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学朴
劳动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华夏很早就有记载劳动的诗章。“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不妨走进古诗词,寻找劳动者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场景,别有一番情致。
翻阅古诗词,华夏最早记载劳动的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仅8个字,便高度概括了华夏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截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忙碌的劳动获取食物,反映了原始人类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诗经》中的《伐檀》,也是一首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豸亘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写出了奴隶伐檀造车的劳动场景,同时也痛斥了奴隶主的不稼不穑和坐享其成。《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桑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唆至喜!”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是一幅场面热烈的农耕图。一首首劳动诗,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体现了远古人类劳动的辛劳、对收获的企盼。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具体生动,字字如金,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告诫人们富贵荣华皆是通过辛勤努力创造出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百字铭》中写道:“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意思是说,每逢穿衣吃饭,都会感念耕种的农民和织女的艰辛。生命因劳动而美丽,生活因勤劳而精彩。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又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兴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佳句,描写了古代劳动人民早出晚归的劳动场面。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题为《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的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透过短短20字,人们不难感受古代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唐朝崔道融的《田上》诗:“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东方殊未明。”是写农家抓紧时间进行春耕从不违农时的情景。春雨下得适时,为了赶季节进行播种,农民在夜里披着蓑衣冒雨耕田,当人与牛都将力气用尽的时候,东方的天还没有发亮。充分显示了华夏农民的一种吃苦耐劳、辛勤劳作的精神。
5月,也是麦收的农忙时节。熟透的小麦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沙啦啦作响。白居易的《观刈麦》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雅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人先后叙写了农民割麦者和拾麦者的形象,两种形象前后映衬,互为补充,发人深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翁卷)水乡初夏,农民在水田里劳动的紧张与忙碌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人们在劳动中享受生活,在劳动中诠释美丽人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