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 晨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实验小学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诵诗文的方法有很多,既包括最常见的默读、声读,还包括自读,对读等。学生通过多读这种办法,可以更快地掌握住古诗词内部的节奏。节奏赋予了古诗词的生命,因此在我们读诗词的过程中,它也能够帮助我们鉴赏古诗词。而且当我们读古诗词的次数达到一定次数之后,我们便自然而然培养出自己的语感,感悟出诗歌情感更是水到渠成,更是能将其变为自己的内心所有。
当然,在我们朗读的过程中,因为现代文跟古文之间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必须先让学生们认其字,知其音,了解古文与现代文读音之间的区别。例如下面这个例子:如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现代都“shuai”,但是放在古代那是读“cui”,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还有许许多多的示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一般都是先让同学们了解其中之区别,然后让他们自己按照这两种读音分别去读诵,读的次数多了之后,自然便会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喜欢上用古音来朗读了。
当我们朗读了全诗后,便需要开始着重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了。一般在我们的课本之中,在古诗词的下方,都会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以注释的形式,标注出其意思。但是其实我更赞成,让学生们自主去理解,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组成小组来讨论,轮流发言,然后再讨论那个意思更加贴近原古诗词的内容,然后老师可以在一旁略微指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抑或者让学生独自去古诗词字典中去查找那些难以理解的字词,这样更能让学生们有一种自我满足之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每一首诗歌创作的时候,都必然有所环境的影响,那我们要做到感悟诗歌情感,就必须要了解每一首诗歌创作时候的背景,背景不同,情感必不同。就以在“送别”为背景而创作的诗歌为例,就有著名的李白创作的《赠汪伦》,在送别之际,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表达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之深,连桃花深千尺都不及。
又比如:不同于王维的《青溪》,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前者都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山水田园的描绘之歌,而后者虽然也描绘了敬亭山的雄伟壮丽,但是更多的是描绘出自己的“孤独”。在我们知道了当时李白创作这首诗词之时,正处于其胸怀壮志,踌躇天下,怀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之时,而且经过长期的漂泊,饱受人间疾苦。因此在朗读之时,一定要读出一种压抑孤独之感。
在此借助黑格尔的名言:“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因此可以看出想象对于艺术的创作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对于诗词同样重要。古诗词虽然我们看的篇幅较为短小,但其简洁明了,其内蕴含的意境非常丰富,我们不能只靠理解古诗词中那仅仅的些许字数,更多的是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其意境,将我们代入其中,以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去联想创造出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情感。比如在《江上渔者》这首古诗词中,我们想到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之上,一个孤独的捕鱼人在船上,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捞江河中的鲈鱼,是不是我们马上就有了一种同情之感与怜悯之情。
从“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从小就被长辈们说起的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诗句来让学生们理解诗词的意境,以及诗词所要向我们表达得其内涵。而杜牧的《江南春》,便找些江南在春些时候的柳树,小雨城镇,雨中穿着蓑衣的那一个个行人,便能让同学们理解到那江南初春时候的那唯美,那一行美景,那让人流连忘返的春色。而送别诗则通过讲我们与好朋友之间分别之际时,那我们曾经一起经历的故事,那一幕幕回忆,便足以让我们感受那离别之情。虽然古诗词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其中的感情,回忆却是贴近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完全把诗词的情感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了。
最终,古诗词不仅代表了古代诗人们的情感意志以及自己的文化抱负,更多的还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值得永远继承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宝藏。
从小培养我们的诗词文化素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优秀文化,培养我们的意志。而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最终让学生们真正热爱古诗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