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钟芳
“韶山山水溢清气,钟灵毓秀育伟人。”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因古代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得名,更因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而名扬天下。
掩映在绿荫葱茏之间的毛泽东故居,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普通农舍,弥漫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至今仍保留着当初的原貌:坐南朝北,“凹”字形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分别由卧室、灶房、磨坊、粮仓、天井、牛棚、猪圈等共计13间半瓦房组成。屋后是一座连绵百余里的青山,巍然壮观;屋前有两口荷叶亭亭的池塘,满眼的碧水、绿柳、莲叶,清幽的香味扑入鼻中,予人诗意的美丽熏陶。
走进故居,门楣上悬挂着由邓小平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闪闪发光。进到屋内,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毛泽东父母的卧室,一张老式大床,床头墙上悬挂着这对老人的照片。毛泽东的卧室与其父母卧室相邻,室内除一床、一几、一盏桐油灯外,别无他物,少年時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油灯下专心致志地学习。毛泽东卧室顶楼上有开口,顺楼梯可攀上。1925年6月的一个夏夜,就在这楼上,毛泽东召开了秘密会议,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共农村党支部,领导和开展农民运动,点燃农民革命的熊熊之火。从此,韶山便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血脉相通、紧紧相连,与中华大地的革命建设事业生死相依、息息相关。
走过每一个房间,可以看到刻满沧桑岁月的长桌、方凳、扁担、水桶、石磨、锄头、水车、大木耙……从中寻觅到伟人早年足迹以及聆听到革命的传奇故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个乳名叫“石三伢子”的青春少年在这座祖屋里出生、成长、生活了17年,毅然走出韶山,畅游湘江,放歌岳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一家人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前仆后继,不畏艰险,苦苦探寻,英勇奋斗,6位亲人英勇献身,这是何等的无私与伟大!
从故居出来,随后走过一座横跨谷中的石桥,便是毛泽东铜像广场。灿烂阳光照耀下的毛主席神采奕奕,只见他身着中山装,双手紧握书卷,面带微笑而又沉思,正视前方,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993年,时值毛泽东主席百年诞辰,韶山人铸塑铜像以志纪念。听说铜像从南京运回韶山安放,运输途中经过井冈山时,车子却“抛锚”了,不得不在井冈山停留一晚,说是毛主席想再看一眼当年亲手开创的革命根据地。12月6日那天,当运送着毛泽东铜像的大卡车缓缓驶进韶山时,人们一下子沸腾了,大家敲着锣、打着鼓,不约而同呼喊:“主席回来啦!”“石三伢子回韶山啦!”如今在高大巍峨的毛泽东铜像前,花篮摆了一排又一排,鞠躬的、敬献花篮的人络绎不绝。众多游客在武警战士的引领下,虔诚肃立,默哀凭吊,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新建的毛泽东诗词碑林,气韵非凡,是必去瞻望的人文景观。整个景区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50首诗词,为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所建。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一边浏览诗碑,一边听导游讲解,瞬间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让人心灵震撼。游人无不感慨出肺腑之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1959年,阔别韶山32年的毛泽东回乡后写下的豪迈诗句。沧海桑田,回首凝望,伟人故土韶山冲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将永远是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高高矗立在我们的心中。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