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苏伟忠
(作者为苍梧县政协秘书长)
“六堡茶”的发源地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因地域而得名“六堡茶”且流传沿用至今,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也就是说,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就是六堡镇。
核心产区的六堡茶,当地人叫“三原”六堡茶。“三原”为原种、原产地、原工艺。即采用原产地的原种六堡茶叶利用原工艺(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简称为“三原”六堡茶。“原种”,即生长在六堡镇(含旧称五堡的狮寨镇,下同)境内的本地六堡茶群体种。“原产地”,即六堡镇,也就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整个六堡地域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本地群体种茶树的生长,并产出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味道独特的好茶。“原工艺”,即传统工艺。采用本地群体种六堡茶芽叶,用手工揉捻后堆闷晾晒或烘干,经自然陈化存放若干年后,有独特的传统槟榔香、菌香、药香味,味浓醇厚。
气候环境优势。六堡镇的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550亳米,属丘陵地带,山高林密、高山云雾多,小溪达70多条,土壤为砂砾松化岩红黄坭土,呈酸性。原种六堡茶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含有机质酸性土壤(PH值4.5—6.5),喜雨水充足和具有散射光的环境,可忍耐-10℃低温,10℃开始生长,15℃—25℃时适宜生长。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正符合六堡茶的生长需要,因而在此条件下所产之茶,叶张厚,带有浓厚的蜜香味、甘甜爽口,因鞣质多而耐泡、并隔夜不馊。
树种优势。六堡镇境内本地原种(即群体种)茶树特性为:灌木型为主,叶张中小、叶面角质厚,叶芽短,枝、叶少毛,茶花、茶果较多。原种六堡茶经过1000多年的大自然淘汰筛选和变异进化,形成具有较强的自然扩寒性、扩旱性、扩逆性、适应性的独特品种——本地种(其它地方没有的)。其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在同一群体种内包括几个不同的类型(即茶叶自然拼配),从叶色泽上分,有绿芽、黄绿芽、红芽和紫芽等品种,内含物丰富,据测定,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比对其它茶类要高。正是因为群体种内的差异化和地域性,因而产出其它茶类所没有的独特香味。
先说传统工艺六堡茶。用传统手法揉捻制作的本地群体种六堡茶,茶叶条索完整,新茶色泽呈黄绿色,味道虽有苦涩,但回甘快,茶汤通透;新茶经自然陈化存放若干年后转为黑褐色,有独特的传统槟榔香味。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优点为:本地群体种,用传统手法揉捻制作,茶叶条索完整、品相好品位高;自然陈化后味道原始纯正。正因为原种六堡茶的差异化才使得茶叶产生香味独特多样的传统六堡香(槟榔香、菌香、参香、药香)。目前,传统工艺六堡茶发展面临着一定困难,一是本地群体种种植面积少,原材料不能满足市场加工需要;二是原料价格高,因而大部分茶企利用六堡镇的原种六堡茶原料不多;三是因为新茶的发酵度不够,茶多酚还没有完全转化,新茶味道有点苦涩,大多数人不习惯饮苦涩的茶;四是自然陈化后的茶味道虽好,但因为所需的陈化时间过长(3年以上才能达到“红、浓、陈、醇”的效果,一般8年至15年左右味道最佳)而不能适时推向市场,资金回笼慢。
再看现代工艺六堡茶。茶叶原料采用机械揉捻,通过渥堆发酵技术及双蒸双压技术制作的六堡茶,制作后存放3个月以上可饮用,并可达到“红、浓、陈、醇”的效果,如存放至2年以上可产生独特的工艺槟榔香、陈香、木香。其优点为:制作后存放时间不长便可达到“红、浓、陈、醇”的效果,能适时上市销售;因原料充足量大,可规模化生产。现代工艺六堡茶的味道没有原种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原始,味道有点单一。需要技术创新,研究出一种由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新技术,制作出不需长时间存放陈化而又味道纯正的六堡茶新产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