言,作为喜剧审美核心的丑,不同于现实中的丑,更多地体现出“言谈微中、亦可以解纷”以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精神品格。俄罗斯家庭轻喜剧《瞧这一家人》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喜剧传统和“丑”的艺术精神,那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一种轻松的笑声之后情绪的释放和内心的愉悦。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丰厚的喜剧传统,如优孟衣冠的讽喻寓言、晏子使楚的机智巧辩以及唐代的参军戏等等,只是在礼乐文化的理性约束以及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一直没有被激活。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如《戏台》《老宅》《河东狮吼》《驴得水》《无病呻吟》等国内外风格各异、不同样式的喜剧作品,不论怎样,都期待喜剧艺术能够从文化的边缘重回大众的视野,让我们接近喜剧真正的艺术魅力,让我们去拥抱喜剧,拥抱欢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