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时间:2024-05-04

于新颛

青岛市即墨区职工学校

虽然近些年来,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的发展重视程度仍远远不够。再加上,初中心理健康的课程仍处于浅薄的探索阶段。班主任也难以找到合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一旦出了问题,往往难以找到倾诉对象。最终会使得学生变得孤僻自卑,思想极端。因此,本文将从如何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自尊心

在初中阶段,学生步入青春期,个体意识逐渐觉醒,渴望得到重视,渴望得到认可。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此阶段学生内心发展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实际行动上尊重学生个体的自尊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从而能够从自闭的环境中走出,不断培养自信的品格。[1]

要想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通过身边上的小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维护。比如说,对于班级那个头较矮的同学,班主任在排布班级座位的时候。要与这些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将其排到第一排。同时,也要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内心认可班主任的做法。又比如说,在每次考完试之后,班主任可以去鼓励那些成绩优异,进步明显的学生。但是不能去宣读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避免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心理负担与压力。让学生明确考试只是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对于其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班主任要主动与之交流沟通,询问学生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当了解学生的困难之后,班主任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去照顾此类学生。让学生能够跟着班主任的脚步一点一滴的进步。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自信健康的品格。

二、善于观察学生的异常行为

行为是反映心理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的心理发生了问题。那么最开始会表现在行为之上,各种异常的行为就代表了学生心理上的不安。而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发现,那么学生就会变得更加难以交流。十分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为此,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学生在初中时期,正处于青春叛逆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往往会对于家长或班主任安排的任务或者事情表示排斥的反应。甚至与家长和班主任作对,去做相反的事情。这种情况的产生,几乎阻断了与学生良好交流的途径。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发生自闭的心理,具体而然就是在课下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在课上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敢与班主任进行直视。这其实都是学生向外界不敢坦露心声的表现。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班主任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及时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寻找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能够顺利地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明确,在这个特殊时期,学生的异常行为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写照。要宽容和鼓励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三、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秀闪光点

初中时学生养成个性化性格的重要阶段,班主任不能够将学生固定在条条框框当中,要充分理解和认可学生自主思维。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向着更好的地方发展,从而给予学生自信。让学生能够在班级中找到存在感,使得学生不断完善自身。[2]

在初中阶段,学生性格的培养大多都是模仿自己身边的榜样。一个好的榜样,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健康发展。为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优点,并进行放大。在实际班级生活中,要将其树立为班级榜样,让其他的学生进行学习模仿。充分激发这个阶段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使得学生都能够为这一个目标,而向上发展。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对于班级中学习方法较为好的学生,设立为学习榜样。让他向班级的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对于热爱劳动,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班主任要将其设为劳动榜样,使得这样的学生能够更加具有信心。也能够让其他的学生行动起来,为了营造更好的班级,而不断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充分找到学生发展的特点与长处,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感受到彼此的优点。从而建立和谐进步的班级氛围,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学生之后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一个生活在认可和鼓励环境下的学生,会养成乐观善良的优秀品质。而活在压抑和自卑下的学生,会变得孤僻内向,难以交流。班主任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思考的时间。从而能够使得学生认清自我,认可自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