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的探索

时间:2024-05-04

江秀英

江西省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自从新课标改革以来,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渗透就成了小学生学习的关键。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教学进度紧张、课堂时间不足的原因,仅仅只是把语文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并让学生把握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文学技巧,考试拿高分就行了,却疏忽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很少能够接触到德育渗透,导致德育渗透无法顺利进行。想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就必须从小学习,从点点滴滴开始培养。

一、通过阅读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单纯的德育渗透说教是十分枯燥的,这使得学生们对其的兴趣并不大。如果以强硬的态度将思想道德直接传授给学生,这可能会引发学生们的抗拒心理,使得德育渗透的效率降低,甚至可能会使教育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德育渗透渗透入其中,比如在阅读教学上进行德育渗透,这能让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有所感悟,在感悟中培养出语感。并在阅读中感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1]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文章所提到的一段话:“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是,希望每个人能够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做好表面工作却对他人没有一丝好处的人。而这个道理则需要学生们进行重复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才会有所感悟,并从中学习到花生的这种不求虚名,无私奉献,从不炫耀自身的优秀品格。而教师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可利用到现代教育创新的手段,通过现代教育来创新课本的题境,使得学生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课本所设定的情节中。正所谓先入境而后入情,学生们在融入课本的情节后,才能更容易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快更高效地从所阅读的文章中感受到文章的情感以及其所表达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通过习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正所谓以“思”入境。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这也反面说明了思考在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性。而写作则恰恰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们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很容易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在这期间,教师们可以轻松的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渗透。在写作前让学生们懂得人的品德和文学作品的联系,更能引领学生们在写作的同时让自己的情感向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正如著名的文学作家周树人先生所说的:“写作固然要有熟练的技巧,但更需要有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融入其中”。教师们在进行写作教学的同时要让学生们懂得要写好一篇文章不仅仅需要熟练的写作技巧,更需要拥有一个优秀的文学素质以及良好的人品。

在进行写作教学的同时,教师们应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们上课的紧张感,由此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样更能让学生们在写作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规定主题《我想对您说》,以限定题目展开写作。而这篇小作文正是可以用这种方法在老师活跃完课堂气氛后,再向学生讲解这篇习作,让学生明白这篇习作的真正目的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这样在他们写作的同时也能够非常好地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通过课堂表演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上的表演能够轻松地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对德育渗透感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大量兴趣,就会产生渴望探索知识的念想。这样会使得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将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2]

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文《大禹治水》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让学生们来分别扮演大禹和其他角色,这样更能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课文情节刻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使学生们能够意识到这种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通过以“趣”入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主动的对德育渗透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引发他们思考,以此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让学生们进行课文角色的扮演,这样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面对德育教学,教师不应该仅仅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应该大胆地进行改革,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上教学的空余以及生活中的案例穿插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更能提高学生们对德育教学的吸收能力,在完成德育渗透的同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才德兼备的人才,从而适应国家的高速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